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91.
利用环境放射性核素137-Cs技术定量评价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山坡地顺坡断面(240 m)土壤重新分布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地土壤侵蚀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即山坡中、上部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带,土壤平均侵蚀速率高达82.8 t/(hm2(a)以上;山顶和坡脚侵蚀速率较小,土壤平均侵蚀速率分别为17.1 t/(hm2(a)及22.3 t/(hm2(a),而坡下部土壤侵蚀速率居中,土壤平均侵蚀速率为46.8 t/(hm2(a).坡度变化是影响该地区土壤侵蚀速率空间变化的主导因子.本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坡地土壤侵蚀的预测预报和准确防治土壤流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92.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LR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in remote regions. When studying the LRAT of POP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esterly-controlled regions have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compared with regions influenced by the Indian monsoon or air flow from East Asia. We investigated the residual levels of POPs in soils from the eastern Pamirs and used air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potential so...  相似文献   
493.
璩路路  李裕瑞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252-3266
黄土高原沟道农业是现代人地关系耦合发展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人地系统科学原理阐述了沟道农业的概念内涵、科学认知、优化模式及其保障政策。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可持续性应遵从“要素—系统”到“结构—功能”,注重“沟坡水土保持、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乡村振兴”的多目标有机结合。同时,处理好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的沟道水土构型、农田景观、农业系统的层次体系,深化贯通式研究,全面揭示沟道农业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微观作用机理。(2)总结了沟道农业优化模式,搭建了不同模式的框架图,建议完善相关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以支撑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3)新时期黄土高原现代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人地系统科学前沿,全面构建现代沟道农业系统理论与方法,深入探究优化沟道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途径。(4)基于要素流、产业链、流通网,面向SDGs目标和乡村振兴、粮食与生态安全,深入探究不同尺度沟道农业状态评估与情景模拟,服务支撑区域现代化建设决策。黄土高原沟道农业系统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是推动农业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而为黄土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4.
长时间地表植被指数变化序列构建与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内容。以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地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采用时间序列的方差匹配方法,融合了2套卫星遥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产品(GIMMS 3g和MODIS),建立了覆盖1982—2022年的黄土高原暖季(5—9月)NDVI数据集,揭示了其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黄土高原暖季NDVI呈现“先慢后快”的增加趋势,转折点大致出现在2002年,1982—2002年暖季NDVI增速仅为0.01/(10 a),2003—2022年增速高达0.06/(10 a),其中十八大以来增速尤为显著;暖季NDVI快速增加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并向东北、西南方向延展,与“退耕还林(草)”重点区域范围基本一致;在黄土高原南部、东部和青海省东部一带,暖季NDVI呈缓慢下降趋势。过去40年间黄土高原NDVI增加与生态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95.
青藏高原中部海拔超过4000 m的中更世古人类手脚印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古环境、考古、人类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予以很高评价。众多评论文章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上有一篇题为《西藏邱桑温泉手脚印遗迹及相关问题》的文章,对手脚印研究中的“年代”和“岩面艺术如何界定”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因此特撰写此文,对这两个方面的质疑做出回应。本文将系统梳理Zhang et al.(2021)所发表的手脚印“岩面艺术”中有关“年代学”和“艺术界定”这两方面的内容,从U-Th测年在碳酸盐沉积中的应用和史前艺术的特征等方面来解答部分学者对此研究存在的疑虑和误导,并提出本文的看法:U-Th法是目前对邱桑温泉方解石泉华进行年龄测定的最合适方法,所测的年代是可靠的,并且“岩面艺术”一词是这些手脚印组合最适合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