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693篇
安全科学   174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274篇
综合类   1461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277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3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e.g. leading to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patterns, have been observed over several decades. Higher water temperatures and changes in extremes hydrometeorological events (including floods and droughts) are likely to exacerbate different types of pressures on water resources with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 on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In addition, sea-level rise is expected to extend areas of salinis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estuari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freshwater availability for humans and ecosystems in coastal areas. Furthermore, climate-related changes in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re expected to affect food availability, water access and utilisation,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of water infrastructure (e.g. hydropower, flood defences, and irrig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 Policy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water-related disasters. It provides a brief background about relevant EU water policies and examples of EU-funded research trends which illustrate on-going effort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modelling of climat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hydrological cycles at scales that are relevant to decision making (possibly linked to policy).  相似文献   
952.
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取向,并且正通过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国际合作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及管理、政策、技术的组合与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中国由于长期高速增长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规模,不仅使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异常复杂,而且其问题与全球性问题的结构具有一致性。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中国在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通过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效率和总量、计划与市场、制度与技术、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3.
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分析了齐齐哈尔市热电联产项目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总结了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尿素系统水解解吸装置改造的实践,表明利用立体传质塔板技术改造水解解吸装置可有效地提高装置氨回收能力,解决氨氮超标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955.
采用“氧化还原+中和反应+高效凝聚”工艺处理废蓄电池回收和电池制造企业生产废水。总处理水量为208m^3/d;进水水质:pH:1-2、总铅:13.5mg/L、SS:450mg/L。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总铅、pH、SS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56.
大连市酸雨的变化趋势及来源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的酸雨污染呈波动趋势,2009年的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酸雨频率达到40.3%,pH均值4.84,属于中酸雨污染。大连市酸雨的来源受外来地区输送的影响较大,大连市本地源排放对硫和氮的湿沉降的贡献仅在10—20%之间;外来源中,山东排放的贡献占30~40%,辽宁其他区域的贡献10%左右,同时日本、朝鲜和韩...  相似文献   
957.
周俊  郑伟  李小明  杨麒  陈伟  罗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8):1691-1698
利用从土壤中采集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进行嗜热酶溶解(S-TE)污泥稳定化处理,同时添加4种金属离子(K+、Ca2+、Mg2+、Fe2+),考察各金属离子对剩余污泥水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4种金属离子都能强化污泥酶促反应,反应5h左右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反应过程中,200μmol·L-1K...  相似文献   
958.
为有效提高雾化降尘效率,以长焰煤为例,从接触角、表面张力静态试验和粒径测定、喷雾降尘动态试验角度切入,探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的协同关系,进而优选出降尘效果最佳的配比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阴与阴、阴与非、非与非离子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之间均存在显著协同效应,且通过正交试验可确定协同效果最优的3组配方及其最佳浓度;对比清水,3组配方的平均粒径均有所减小,降尘效率均有大幅提升。综合优选出的最佳配比为质量分数0.08%的仲烷基磺酸钠、0.04%的曲拉通X-100和0.04%的氯化钙复合配制的溶液,该方案的全尘降尘效率为92.55%,比清水提升79.95%;呼尘降尘效率为91.27%,比清水提升82.36%。  相似文献   
959.
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硫、氮、碳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高污染行业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是实施协同控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对硫、氮、碳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包括: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3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或协同控制效应不佳,而绝大多数过程控制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协同控制效应.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钢铁行业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0.
以硝基类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多相界面(矿物相/生物相)反应体系及纯生物相反应体系中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动力学特征,同时对"针铁矿-微生物-4-硝基苯乙酮"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明.结果表明,2-磺酸钠蒽醌(AQS)对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降解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反应体系中还原降解产物4-氨基苯乙酮含量(μmol·L-1)的对数值和反应时间(h)之间均呈典型的动力学一级增长模式(ExpGro1 Mode),ExpGro1模型拟合的校正R2系数(R2adj)在0.9699~0.9894之间.针铁矿介导下的多相界面反应体系中,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过程可分为耦合的两个子过程,即针铁矿的微生物还原解离过程和吸附态Fe(Ⅱ)调控下的非生物还原过程.不同浓度的AQS以及反应体系中针铁矿的介入,导致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反应所需"活化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研究进一步证实,针铁矿还原解离过程生成的吸附态活性Fe("Ι)在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