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基于GIS的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大化植被NDVI增加了3.1%,植被改善、无变化和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21.44%和8.35%。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大于降水,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都为2旬左右。秋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最大,夏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长于春季和秋季。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旬最大响应表现为中段大于东段和西段,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期呈现出西段中段东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七一冰川融水化学组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2006-06~2006-07在祁连山七一冰川采集冰川冰、冰面融水、侧碛河及冰川融水径流样,分析了样品中主要可溶离子浓度、pH及电导率.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pH介于8.05~8.79之间,电导率分布在32.4~134.4 μS·cm-1之间.不同水体中主要可溶离子浓度顺序为:冰面融水<侧碛河<七一冰川水文总汇点,水化学类型也由HCO3-Ca2 型演化为(HCO3 SO2-)-(Ca2 Mg2 )型.几乎所有样品中主要可溶阴、阳离子浓度序列为:HCO3>SO2-4>CI->NO-3,Ca2 >Mg2 >Na >K ,以碳酸盐风化产物为主,也有部分硫酸盐贡献.由于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在水岩作用过程中MG2 和K 浓度增加速率大于Ca2 和Na ,不同于其在地壳中的丰度.七一冰川区融水中离子浓度空间变化主要受水岩作用时间控制,气温影响下的冰川消融量的大小是水化学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草酸根和氟离子的记录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5040 m的粒雪盆钻取的20.12 m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960年.本文分析了冰芯样品中草酸根和氟离子含量,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6年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18.52±2.4)ng.g-1,其含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气温可能是影响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凌宇  潘剑君  张威 《环境科学》2013,34(2):668-675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6~89.026 g·kg-1,5.804~84.267 g·kg-1;活性碳库含量分别为0.180~1.328 g·kg-1,0.159~1.273g·kg-1;缓效性碳库含量分别为3.650~35.173 g·kg-1,3.703~43.623 g·kg-1;惰性碳含量分别为3.776~65.298 g·kg-1,1.942~48.121 g·kg-1.总有机碳库随海拔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3种组分碳库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明显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中高海拔>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在海拔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缓效碳库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碳库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也未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规律,与碳库变化几乎一致.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变化一致,可以用以代表有机碳分解的快慢特征.活性碳库与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满足线性关系(P<0.01).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按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顺序进行周转.多项式方程能很好表达有机碳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三次多项式已能达到较好的精度(R2>0.99).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北坡中段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祁连山北坡中段8个站点的降水样品,结合同期气象数据,从降水同位素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水汽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半年富集,冬半年贫化的特征;在空间尺度上δ18O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年降水δ18O的海拔效应为-0. 19‰/100 m;②各站点的局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表现为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表明2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受到更强烈的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③研究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δ18O的温度效应为0. 64‰,且仅在夏季存在微弱的降水量效应;④研究区云下蒸发作用显著.在5、6、7和8月,研究区降水δ18O的平均雨滴蒸发率分别为23%、11%、12%和16%,云下蒸发富集率46%、27%、38%和32%;⑤在夏季连续降雨条件下,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为西风水汽,同时受到局地蒸发水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内陆河水文循环过程,为进一步开展干旱区同位素水文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戴声佩  张勃 《生态环境》2010,(1):140-145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大化植被NDVI增加了3.1%,植被改善、无变化和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21.44%和8.35%。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大于降水,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都为2句左右。秋季植被NDⅥ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最大,夏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长于春季和秋季。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旬最大响应表现为中段大于东段和西段,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期呈现出西段〉中段〉东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冻土、植被、径流等及其水文循环的变化.该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宏观尺度上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探讨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祁连山生态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地质过程密不可分,应以生态地质学的理论来研究这些变化的生态地质过程,并指出未来进行祁连山生态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Black carbon (BC)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measured discontinuously from May 2009 to March 2011, at the Qilian Shan Station of Glaciology and Ecologic Environment (hereafter “QSSGEE”), located near the terminal of the Laohugou No.12 Glacier in northwestern Qilian Shan, China.We measured the daily, month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BC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nd discussed the possible emission sources. Black carbon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in this region varied in the range of 18-72 ng/m3 with the highest in summer and the lowest in autumn. The relations between BC concentration and surface wind direction indicated that BC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when northwest wind prevails while lower when southeast wind prevails. Air masses backward trajectories showed the potential emission sources in the northwest.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daily mean BC concentr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dicated that BC might be one of important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This hypothesis needs to be confirmed further through cloud microphysical featur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20.
吴建国  苌伟  艾丽  常学向 《生态环境》2007,16(3):1000-1006
水热因素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沿的典型山地,对气候变化影响十分敏感和脆弱,为了定量确定祁连山土壤氮分解对水热因素变化的响应趋势,在人工气候箱内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培养土壤,分析了祁连山高寒草甸、山地森林、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土壤氮矿化及其与温度、湿度和土层的关系。结果显示:以土壤氮矿化量极差计,海拔高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和湿度;以土壤氮矿化比例极差计,温度和海拔高度影响较大。海拔高度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显著(p<0.05)。除湿度外,其它因素对土壤氮矿化比例影响也达到显著程度(p<0.10)。35℃下土壤氮矿化比例显著比5℃下高,而不同湿度下土壤氮矿化及其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海拔高度3000m和3300m处土壤氮矿化量比2800m和2200m处高,2800m处比2200m处高,3000m处土壤氮矿化比例显著比2200m和3300m处高(p<0.05)。森林和干旱草原土壤中氮矿化比例较高,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中较低。以土壤氮矿化速率计,5℃升高到15℃下和15℃升到25℃,Q10较低;以土壤氮矿化比例计,5℃升高到15℃下,Q10较高,15℃到25℃较低。研究结果说明高寒草甸和山地森林土壤氮矿化量较高,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氮矿化量较低;森林和干旱草原中土壤氮矿化比例较高,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中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