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电动交通工具的污染减排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交通工具是城市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使用电动交通工具成为解决城市污染减排的重要措施。文章就正确认识电动交通工具污染减排的作用,蓄电池的生产管理、回收利用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何志茹  李宁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90-92,133
针对蓄电池生产废水的特点,主要是含有浓度较高的氟化物和重金属铅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主要处理方法为物理化学方法。粉煤灰处理含氟水、石灰-硫酸-铁盐法、聚合硫酸铁和氢氧化钙以及聚丙烯酰胺联合处理含氟废水等处理方法都具有较高的除氟率。处理废水中重金属铅离子,目前工业中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采用pH调节-石灰-铝盐反应沉淀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氟、铅及部分磷酸盐,采用生化处理去除有机物。  相似文献   
93.
采用“氧化还原+中和反应+高效凝聚”工艺处理废蓄电池回收和电池制造企业生产废水。总处理水量为208m^3/d;进水水质:pH:1-2、总铅:13.5mg/L、SS:450mg/L。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总铅、pH、SS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4.
以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真空热解过程中加入CaO作为固氟剂,用以吸收电极活性材料在真空热解的回收工艺中产生的氟磷化合物,能有效减轻二次污染。研究了温度、CaO添加量、停留时间等热解条件对真空热解固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氟效果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500℃以上变化不大,并略有下降;CaO添加量对固氟效果有促进作用,30%可达到很高的固氟效果;30 min的停留时间对于含氟化合物的分解已经足够。得到CaO固氟工序的最佳操作参数:CaO添加量30%左右,温度500~600℃,停留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95.
为系统了解锂电池火灾灭火技术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针对锂电池火灾的灭火实验研究,基于锂电池火灾的特点,从灭火效果、冷却效果和毒性危害等方面分析各类灭火剂对锂电池火灾的适用性,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灭火剂的冷却能力是抑制锂电池内部链式分解反应,进而阻止锂电池复燃和热失控传播的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从灭火效率、冷却能力、毒性影响和有无不良抑制作用等角度综合评估灭火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梁雨晗  郁亚娟  王冬  陈博  王翔 《环境化学》2013,(7):1283-1287
评价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常用有机液体电解质对环境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解液中不同有机溶剂配比的不同,使得其对环境的影响值不同,碳酸乙烯酯和碳酸甲乙酯两种有机溶剂按不同比例混合,比例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小.通过评价和分析两种有机溶剂对环境影响值的贡献率,可为二次电池研发者提供选择最优配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邓孝荣  曾桂生  李卓  李蕾 《环境化学》2012,31(9):1381-1386
考察了接种量、振荡条件、浸出液以及电池原料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出10 d,钴浸出率达到48.5%,之后,浸出率不再增加;当接种量在2.5%—12.5%之间时,钴浸出率在第10天都为47.6%,接种量对浸出率无影响;振荡过程中控制温度为35℃时,钴浸出率最佳,并随着振荡速率的升高而增加;浸出液中加入硫磺对浸出影响不大,初始pH值在1.5—2.5范围内,都适合钴酸锂的浸出,而初始亚铁离子浓度在45 g.L-1条件下浸出效果最好;选择固液比为3%最佳,并且钴酸锂粉末的粒度大小对浸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8.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服役后报废汽车产生的废旧蓄电池也快速上升,报废的蓄电池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废旧电池外壳是聚丙烯,如何循环利用成为亟待解决问题。采用高抗冲共聚聚丙烯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添加20%共聚聚丙烯后,缺口冲击强度提升39.2%,熔体流动速率降低了48.3%,在150℃进行热老化,300 h后表面没有明显变化,综合性能达到蓄电池专用料水平,同时为回收废旧蓄电池外壳聚丙烯材料的闭环回收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9.
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运输中的火灾安全问题,并为锂离子电池火灾扑灭技术研究提供支撑,以钴酸锂18650型及大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针刺、短路、耐热等滥用试验寻求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引发火灾的条件和因素。通过开展燃烧试验,分析锂离子电池的燃烧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正极材料为钴酸锂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自燃温度约为170℃,大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在内部短路后,可能发生燃烧甚至轰燃现象且燃烧残留物温度高,易引发火灾;18650型锂离子电池在短路条件下会长时间持续放热,存在引发火灾的可能;单只锂离子电池燃烧后能够引燃相邻的电池,从而形成电池组的连锁燃烧反应。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电池生产用汞量及潜在汞散失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含汞电池的生产与消费、单位电池含汞量的估算、电池生产用汞量及潜在汞散失量的估算3个方面,对1992~1999年我国电池生产用汞量和潜在汞散失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2~1999年期间我国电池生产用汞量先减后增再减,其中2个高峰分别为1992年的679.5t和1997年的974.3t;潜在汞散失量呈上升趋势,1999年达801.7t。因此,我国电池引起的汞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