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随着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地表水的铊(Tl)污染问题已经对饮用水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改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小试方法对"沸石吸附-混凝沉淀"工艺除Tl可行性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经壳聚糖改性后的沸石表面孔道增多,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其吸附交换能力的提高.延长吸附时间和增加投加量,有利于去除效果的改善。对于Tl浓度不超过0.25μg/L的微污染原水,采用预先吸附10 min后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可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改性沸石的吸附速度明显快于天然沸石。相对于单纯的混凝沉淀工艺而言,p H对"沸石吸附-混凝沉淀"工艺的影响更大。沸石除Tl最佳p H范围为8~9.5。综合考虑除Tl效果和对混凝沉淀的影响,改性沸石投加量宜控制在100~300 mg/L范围内。投加沸石对混凝除浊影响不大,低投加量下可以提高TOC去除率。  相似文献   
82.
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汽车柴油化已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柴油机的气体净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欧洲Ⅳ/Ⅴ排放标准,开发适用于高标准的排放控制技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机外净化是这一技术的关键。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柴油机机外净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处理效果及应用前景,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采用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重点考察难降解组分的去除及可生化性的提高。在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2 g/L和1 mg/L、初始pH值为8的条件下,对抑制生物生长的色度组分和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可达97.3%和66.2%,对COD去除率也达到44.7%。紫外-可见光谱显示,难降解或对生物有抑制作用的苯酚、萘酚类芳香化合物及含共轭双键的多环、杂环化合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1%和32.8%,ρ(BOD_5)/ρ(COD)由0.15提高至0.27。混凝出水经上流式厌氧滤池与气升环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后,ρ(COD)由2 600 mg/L降至103 mg/L,接近GB 8978—1996《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100mg/L的要求。因此,PAC混凝法可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手段用于煤化工废水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84.
Al13形态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SO^2-4/Ba^2+法分离提纯Al13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浓度、SO4/Al比、Ba/SO4摩尔比、以及超声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聚合铝利于沉淀的形成与分离。同时选用1:1的SO4/Al与Ba^2+的共存对形态分析不产生影响,形态鉴定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分离条件所得产物形态为Al13。  相似文献   
85.
粉末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粉末活性炭(PAC)的基本性质,并对其在饮用水处理应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综述了PAC去除原水中嗅味物质、藻毒素、消毒副产物前驱物以及农药等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PAC)与其他工艺的组合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6.
以羟基膦酸钠盐和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对模拟机动船含油废水进行絮凝,使该废水中的乳化油颗粒与絮凝剂形成絮状物而与水相分离,然后再利用超微孔聚氨酯复合材料过滤分离,测得过滤后水相中含油量为2.12 mg/L,低于<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的排放限值(15 mg/L).这种以羟基膦酸钠盐和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超微孔聚氨酯复合材料为过滤材料的方法,比使用其他絮凝剂、破乳剂和过滤方式的方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7.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纳米SiO2为助凝剂,对含有下列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氨氮(NH3-N)或腐植酸(HA)的高岭土悬浊液进行混凝沉降实验。借助形态学理论、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纳米SiO2对微污染物的助凝作用效果、吸附特性与絮体结构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含有HA、SDS、NH3-N的模拟原水中,污染物去除率与浊度去除率的相关性随污染物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2)纳米SiO3对HA、SDS及NH3-N的助凝吸附效果,随分子量的降低而减弱。纳米SiO2能促使PAC对HA、SDS与NH3-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0%~50%、20%~30%和10%~15%;(3)纳米SiO2能促使PAC作用下的絮体粒径增大、密实度和分维值增加、沉速加快。  相似文献   
88.
粉末活性炭对水中农药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2,4-滴、呋喃丹、甲萘威和莠去津的吸附过程和吸附规律以及投炭量和水质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能有效去除4种农药;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去离子水中的去除率已达到80%以上;随着投炭量的增加,去除率提高,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容量降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可能不同,因此在应急处理中,首先应该确定该水质下的吸附等温线,然后求出投炭量。  相似文献   
89.
Electrocoagulation with aluminum electrodes was used to treat the vegetable oil refinery wastewater (VORW) in a batch reactor.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pH, current density, PAC (poly aluminum chloride) dosage and Na(2)SO(4) dosage on the removal of organics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ed current density and increasing PAC and Na(2)SO(4) dosage and the most effective removal capacity was achieved at the pH 7.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ectrocoagulation is very efficient and able to achieve 98.9% COD removal in 90 min at 35 mAcm(-2) with a specific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42 kWh(kgCOD(removed))(-1). The effluent was very clear and its quality exceeded the direct discharge standard.  相似文献   
90.
矿物复合PAC混凝去除给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禄  晗桢  寻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41-1043
为了降低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浓度,对矿物高岭土复配聚合氯化铝(PAC)吸附混凝共沉降去除腐殖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高岭土与PAC复配的最佳量均为12 mg/L,此时水样浊度、腐殖酸去除率分别达到98.9%和97.9%,出水残余铝浓度0.16 mg/L。高岭土复配对于处理后水中铝形态也产生了影响,与单独使用PAC相比,总铝浓度降低了24%,特别是对人体毒害较强的溶解态铝浓度降低了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