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新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构造等方面的分析, 表明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主要指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形成在的明 显的挤压环境中;再结合区域构造、区域岩浆作用、古地磁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笔者得出以 下认识;1、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来源较深(幔源);岩浆是挤压背景下,“减压-剪切”作用的产 物,而不是裂谷环境中的产物,从而使得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壳源物质;2、中生代火 山活动大致分两个亚族回,其中塔木兰沟组(J_3t)火山岩和上库力组(K_1S)火山岩是同一岩浆亚 族回的产物,并构成一个完整的亚族回。  相似文献   
32.
长白山北坡亚高山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及重要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带云冷杉林的建群种均为臭松、鱼鳞云杉,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红皮云杉、长白赤松、长白落叶松及岳桦。根据主要伴生树种在各云冷杉林群落的重要值,长白山北坡的云冷杉林可分为三类,即分布于海拔1290m左右的红松云冷杉林,分布于海拔1500m附近的典型云冷杉林及分布于海拔1680m周围直到1820m的岳桦云冷杉林。组成长白山北坡各类云冷杉林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109种,分属43科88属,其中乔木植物15种,灌木层植物21种,草本植物73种。在所有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中,既有广泛分布于各海拔带云冷杉林中的种类,也有仅限于某一云冷杉林类型中的种类。草本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北方泰加林的常见种为主。  相似文献   
3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对西昆仑山广布的岩浆岩尤其是花岗岩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建造等其它地质特征 ,再造了西昆仑山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进而研究了区内成矿堆积环境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结果表明 ,西昆仑山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 ,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华力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区内存在以下 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 :洋脊 (蛇绿岩 )成矿堆积环境 (塞浦路斯型含铜黄铁矿矿床 ,豆荚状铬、镍矿床 ) ,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 (MVT铅锌矿床 ,Sedex型铅铜矿床 ) ,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 (斑岩型铜矿床 ,黑矿型铜锌铅矿床 ,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 ,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 ,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 )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  相似文献   
35.
黄河流域秦岭主要林分凋落物的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水量平衡场和收获法研究了秦岭松栎林带主要林型凋落物在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营养循环中的功能。26龄锐齿栎林、24龄油松林和24龄华山松林凋落物现存量平均值为17.475t/hm2,排序为华山松林>油松林>锐齿栎林。3种林分年凋落物平均值为4.179t/hm2,前者是后二者的1.4倍,但凋落物现存量不及后二者一半。生长季节,3种林分凋落物层蓄留量平均值为44.81mm,占同期大气降水量的4.47%,阔叶林较针叶林高。地面蒸发量及其蒸发率为:无林裸地>阔叶林地>针叶林地,无凋落物覆盖>凋落物覆盖;针叶林地表蒸发季节变化相对稳定,阔叶树的变化较大。3种林分凋落物N、P、K、Ca和M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8%、0.07%、0.37%、1.37%和0.21%,锐齿栎林较大,油松林和华山松林则差异不大。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为502.5kg/hm2,排序为:油松林>华山松林>锐齿栎林。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5种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分别为334.4kg/hm2和147.2kg/hm2,195.5kg/hm2和66.9kg/hm2及138.8kg/hm2和80.4kg/hm2,不同林分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和归还量也存在一定差异。锐齿栎林不仅对林地营养元素要求较高,而且循环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