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703篇
基础理论   15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阿克苏地区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降水和温度资料,对近50 a来该地区气候变化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各气象站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除库车县气象站年平均温度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呈上升趋势。总体上,阿克苏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2.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具体表现为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立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3.
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置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的保障作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现行有关监测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算结果,同时引入发展协调度的应用.在梳理政府财政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理论关系基础上,文章明确了地方政府财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通过综合运用了加权平均、回归拟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不但验证了发展的协调能力与发展的综合能力的高度相关性,还验证了财政保障地方协调发展的有效性.亦即,地方政府财政通过发挥协调功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结合三亚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协调发展战略中应采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建立财政保障长效机制调整既有的利益格局等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4.
黄土丘陵区沙棘的蒸腾特性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1998年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的蒸腾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棘蒸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安塞4-6龄沙棘5-9月份的月份均值为0.6346gg^-1h^-1;(2)沙棘蒸腾强度与气候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44-0.9692,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对蒸腾强度影响最大,气温次之,相对湿度最小;沙棘蒸腾强度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及林地土壤水分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29-0.9809;(3)沙棘蒸腾强度与气孔导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气孔导度增大,沙棘蒸腾强度增大,反之则减小,相关系数为0.9791,这为分析沙棘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分析沙棘最适的水分生态条件,提高沙棘抗旱造林成活率,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图6参4参11  相似文献   
135.
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在于解决区域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发展。本文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出发,用空间发展的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了北京山区各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区域背景。  相似文献   
136.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土壤流失时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坡面土壤流失以耕地砂砾化面蚀和有部分植物覆盖坡面的鳞片状面蚀为主,该地土壤流失研究结果表明,由以上两类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基本趋势一致,二者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坡度>30°的裸地土壤流失量达5000t/km3·a以上,覆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量<500t/km2·a,该流域土壤流失量为1544.14t/km2·a,产沙量为694.86t/km2·a  相似文献   
137.
138.
搞好综合开发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措施之一,而要搞好综合开发,必先搞好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本文根据涟水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对农副产品及其制品需求出发,把涟水县域划分为2个开发区域,从分析开发的潜力入手,通过投资和效益的分析,提出了区域近、远期的开发目标、步骤和相应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39.
对外开放度是测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以SPSS12.0为分析工具,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四大区域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2000年以来,安徽省四大经济区域对外开放度有了明显提高,但基础设施、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四大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地市之间的对外开放度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对外开放度与安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0.
近17年鄱阳湖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遥感影像和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的鄱阳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计算与分析,揭示鄱阳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下,近17年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结构渐趋不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有所减弱,虽然湖区生态系统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但人类活动干扰的不断加强,导致湖区生态系统健康正逐步向着恶化方向发展.湖区生态系统健康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北分异的特点,南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北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