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人口迁移引起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大多是以行政区划作为计算单元,难以反映小尺度下行政区内部的人口迁移态势。在GIS的支持下,提出构建县域人口迁移引力模型,选择县域内独立的居民区片为计算单元来评价乡镇的人口吸引潜力和人口最大可能迁移目的地分布。以浙江省临安市为实验区,实现模型的运算,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乡镇对人口的实际吸引力,为研究区制定人口、经济等政策和辅助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2.
以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周边的平塘县、罗甸县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3S”技术手段,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从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土地利用程度系统、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土地利用可持续系统4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ITOPSIS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较低,且存在时空变化差异。2000年、2005年、2013年平均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分别为27.45%、29.84%、17.76%,呈先增大后减小波动变化趋势;2000、2005年平塘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均高于罗甸县,2013年略低于罗甸县。  相似文献   
263.
盘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地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乡村聚落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GIS-RS应用的重要领域。运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Cv)和景观格局指数,以盘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特征,并侧重分析了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看,盘县农村居民点呈现出"中部、西北部密,南部、东北部疏"的分布格局,与研究区的平原、河谷和低-中海拔地区的分布相一致。(2)通过点模式分析(Point Pattern Analysis,PPA)发现,村级、乡镇级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分级3个尺度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Cv值都大于64%,均属于集聚型分布。(3)在各种地形地貌因素中,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等是影响盘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关键因子;随着海拔的升高、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加以及地貌的变化,农村居民点的集聚程度、用地面积、比重和不规则程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5%以上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平均海拔、较小地形起伏度(50~100 m)、较低坡度(5°~15°)、南向坡向和小起伏山地区域。  相似文献   
264.
Understanding how the vulner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climate change can differ spatiall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worldwid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develop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agricultural vulnerability of 243 rural countie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Indicators representing the climate/agriculture interface were selected to describe exposure and sensitivity, while stocks of certain capitals were used to describe adaptive capacity. A vulnerability index for each county was calculat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mapped. Results showed that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occur independently, with most contributing indicator values concentrated in a narrow range after normalization. Within the 49 most vulnerable counties, which together encompass 81 % of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range, 42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exposure and sensitivity but low adaptive capacity.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 was found to b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northeast–southwest belt of Loess Plateau. Adaptation measures for bo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needed and potential adaptation options ne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3280-015-0727-8)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265.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相似文献   
266.
根据1976年松潘地震的经验,可预见未来较长时间内,"5-12"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的工程量十分巨大。针对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获取流域特征参数工作量大、低效等问题,本文在确定出研究区最佳分辨率为10m的DEM基础上,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目前较新的"三方向算法"洼地填充处理,消除了传统算法中河流"平行线"现象,较好保留原始地形信息,成功构建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Hc-DEM)。提取出水网和相关流域等数据,经有机结合处理,并结合研究区泥石流特征,在苏保河泥石流沟上游设计一工程防治点,利用GIS技术成功实现了泥石流流域面积F、主沟长度L和主沟床平均纵比降J等参数的自动、快速、准确提取。在MATLAB平台下设计出暴雨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洪峰流量计算的自动算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最终实现泥石流流量的计算。研究表明,在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多功能软件及优化算法的集成,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泥石流相关参数的自动获取和流量的智能计算,满足了日益增加的泥石流防治需求。  相似文献   
267.
分析了垫江县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现状,认为应从机构建设、设备建设、用房建设、基础工作等方面全面推进应急能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68.
水稻品种及典型土壤改良措施对稻米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王美娥  彭驰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15,36(11):4283-4290
水稻镉污染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农产品安全问题,湖南攸县"镉大米"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针对南方酸性土壤镉污染特征,进行了"镉大米"治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主栽水稻品种株两优06的稻米Cd含量在大同桥和网岭镇的平均值分别为0.167 mg·kg-1和0.127 mg·kg-1,为其它品种的20%左右;石灰和矿物肥处理能够使稻米Cd含量降低到对照的20%~30%,覆膜处理使稻米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约50%,而覆膜+生物炭+硅肥叶面肥处理能够降低80%左右,硅肥叶面肥单独施用及叶面肥和追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降低稻米中的Cd含量90%以上;BCR法分析土壤Cd形态结果发现,供试大田土壤中Cd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较高,绝大多数样品达到55%以上,而施用石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比例,增加残渣态比例,变化幅度达到20%左右;土壤Cd含量与p H值是影响稻米对Cd吸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9.
系统分析了南淝河丰水期和枯水期表层水及沉积物中As、Cd、Cr、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表层水中Cd含量属于劣Ⅴ类地表水标准,沉积物中Cd含量超过合肥市土壤背景值,最高值达到背景值的7.5倍;单因子水质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未达到水体功能区目标,其余元素基本达到了水体功能区目标,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污染程度在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之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均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3种评价结果均显示Cd是主要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中不同时期重金属污染来源存在一定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70.
广东连县水足塘下石炭统六个层位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遗迹大都保留于灰岩、泥灰岩中,共计有九个遗迹属及类型,它们是Zoophycos管状潜穴,Chondrites,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枝状潜穴,不规则状潜穴。Planolites和Ancorlchnus。其中刘家塘组下部发现管状潜穴;中上部发现Zoophycos、Thalassinoides、不规则状潜穴Chondrites、Teichichnus?及枝状潜穴,它们形成一遗迹组合;石蹬子组发现Chondrites及Ancourichnus;梓门桥组发现Zoophycos及Planolites.此组合形成于开阔台地相,成员形成于不同时的底质,分属Zoophycos和Glossifungites两个遗迹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