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扰动强度对菹草浸泡过程中氮磷碳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在北京前海采集的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扰动强度下菹草残体浸泡过程中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PI)的释放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扰动可以加快菹草中总磷(TP)和PI的释放,在240 h的高强度扰动下,水中的氨氮(NH 4^+-N)和总氮(TN)出现了显著(ANOVA,p〈0.0...  相似文献   
22.
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状况密切相关,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的重金属吸附性能有何影响值得关注.以武汉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后沉积物的锌吸附性能变化开展研究,并将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分析不同级的沉积物对锌吸附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拟合沉积物对锌的...  相似文献   
23.
通过改变溶液温度、pH值、ATP浓度、钙浓度和培养液的钙浓度等条件,研究了菹草根和叶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活性在pH 6.0时最高,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叶细胞质膜Ca2+-ATPase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高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45℃;溶液中ATP浓度分别为3mmol/L和4mmol/L时菹草根和叶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最大;无论是菹草根还是叶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在溶液钙浓度为10-4mol/L时都最高.在营养液中添加不同CaCl2浓度培养菹草,其根和叶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表现出差异,根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比叶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高,且随营养液中钙浓度的增加,这种差异加大;当营养液中钙浓度在10mg/L(2.5×10-4 mol/L)以下时,Ca2+-ATPase活性逐渐上升,营养液中钙浓度由10mg/L增加到15mg/L,Ca2+-ATPase活性陡然下降,这与溶液钙浓度对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相呼应.  相似文献   
24.
菹草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温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分冬夏2季进行.冬季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菹草石芽在弱光环境下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以及弱光对菹草叶片光合效率的影响.冬季试验共设6个光照处理,即:2×104~5×104(对照,晴天中午最大[光]照度)、350~450、160~260、60~80、30~50、0~30 lx,试验时间为67 d.夏季试验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研究高温条件下石芽萌发的[光]照度阈值.夏季试验设6个光照处理,即:1 400、970、660、450、160、120 lx.结果表明:(1)冬季试验,栽培45 d时菹草石芽全部萌发,光照对石芽萌发无显著影响;夏季水温(32±1) ℃条件下,石芽萌发的[光]照度阈值为120~160 lx,[光]照度达到1 400 lx,石芽就能够达到自然萌发率.(2)菹草幼苗生长前期,5个弱光处理菹草株高生长速率(约1.20 cm·d-1)快于光照较充足的对照(0.92 cm·d-1);幼苗生长后期,对照菹草生长速率(3.15 cm·d-1)快于5个弱光处理菹草生长速率(1.09 cm·d-1),且各处理叶片数并未随株高的增加而增加.(3)冬季试验,菹草石芽萌发后的第39天,对照及各处理菹草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着[光]照度的减弱而下降,弱光对菹草幼苗光系统Ⅱ(PSⅡ)产生显著影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光]照度的减弱而增加,对菹草幼苗叶片PS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从快速光响应曲线可以看出,长期光照不足导致菹草植株的光响应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5.
菹草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构建湖泊生态系统,用湖泊沉积物的上层泥和下层泥分别代表清淤前后的2种基质,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对沉积物不同层次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垂直方向上,将2种基质中的间隙水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3个层次.结果表明,菹草生长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上层泥和下层泥2种基质均表现为表层间隙水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含量降低幅度最大,DTP含量分别降低68.97%和83.09%,SRP含量分别降低54.57%和96.02%.菹草的吸收作用使得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均低于无沉水植物的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种沉积物中TP含量降低幅度差异不显著,说明疏浚前后种植菹草均可有效控制湖泊内源磷污染.  相似文献   
26.
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池塘中,利用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菹草面对底质营养盐的胁迫出现了急性的生理生化反应,在生长初期叶片总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肥沃的底质上高于贫营养底质上;根、茎、叶和石芽各构件都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并且表现规律不一样;菹草的根冠比随底质营养盐的不同而变化;随着营养条件对菹草生长胁迫加重,根、冠的异速生长愈明显,同时石芽的N∶P和C∶N比率显著受底质营养盐的影响,而菹草叶片和茎N∶P和C∶N比率不受底质肥力的影响,这些响应将改变石芽第2年的命运和影响种群的维持;在胁迫生境下,菹草首先分配资源到无性繁殖体--石芽上以便维持种群的延续,以回避策略应对底质营养盐胁迫。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骆马湖湖区菹草(麦黄草)暴发性繁殖引发了一系列水质问题。通过研究,判读2012—2013年不同时间段的骆马湖landsat 7影像,可以发现,Landsat 7影像可以准确反映湖区菹草分布,区域化明显;同时发现菹草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采砂和围网养殖等活动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8.
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沉水植物蓖齿眼子菜对铜绿微囊藻克藻效应的3个环境因子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曲面模型分析,得出蓖齿眼子菜对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个数的相对抑制率在温度、光照强度、全盐莒3个环境因子分别为24℃、2 891 lx、4 407 mg/L时达到最大值.曲面模型经过方差分...  相似文献   
29.
Duman F  Obali O  Demirezen D 《Chemosphere》2006,65(11):2145-2151
In this study, submerged aquatic plant Potamogeton lucens, corresponding sediment and water samples were seasonally collected from Lake Sapanca (Turkey) and analysed for their heavy metal contents (Pb, Cr, Cu, Mn, Ni, Zn and Cd). Whil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samples were decreased as Zn > Cr > Ni > Pb > Mn > Cu > Cd, in sediment samples were Mn > Zn > Ni > Cu > Cr > Pb > Cd, respectively. Generally,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nt tissues were decreased in sequence of Mn > Zn > Cu > Ni > Cr > Pb > C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Cu, Mn and Zn were actively transported to the root, where they were accumulated especially in autumn. Lower accumulation factor ratios were seen in spring than other seasons. Cd exhibited a relatively clear pattern of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in P. lucens with increasing sediment metal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Cr, Cu, Ni and Cd contents in sediment and Cd contents in root of P. lucens. The investigations suggested that Ni and Mn have a tendency to be accumulated in leaf especially in autumn and Cr and Cd to be accumulated in shoot especially in summer.  相似文献   
30.
高敏  胡维平  邓建才  胡春华 《环境科学》2016,37(12):4570-4576
沉水植物叶片生理指标能指示水质变化,为了弄清二者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原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湖不同营养条件下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叶片中叶绿素、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马来眼子菜与菹草分布区水体的理化因子、综合营养指数(TLI)存在显著差异,马来眼子菜主要分布于中营养水体,菹草则分布在富营养水体;2马来眼子菜与菹草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POD活性及PRO含量在其各自分布的湖区间差异显著,且叶绿素a+b含量、POD活性均与TLI呈显著相关;3水体透明度、营养盐(氮、磷)是引起马来眼子菜与菹草叶片内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变化的重要因素.本实验说明,马来眼子菜、菹草叶片的生理变化特征受到水体营养状态及理化性质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