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8篇
  免费   1499篇
  国内免费   5758篇
安全科学   1195篇
废物处理   1208篇
环保管理   1728篇
综合类   11640篇
基础理论   184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874篇
评价与监测   472篇
社会与环境   323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633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091篇
  2012年   1333篇
  2011年   1322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182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1238篇
  2006年   1351篇
  2005年   1000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0 毫秒
21.
Ti/MnO2/PbO2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Ti/MnO2/PbO2电极,并用其对质量浓度为20mg/L的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水pH为4.95,无须调节废水的pH;最佳电解实验条件为:支持电解质NazSO4浓度0.09mol/L,电解电流密度40mA/cm^2,处理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罗丹明B的去除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絮凝剂PF-2的成分分析及絮凝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产生的絮凝剂——PF-2在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5%.呈色反应和紫外扫描的测定结果表明,PF-2大部分为胞外分泌的多糖,含有少量的核酸,提取后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2.3 g;ζ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PF-2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红外光谱扫描分析PF-2中含有O-H、C-H、C=C和C-O-C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絮体形态表明,絮体结构密实,其絮凝机制为PF-2和高岭土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之后通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23.
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启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装置,考察了4种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在0.1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TP、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及启动周期; 同时对整个系统及同类生态工艺启动周期的判断方法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土壤渗滤系统对TP、COD和NH3-N的启动周期分别为15~27 d、24~40 d和24~26 d; 土壤渗滤系统对TP的启动周期最短,对COD的启动周期最长; 处理系统启动周期的判断原则是综合考察系统对主要污染物各自的启动周期,以最长的作为系统启动周期.4组试验中,1#和2#系统的启动周期为40 d; 3#和4#的为24 d.  相似文献   
24.
用海泡石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恩呈  商平  梁岩 《化工环保》2008,28(1):59-62
用海泡石吸附法处理采油废水,考察了处理时间、海泡石加入量和采油废水pH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采油废水处理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采油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6h,粒径为150μm的海泡石加入量200g/L,采油废水pH9。在该条件下处理采油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1%,处理后出水的COD为34.71mg/L,小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60mg/L)。  相似文献   
25.
钯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磷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2+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PH3,考察了Pd^2+浓度、O2体积分数、PH3质量浓度、混合气流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d^2+吸收液去除低浓度PH3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mL Pd^2+浓度为0.112mol/L的水溶液作为吸收液净化含低浓度PH3的混合气,在反应温度22℃、O2体积分数5%、PH3质量浓度850mg/m^3、混合气流量190mL/min的条件下,印min之内PH3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Pd^2+浓度越高、O2体积分数越大、反应温度越高,PH3去除率越高;混合气流量越大,PH3去除率越低;反应温度越低、O2体积分数越大,PH3去除率的下降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26.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Summary Ips duplicatus withI. typographus co-inhabiting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would benefit from a pheromone blend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e larger competitorI. typographus. GC-MS analysis showed thatI. duplicatus males feeding in the host produced ipsdienol (Id),cis-verbenol (cV),trans-verbenol (tV), myrtenol (Mt), andE-myrcenol (EM) and traces of 2-methyl-3-buten-2-ol (MB).I. duplicatus produced Id in approximately racemic form (48.9-54.5% (+)-(S)-isomer). The amounts of Id and EM released over a 9 day period had a maximum of 250 and 5 ng/h/male, respectively, on day 2. Exposure ofI. duplicatus males to myrcene and -pinene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Id, cV, tV, Mt, andtrans-pinocarveol, but not of EM. In laboratory bioassays with walking beetles, the pheromone component Id alone was weakly attractive while EM was inactive, but in binary combination with Id strongly synergized attraction. A combination of EM and Id at a release rate equivalent to 100–200 males was more attractive in the field than 70 unmated males in a spruce log. The addition of myrcene ( a suggested pheromone precursor of Id) to Id did not enhance trap caches, while addition of EM increased catches > 10-fold. Subtracting EM from a blend of Id, EM, cV and MB drastically reduced trap catches while subtraction of cV or MB or both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Addition of EM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to the synthetic pheromone ofI. typographus did not reduce the attraction of females of this species in the laboratory. A two-species pheromone interaction field test releasingI. typographus pheromone components (MB + cV) at 10–1000 male equivalents (ME) andI. duplicatus pheromone (Id + EM) at 0, 10–1000 ME in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showed both positive intraspecific dose-response effects and an interspecific inhibition. Higher release rates of EM appeared to inhibitI. typographus, especially males. In a tree colonization model, the response of the two competing species to their respective pheromones show a good separation during the mass-attack with a small initial cross-attraction. It remains to be shown whether either of the two pheromone systems have in fact evolved in the present sympatry, or if they are an incidental effect of ancestry of these phylogenetically distantIps.  相似文献   
29.
现有文献认为生态转移支付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提升地方生态环境质量双目标,而目标的多样性会影响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效果及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环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2010—2018年甘肃、贵州、湖北及河南四省的199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生态转移支付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对辖区环境保护效果中,环境保护支出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农林水支出不仅调节了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环境保护支出效果,而且调节了环境保护支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由于地方政府具有环境治理信息优势,省以下制度目标更能体现辖区生态需求,省对县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会有效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保激励效应较为明显。同时,县级地方政府应该逐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逐步转向经济与环境"双目标协同发展"模式。为了协同生态转移支付的双目标,"自下而上参与式决策"可以作为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通过地方政府多元化实践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不同废污泥源的短程反硝化快速启动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星  王超超  王垚  徐乐中  吴鹏 《环境科学》2020,41(8):3715-3724
为探究不同废污泥源快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和实现稳定NO_2~--N积累的可行性,在3个完全相同的SBR反应器(S1、S2和S3)分别接种:实验室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系统排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及河涌底泥,比较其短程反硝化启动快慢和NO_2~--N积累特性,考察系统短程反硝化活性和NO_3~--N→NO_2~--N转化性能,并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反应器功能菌群特征.结果表明,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高碱度和适宜COD/NO_3~--N比进水条件下,3个SBR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在短时间内均能够成功启动,系统平均NO_3~--N→NO_2~--N转化率为S1 S2 S3(75. 92% 73. 36% 69. 90%).同时发现持续低温条件下S1和S2呈现不同程度的短程反硝化性能恶化趋势,但S3能够稳定维持良好NO_2~--N积累性能.微生物高通量测序表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居PD系统主导地位,3个短程反硝化反应器NO_2~--N积累关键功能菌属Thauera属丰度差异明显:S3 S1 S2(25. 09% 4. 71% 3. 60%),表明S3具备稳定高效的NO_2~--N积累性能,同时高丰度Thauera属可能是维持低温短程反硝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