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79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214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 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 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a.其中氮贡献最大的为林地,占50.93%;其次为园地,占18.10%.磷贡献最大的亦为林地,占49.22%;其次为旱地,占15.85%.溶解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道路最高,为50.57 kg/(hm2·a);其次是水田,为33.60 kg/(hm2·a).而溶解态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大是水田,为3.43 kg/(hm2·a);其次是道路,为3.19 kg/(hm2·a). 与水库流域颗粒态氮磷污染负荷比较表明,溶解态氮大于颗粒态氮,氮以溶解态迁移为主;溶解态磷则小于颗粒态磷,但由于颗粒态磷易随泥沙受阻或沉降,溶解态磷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依然是总磷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2.
The UCD/CIT model was modified to include a process analysis (PA) scheme for ga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M)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nitrate aerosol during a stagnant wintertime air pollution episode during the California Regional PM2.5/PM10 Air Quality Study (CRPAQS) where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PM components are available at a few sites. Secondary nitrate is formed in the urban areas from near the ground to a few hundred meters above the surface during the day with a maximum modeled net increase rate of 4 μg·m-3·d-1 during the study episode. The secondary nitrate formation rate in rural areas is lower due to lower NO2. In the afternoon hours,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can be high enough to evaporate the particulate nitrate. In the nighttime hours, both the gas phase N2O5 reactions with water vapor and the N2O5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with particle-bound water are important for secondary nitrate formation. The N2O5 reactions are most import near the surface to a few hundred meters above surface with a maximum modeled net secondary nitrate increase rate of 1 μg·m-3·d-1 and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ural areas where the O3 concentrations are high at night. In general, vertical transport during the day moves the nitrate formed near the surface to higher elevations. During the stagnant days, proces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air builds up and leads to a net downward flux of nitrate through vertical diffusion and a rapid increase of surface nitrat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和Zn取代的六铝酸盐(LaCuxZn1-xAl11O19-δ,0.2,0.4,O.5,0.6,0.8,1)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N2O的分解活性.结果表明,在1200℃焙烧4 h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Cu和zn能够取代Al3+很好地促进六铝酸盐晶体结构的形成;LaCuxZn1-xAl11O19-δ催化剂对N2O分解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LaCu0.8Zn0 2Al11O19-δ活性最好.在LaCuxZn1-xAl11O19-δ六铝酸盐中,Cu为N2O催化分解的主要活性元素,Zn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但Zn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94.
新乡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乡市区6个有代表性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结果发现市区公园表层土壤Pb、Cr、Cd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22 mg/kg、91.35 mg/kg、0.57 mg/kg、115.63 mg/kg。以河南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公园土壤中重金属Cr、Zn为轻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d为重度污染。所有公园土壤都存在Pb、Cd和Zn污染。  相似文献   
995.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朱广伟  秦伯强  高光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76-1683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N/P比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斜生栅藻(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氮磷营养盐结构变化,以探讨N/P比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N/P比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一个确定值上,而与水体氮磷的绝对浓度有关,在0.02mg/L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N/P比为4:1~32:1范围内生长速率均较低(0.067~0.074,0.018~0.022d-1),说明受到营养盐的限制;当磷浓度达到0.20mg/L时, 铜绿微囊藻在N/P比为32: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240d-1),斜生栅藻在N/P比为64:1时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380 d-1);而在磷浓度升高到2.00mg/L时,不同N/P比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均达到最大生长速率(0.24~0.25, 0.378~0.381d-1),说明氮磷浓度均比较充足,N/P比对生长速率已经没影响.可见,氮磷浓度比N/P比对两种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与斜生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对氮磷营养的生理需求和最大生长速率均相对较低,属K策略物种,易在低氮磷浓度下形成优势.梅梁湾在水华暴发期间氮浓度一直远低于水华较轻的湖心区,而磷浓度远高于湖心区,进而导致梅梁湾N/P质量比(低于20:1)在水华期间一直低于湖心区(124:1),低N/P比是蓝藻水华暴发导致氮浓度下降,磷浓度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军平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76-2082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是减缓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改变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从部门角度看,建筑业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从变化趋势看,2002~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增幅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出口和固定资本形成的大幅增长是推动这一时期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氮沉降对林带土壤N2O和CH4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年4月~2009年10月在龙王山对林带土壤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N2O和CH4通量,研究氮沉降增加对土壤N2O和CH4排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氮沉降没改变土壤N2O和CH4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与对照(CK)相比,短期的低氮[50 kg N/(hm2·a), TL]、中氮[100kgN/(hm2·a), TM]和高氮[150kgN/(hm2·a), TH]处理对土壤的N2O和CH4年平均通量和日平均通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明空气驱工艺条件下套管钢的腐蚀规律,为空气驱工况条件下套管钢的腐蚀防护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失重挂片法评价N80碳钢的腐蚀速度,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考察金属表面腐蚀产物膜的形态与组成,研究氧分压、温度以及腐蚀时间对注空气驱油过程中N80钢的腐蚀影响.结果 随着氧分压的增加,N80钢的腐蚀速率总...  相似文献   
999.
采用SBR-A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SBR中考察缺氧/好氧时间比及温度对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tation,PN)的作用,ASBR中研究COD/NO2--N(C/N)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的影响.①控制温度为25℃,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3次时,NO2--N积累率(NiAR)于第22 d为98.06%,比亚硝态氮产生速率(SNiPR,以N/VSS计)为0.28g·(g·d)-1,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TN和COD分别为12.29 mg·L-1和110.36mg·L-1.②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下,温度为15℃时,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活性和沉降性变差;温度为30℃时,NH4+-N转化为NO2--N比例为86.83%,造成出水NH4+-N浓度过低,不能为厌氧氨氧化提供合适基质浓度;温度为25℃时,出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31.58 mg·L-1和35.04mg·L-1,匹配厌氧氨氧化基质比.③组合工艺脱氮性能良好,出水TN、NH4+-N和COD浓度分别稳定在13.13、4.83和69.96mg·L-1,去除率分别为83.10%、93.64%和75.11%.调节ASBR进水C/N为2.5、2.0和1.5时,C/N为2.0时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性能最佳,出水NH4+-N、NO2--N、NO3--N和COD分别为0.09、0.25、1.04和32.73mg·L-1.  相似文献   
1000.
为揭示好氧段气水比对缺氧/好氧生物滤池(Anoxic/Oxic Biofilter,A/O-BF)脱氮的影响机理,采用A/O-BF处理低碳氮比农村生活污水,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比研究了好氧段气水比为4:1、2:1和1:1时A/O-BF的脱氮效能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4:1时,A/O-BF的氨氮(NH4+-N)和总氮(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0%和75.9%;当气水比降至2:1时,NH4+-N的平均去除率(99.5%)基本维持不变,而TN去除率有所提高(79.5%);当气水比再降至1:1时,两者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下降至92.0%和71.7%.气水比由4:1降至2:1时,好氧段中硝化菌脱氮功能基因amoA和Nitrospira 16S rDNA的拷贝数并无明显变化,为同一数量级,但缺氧段中4个反硝化菌脱氮功能基因(narG、nosZ、nirS和nirK)拷贝数却明显升高0~1个数量级;当气水比由2:1降至1:1时,好氧段中两个硝化菌脱氮功能基因拷贝数均下降1个数量级,但缺氧段中反硝化菌脱氮功能基因拷贝数无明显变化,除narG基因外均处于同一数量级.综上所述,2:1为A/O-BF处理低碳氮比农村生活污水脱氮的最佳气水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