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51.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复区乔灌草三层的层盖度和为99.03%,三层的物种数和为85,草本层的株均高为0.41 m,还有该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自然恢复区;而平均生物量、群落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890 t.hm-2、8.11×105株.hm-2、8.8%、1.251 g.cm-3和48.9%,均低于自然恢复区。两区土壤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52.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论文以乔木、灌木、草地和农田等不同植被类型,纯林和混交两种栽培模式的黄土台塬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有机碳(SOC)和颗粒有机碳(PO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和POC在0~100 cm土体中均存在差异,尤以0~40 cm深度突出,其中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在整个剖面上可积累更多的SOC和POC;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细颗粒有机碳(FPOC)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在剖面上的分布变化均小于粗颗粒有机碳(CPOC),在0~100 cm土体中,CPOC敏感性指标分别为SOC、FPOC和POC总量的2.66~13.56、3.75~5.99和2.58~4.17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SOC与POC极显著相关,耕地SOC与POC相关性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最大。因此,CPOC和FPOC均可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于土壤影响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53.
近50 a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下,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黄土高原典型中尺度流域清水河流域(面积436 km2)为研究对象,利用1959、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和1960—2005年该流域实测输沙和降水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滑动t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年输沙量、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并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流域年输沙量47 a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点位于1980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极端降雨指数下降。降雨因素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9.89%,土地利用的贡献率为90.11%,土地利用变化中工程措施淤地坝的贡献率为5.56%,植被变化的贡献率为84.55%。该流域47 a间乔木林地面积增加了944.27%,灌木林地增加了19.33%,表明清水河流域林地面积增加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4.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小幅度为16%~8%,孔隙度增加,总孔隙度增幅为24.5%~8.1%,毛管孔隙度增幅为1.2%~13.9%,非毛管孔隙度增幅为20.5%~90.0%;土壤持水性比农地增加33%~7.5%;水分补给量在0~2m范围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是农地的2、1.5、1.71倍,20年刺槐和苜蓿比农地低22.5%和31.4%;0~1m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分别是农地的2.16、1.78、1.85倍,20年刺槐、苜蓿为农地的25%和62.3%;>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农地增加56.84%~30.72%;土壤结构破坏率农地最高为41.09%,其它植被为6.67%~25.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水分特征曲线a、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相关性显著。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生态效应不同,除20年刺槐、苜蓿土壤水分补给量小于对照农地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农地。  相似文献   
555.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 reservoir ecosystem, plankton communities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were studied by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ingerprinting. Bacterial and eukaryotic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generated by DGGE analysis of the PCR-amplified 16S and 18S rRNA genes, were used as surrogates for the dominant "biodiversity units". OTU composition among the sites was heterogeneous; 46.7% of the total bacterial OTUs (45) and 64.1% of the eukaryotic OTUs (39) were identified in less than half of the sampling sites.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clustering of the OTUs suggested that the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Xiangxi Rive sites were not alway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rom the Yangtze River sites, despite clear differences in thei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as appli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TU compos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first two CCA ordination axes suggest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primarily correlated with the variables of NO3^--N,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SiO3^2--Si, whereas, the eukaryotic community was main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 PO4^3--P, and SiO3^2--Si.  相似文献   
556.
农业化肥流失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之一,其污染成因分析对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区县化肥用量、施肥强度、品种、比例结构、流失负荷的统计资料分析,明确了库区化肥流失非点源污染的基本情况;接着随机性选取石柱县、开县、宜昌市、兴山县4库区县市1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同时结合秭归县15个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出库区化肥施用强度高,分布不均匀,施用品种单一,重氮肥、磷肥轻钾肥,化肥N,P流失非点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且化肥N,P的流失量与土壤肥力成正比[N:R2=0.51〉0.468(n=16,95%);P:R^2=0.68〉0.549(n=19.99%)],与农田地表中粉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浓度成正比,与施肥强度呈显著性正相关;降雨强度越大、地表植被越少,化肥N,P流失越大[R^2=0.98 R^2〉765(n=8.99%)]。  相似文献   
55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地质灾害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技术能快速全面、高性价比地获取地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形成对区域性地质灾害分布、规模的定量认识,因此遥感技术已经在国外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金沙江德钦段河谷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遥感技术在该地区的环境地质调查的应用研究,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利用3种星载光学遥感影像对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目视解译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地质灾害解译产生的影响,其次就本地区的环境地质遥感数据的选择与处理进行了说明,然后配合图片详细分析了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堆积、泥石流沟和倾倒变形)的解译特征。最后实地考察验证了解译的可行性,并分析总结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提高地质灾害解译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558.
三峡-丹江口及邻区是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所在区域。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地面稳定性评价,选择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等共16个指标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打分,并最终综合集成确定了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大小,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该研究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划分出相对较不稳定区3个、相对较稳定区15个、相对稳定区8个,未出现不稳定区。并对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指出因素及其权重的决定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数据的准备及数据的二次分析提高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重要保证,对今后的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进一步论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9.
通过对陕北油区的走访和抽样调查,了解石油开采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陕北大部分地区的水体污染程度较轻,可用于农作物的灌溉,仅少部分地区水体污染较重不能用于灌溉,采油污水都远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  相似文献   
560.
As a conventional farming practice, tillage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Loess Plateau, China. Although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illage is a prominent culprit to soil carbon loss in croplands,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tillage on the responses of soil CO2 e ux (SCE) to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Using a multi-channel automated CO2 e ux chamber system, we measured SCE in situ continuously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ventional tillage in a rain fed wheat field of Loess Plateau, China. The changes in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ies of SCE, denoted by the Q10 value and linear regression slope respectively, were compared in the same r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ill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tillage, SCE increased by 1.2–2.2 times; the soi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increased by 36.1%–37.5%; and the soil moisture sensitivity increased by 140%–166%. Thus, the tillage-induced increase in SCE might partiall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