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780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2674篇
基础理论   42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89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冬季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温度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有机物的酸化水解而间接产生作用的;(2)通过人工投加HAc使污水中VFA≥80mg/L时,可以顺利启动生物除磷系统;(3)设置独立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在进水COD=150~300mg/L、磷酸盐=5mg/L时,出水磷酸盐≤1mg/L;(4)低温条件下按照水解-外循环ERP-SBR方式运行时,在磷酸盐浓度高达10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磷酸盐浓度≤0.5mg/L。  相似文献   
42.
在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时,不但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发生基质竞争的问题,而且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本文介绍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动力学方程,详细分析在厌氧消化条件下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重点阐述三种控制硫化氢毒性的方法:气体吹脱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除硫法。  相似文献   
43.
研究并比较了载La(Ⅲ)和载Fe(Ⅲ)大孔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氟在载La(Ⅲ)和载Fe(Ⅲ)的螯合树脂上的吸附不随pH的变化而改变,载金属螯合树脂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78、3.55mg/g,吸附方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代表性竞争离子不影响氟在螯合树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载Fe(Ⅲ)和载La(Ⅲ)的螯合树脂是一种有前景的饮水氟去除吸附剂。  相似文献   
44.
IntroductionBiologicalremovalofammonia ,i.e.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processes,isthemosteffectiveandeconomicmethodfortreatingwastewaterwithhighammonianitrogenconcentration ,suchaslandfillleachate .Buttheleachatefrommaturedlandfillischaracterizedwithlowbiodegradablecarbonconcentration .Sothesupplementaryexternalcarbonsourcehastobeaddedtofacilitatedenitrification .Consequently ,theoperationalcostincreases(Carley ,1991) .Thereisnotonlyabundantorganiccarbon ,butalsoagreatdealofanaerobicandfac…  相似文献   
45.
采用生产废水和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讨了石灰法处理磷化废水的反应时间、投药量、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反应时间达到2h,石灰投加量理论用量的2.5倍才可使废水中的磷、钙充分反应生存羟基磷酸钙,从而使含磷废水出水达标。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对除磷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6.
在传统铁屑内电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氧化絮凝复合床的新技术,并使用该方法对印染废水预处理进行研究,确定了pH值,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为6左右,停留时间为30~45min,处理效果基本达到稳定。COD的去除率可达30%~90%,色度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且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还研究了加盐Na2CO3,催化剂MnO2,TiO2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加以上添加剂后,处理效果均有所提高。该工艺以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预处理效果好,以废治废等优点而广受青睐,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工程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介绍一种我国自行研制的电石炉炉气干法净化系统,由于采用了热管技术和流化床燃烧技术,使工艺流程简化,投资省,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运行试验表明,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装置的水平。  相似文献   
48.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49.
游离附生假单胞菌对铜绿微囊蓝细菌中32P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游离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富集^32P的铜绿微囊蓝细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中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延迟期和对数期.游离附生假单胞菌的加入抑制了微囊蓝细菌中^32P的释放,而对蓝细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稳定期和衰减期,假单胞菌促进其蓝细菌细胞内^32P的释放,同时也加速微囊蓝细菌的衰亡.假单胞菌对微囊蓝细菌^32P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于自身的吸磷能力导致的.假单胞菌的吸磷量由假单胞菌生物量和细胞内磷浓度决定,假单胞菌在微囊蓝细菌的整个生长阶段生物量不断增加,而体内^32P浓度在开始阶段很低.直到微囊蓝细菌进入稳定期才达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0.
Although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contribute roughly equal nutrient loads to lakes, their relative role in supporting algae growth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this research, we have established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gae-available phosphorus (P) and P chemical fractions in sediments; the latter indicate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point versus nonpoint sources.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ree large shallow lakes in eastern China, namely, the Chaohu, Taihu and Hongzehu Lakes, were sampled to assess their algae-available P and chemically extracted P fractions. The algae-available P primarily comes from iron/aluminium (hydr)oxide-bound P (Fe/Al-bound P), 45% of which is algae-available P. The ratio of Fe/Al-bound P to calcium compound-bound P (Ca-bound P) indicat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point to nonpoint sources, with the point sources contributing the majority of increased Fe/Al-bound P in sediments. Therefore, the reduction of point sources from urbanized areas, rather than nonpoint sources from agricultural areas that primarily contribute to the Ca-bound P fraction,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alleviate cyanobacterial algal blooms (CyanoHABs) in shallow lakes with sediment P as a potential source to support algae growth. With these important results, we proposed a conceptual model for “P-pumping suction” from sediments to algae to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teria for sediment P concentrations in shallow lak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