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特性、设计原理和结构 ,综述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含碳有机物去除、硝化与反硝化、除磷和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 ,指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生物膜处理技术 ,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52.
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强化MBBR工艺处理高盐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接种SEM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研究5% ~ 10%盐度条件下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及其对高盐废水的强化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BBR在高盐环境下能够顺利挂膜,其挂膜效果受盐度及无机盐种类的影响:较高盐度下成功挂膜所需的周期更长,同一盐度下NaCl体系挂膜效果优于Na2SO4体系.MBBR处理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效果优于活性污泥法:进水盐浓度均为5%~7%,当进水COD 5 343 mg/L时,MBBR出水COD小于300mg/L,经絮凝后低于100 mg/L,容积负荷高达2.67 kg COD/(m3·d),而活性污泥法在进水COD 3 563 mg/L时,出水COD小于400 mg/L,经絮凝后低于150 mg/L,容积负荷仅为1.68 kg COD/(m3·d).MBBR生物膜处理体系稳定性及去除能力更高,能够抵抗较高盐度范围波动、有机负荷等的冲击.  相似文献   
53.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用于苯酚废水处理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应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人工配制的苯酚废水,研究了在不同的苯酚进水浓度和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时苯酚的去除效率,以及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承受能力.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苯酚进水浓度从200 mg·L-逐渐上升至1400 mg·L-1以及苯酚进水浓度10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从32 h逐渐降至16 h的条件下,苯酚均能够被完全去除.对冲击负荷,MBBR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可知,酵母菌和真细菌是反应器中降解苯酚的主要微生物.说明移动床生物膜工艺能够高效地用于苯酚废水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54.
采用150 L的移动床生物膜(MBBR)反应器,控制温度为28℃,以无机高氨氮(平均浓度350 mg·L~(-1))废水为原水,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同时,取其中絮状污泥至5L的SBR反应器中,维持进水NH~+_4-N浓度为90~200 mg·L~(-1),共同进行短程硝化恢复研究.结果表明,MBBR反应器中,HRT平均为12 h时,短程硝化与TN去除率互相制约,TN去除率平均为38.2%,δNO~-_3-N/TN值平均为0.274,当HRT降至6h后,δNO~-_3-N/TN值由0.347下降至0.146; 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分别维持曝气与停曝时间为30 min与20 min,好氧过程中DO浓度为0.5~0.6 mg·L~(-1),且每周期末FNA浓度高于0.18 mg·L~(-1)时, 12 d后系统内NAR由0增长至99.2%,NUR从24.8 mg·(g·h)~(-1)降至0,TN去除率则由13%降至3%,成功由全程硝化转变为短程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BBR反应器中Candidatus Kuenenia在絮状污泥和生物膜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91%及17.38%,Nitrosomonas在二者中分别占27.43%和2.55%,Nitrospira则在二者中占0.30%和0.28%; SBR反应器恢复短程硝化后,AOB与ANAMMOX丰度分别下降至1.18%和0.01%,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则上升至1.39%.  相似文献   
55.
为解决城市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时ρ(TN)高的问题,采用反硝化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城市污水厂尾水进行反硝化脱氮,并重点研究不同温度下分别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填料的反硝化MBBR的运行效果. 结果表明: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温度分别为13、19、25和30 ℃时,NO3--N去除率和反硝化能力变化不大,聚乙烯和聚丙烯反硝化MBBR的NO3--N去除率分别为80.1%~85.0%和78.2%~84.0%,二者的反硝化能力分别为6.7~7.1和6.5~7.0 mg/(L·h);较长的HRT弥补了低温时反硝化速率低的不足;随温度增加,生物量逐渐增加,但CODCr和DOM(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 三维荧光图谱表明,出水中主要的DOM(溶解性有机质)为类色氨酸和类富里酸,聚乙烯和聚丙烯反硝化MBBR对DOM总荧光强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7.6%~52.5%和24.1%~35.8%. 填料上的微生物以杆菌、丝状菌和球菌为主. 综合考虑脱氮效能和有机物污染物去除效能,聚乙烯和聚丙烯反硝化MBBR深度脱氮的最佳温度均为25 ℃.   相似文献   
56.
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特点、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MBBR)又称悬浮填料移动工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开发和应用的,它吸收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国外,悬浮载体移动膜工艺已进入使用阶段。我国在悬浮载体移动膜工艺上基本还处于研究阶段。对这一工艺的特点、研究现状及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MBBR泥膜复合硝化系统内泥膜竞争关系,通过小试试验研究了水处理过程中常规因素(污泥浓度、DO、温度、C/N)对MBBR泥膜复合系统硝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系统内污泥容积负荷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生物膜容积负荷变化趋势,进而得出泥膜竞争规律.结果表明,MBBR泥膜复合系统容积负荷均大于单一污泥或MBBR生物膜系统的容积负荷.在一定范围内,污泥浓度、DO、温度与MBBR泥膜复合系统容积负荷呈现正相关,且系统内活性污泥在与MBBR生物膜在竞争DO和基质时优势明显,而MBBR生物膜则具有更强的耐低温能力.进水C/N与MBBR泥膜复合系统硝化负荷呈负相关,且活性污泥在应对进水C/N过高时较MBBR生物膜更具优势,MBBR的“镶嵌”则强化了系统SND效果.微生物群落变化显示MBBR泥膜复合系统内的硝化细菌优势菌属为Nitrospira,且悬浮载体生物膜对其富集能力明显高于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58.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造、填料填充比,考察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结果认为该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大致符合理想全混合反应器的流态,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9.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化工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孙华  高延耀  洪英 《环境工程》2002,20(1):19-21
鉴于生物膜对降解有毒难降解废水有重要作用 ,故采用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化工废水。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停留时间为 16h,其处理结果相当于活性污泥法 32h的处理效果 ,而且出水比较稳定。在进水CODCr低于 70 0mg L条件下 ,出水CODCr低于 2 0 0mg L  相似文献   
60.
通过设定不同的进水方式、曝气量、悬浮填料投加比,对比研究了MBBR工艺中三种曝气方式——均匀曝气、渐进曝气、单侧曝气的充氧效率,并且运用Matlab软件,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测试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Cs和氧总传质系数KLα。得出:投加悬浮填料能明显提升原有曝气方式的充氧效率,但首先须保证填料在水中有一定活动强度,否则反会降低充氧效率;均匀曝气本身的充氧效率最佳,不过由于需要更大的气容比来带动填料运动,运行成本高于另外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