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应用计算机与传感器技术,在分析国内外主流火行为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Visual-Basic语言设计了一种火行为测报仪。通过火场实时输入的气象条件、地形分布及可燃物属性,可以对火行为尤其是林火蔓延速率进行有效预测与分析,从而达到合理布置扑救方案、降低森林火灾损失、减小扑救人员伤亡的重要目的。该测报仪同时具有显示、存储与打印功能,可为灾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2.
智能配电网已在我国飞速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网电压跌落问题突出,提出了一种以超级电池为储能单元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治理电压跌落的方法。在分析超级电池原理与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双向DC/DC并联式储能系统的超级电池等效模型,然后通过算例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超级电池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满足智能配电网所要求的自愈性。  相似文献   
133.
依据人因可靠性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煤矿生产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观测可靠度的概念,确立了一系列便于统计和赋值的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针对人因失误事件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以及数据的不完整性,利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煤矿作业人员人因可靠性评价模型。对于岗位工龄短或有效记录不足的煤矿作业人员,利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人因可靠性评价,经过实例验算证实了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4.
采集高皇贮灰场内不同堆存时长的湿排粉煤灰样品,通过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氮磷吸附动力学的各自特征,以期为粉煤灰土地复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氮磷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粉煤灰对氮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实验开始后1 h内,对磷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实验开始后10 h内;表层与下层灰样的饱和吸附量与粉煤灰粒径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而与堆存时间相关性较小。在利用粉煤灰复垦土地时,粉煤灰的粒径将对重构土壤氮磷吸附的能力存在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其复垦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电压检测算法是动态电压恢复器(Dynamic Voltage Regulator,DVR)关键技术之一,但其响应能力和补偿精度无法同时兼顾的问题制约了 DVR 的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改善该问题对 DVR 的影响的目的,通过深入分析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 dq0 检测法和单相瞬时电压的 dq0检测法,并引入了微分提取直流分量法,得到一种基于微分的改进电压跌落检测算法。Matlab 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不仅能够提高响应速度,还大大改善了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6.
摄影本体语言是其传递视觉信息的方式,融入照相机、镜头以及成像系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摄影本体语言包含摄影的纪实性、瞬间性、时间与空间的拓展、镜头透视关系变化、清晰与模糊的运用等。这些视觉语言是最具摄影性质的语言,也是摄影区分其他平面艺术的要素和本质。而构图、用光、影调和色彩的表现是摄影与绘画相互交融的造型语言,是摄影视觉表达的技术与技巧。摄影本体语言和造型语言相互交融,创造影像视觉表达与表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7.
飞行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航空器事故调查和不安全事件分析的结果及改进的需要,研究基于FDR/QAR/DAR/CVR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提出基于飞行仪表布局语言(FILL)的仪表模型构建与驱动的技术方案,解决FDR/QAR/DAR记录数据的导入与修正处理、不同分辨率三维地形的生成与显示以及飞行数据与驾驶舱话音同步播放等问题。实践证明,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所构建的包括飞机、航迹、仪表、地形、跑道、航图等元素的三维图形飞行环境集成再现了飞行过程,为事故调查和事件分析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辅助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8.
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中碳减排的阶段性特征和应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城镇化发展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未能将城镇化自身阶段性变化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以城镇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生活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产业结构分别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个不同视角的门限-STIRPAT扩展模型,深入分析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所受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城市化率分别处于门限值(0.250、0.325和0.457)前后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所受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当城镇化率低于0.250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呈负向弹性关系,分别为-0.688、-0.570、-0.570;当城市化率低于0.457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负向弹性关系仍然存在,但相关关系明显减弱,能源结构负向弹性关系介于(-0.338,-0.019),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负向弹性关系为-0.251。当城市化率超过0.457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已逐步显现或转变为正向弹性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区域城镇化发展介于(0.250,0.457]这一阶段的进程中,应把握住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效应转变之前的阶段,鼓励居民生活消费,但进行节能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居民对生活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当区域城镇化提升至0.457以上时,应合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通过财政政策等对居民生活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注重第三产业中的科技、金融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9.
中科院声学所研制的NL-2型声级计可自动测量和贮存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本给出了一种C语言程序,由计算机读出其贮存数据以便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40.
将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与Takács二沉池模型以及反应池流态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活性污泥系统模型,并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了计算机模拟程序.将此程序应用于分段进水A/O脱氮工艺中试工艺,分别对其进行了稳态模拟和动态模拟,并取得了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的结果.同时利用模型分析了运行控制参数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状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