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513篇
基础理论   282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聚硅硫酸铝混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B值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铝 (PASS)混凝剂 .初步研究了这类混凝剂的合成反应过程和分子量分布 ,深入探讨了其除浊效果、残留铝浓度、除油效果和电泳特性 .实验表明 ,B值对产品中铝的浓度影响较大 ,硅的存在可提高产品的聚合度 ;产品有较好的除浊、除油效果 ,尤其是对低浊度水除浊效果更佳 ;除浊后水中残留铝浓度较低 ;电泳研究表明 ,PASS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吸附架桥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22.
稻米和土壤中农美利残留量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杰  谢强 《化工环保》2003,23(3):165-169
建立了测定稻田土壤、稻米中农美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配有NPD的气相色谱仪、DB-1301毛细管柱测定稻田土壤及稻米中农美利的残留量,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80.4%-99.8%,变异系数为6.3%-11.7%,均达到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生活中的“风险”,随处都有。 头号“风险”,当数癌症。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患癌,每年有130万人死于癌症,并且每年癌症患者以3%的速度在递增。在上海,目前癌症发病率约占全市人口的千分之二至三。据统计,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三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四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按这两个数据计算,100对死亡夫妻中,可能有5对夫妻同时患  相似文献   
24.
2003年10月6日某卷烟厂在回收处理烟叶熏蒸杀虫后残留的磷化铝残渣时,造成7名工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为讨论表面改性对活性炭吸附特性的影响,用氨改性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高温氨气吹扫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观察了改性后活性炭物化性质的变化,研究了氨改性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等温关系与动力学,并对吸附前后氨改性活性炭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氨改性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总孔孔容均略有增大,活性炭中N元素含量明显增高,含氧官能团数量减少,零电荷点增大。氨改性后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效果明显提高,吸附过程数据可用等温吸附方程描述,改性后活性炭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Pb(Ⅱ)在氨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附着明显可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与Pb(Ⅱ)发生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26.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作为防腐剂、防霉剂和杀菌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够在地表水体中检出,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于2016年秋季和冬季,对哈尔滨某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进行了24 h连续采集,对6种parabens的质量浓度和4种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arabens普遍存在于城市污水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是主要目标物,总有机碳、总溶解固体和酸碱度与parabens的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水中parabens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但是季节差异性不大.本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parabens的深入研究和污染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毒莠定是含氯杂环类激素型除草剂,低毒但有致癌性,其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该文从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和免疫法等方面,概述了在土壤、水环境、食品、微生物等环境介质中毒莠定检测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环境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以期为以毒莠定为代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和去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获得同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磁分离特性的生物吸附材料,以汽爆秸秆为基质,采用戊二醛交联剂法制备了磁性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秸秆吸附剂(Fe3O4-PEI-RS),通过SEM、XRD、FTIR、XPS和VSM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测定了Pb(Ⅱ)在Fe3O4-PEI-RS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b(Ⅱ)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PEI-RS对Pb(Ⅱ)的吸附具有强烈的pH依赖性;吸附时间对Pb(Ⅱ)的吸附效率有明显的影响,在18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Pb(Ⅱ)在Fe3O4-PEI-RS上的吸附行为,20、30和40℃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92.31、200.00和212.77 mg/g;热力学参数△G < 0,而焓变△H>0、△S>0,说明该吸附属于熵增加的自发吸热反应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重复试验表明,EDTA作解吸剂,经5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吸附剂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容量.研究显示,所制Fe3O4-PEI-RS对Pb(Ⅱ)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能在磁场下实现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29.
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锌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王红  夏雯  卢平  布雨薇  杨浩 《环境科学》2017,38(9):3944-3952
利用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在不同热解温度(300~700℃)下制备了3种生物炭[杨树枝炭(PBC)、水葫芦炭(WHC)和玉米秸秆炭(CSC)],以南京市铅锌银矿区周边的菜园土为对象,研究了生物炭种类、热解温度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重金属(Pb和Zn)吸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孔隙度、XRD和FTIR等分析,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Zn和Pb的浸出含量,水葫芦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最佳,在热解温度为500℃和生物炭添加量为5%的条件下,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分别为21.83%和44.57%,相应的单位吸附量分别为227.65μg·g~(-1)和363.76μg·g~(-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且在热解温度为500℃和700℃下制备的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这表明中等温度热解有利于水葫芦炭形成较好的理化特性.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但单位吸附量却逐渐减小,当水葫芦炭添加量为10%时,其对土壤中Pb的吸附率可达93.93%.结合生物炭的理化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吸附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是水葫芦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北京夏季灰霾天臭氧近地层垂直分布与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后奥运时期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被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灰霾天与光化学复合污染的状况,而近地层数百米高度内的大气污染物与大气物理参数垂直分布观测对于空气质量变化过程评估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于2009年8月1-16日,在北京市325 m气象塔进行了相应的立体观测,观测平台垂直分布在距离地面高度8、47、120和280 m四层中.同时,在近地面320 m高度以内,分15层分别观测了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另外,使用气溶胶后向散射云高仪观测了边界层2.5 km内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利用垂直分层的O3数据与边界层物理观测数据并结合天气形势、后向轨迹模式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本次观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北部低压槽控制的北京区域不利于低空大气扩散,容易形成光化学污染叠加灰霾污染,污染形成时白天地面小时最大φ(O3)可达120×10-9,280 m高度处可达155×10-9;来自西北偏西的气流一般较为干净,有利于北京污染物的清除,而来自西南和偏南的气流使北京的O3污染加重,导致区域性高浓度O3污染;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夜间残留层与地面的φ(O3)差别越大,次日光化学生成的φ(O3)起点越高,表明残留层O3在次日混合层抬升过程中卷夹到地面,影响地面空气质量;300 m以内的近地层,在50 m高度左右存在φ(O3)变化程度剧烈层,这是城市冠层界面与大气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