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1123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41.
湖泊水质参数空间分析中异常值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值的存在对湖泊水质参数局部估计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制约了地统计学在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以太湖为例 ,介绍了在湖泊水质参数研究中的三种异常值识别和处理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常值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42.
基于2003-01~2005-06利用静态箱法对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观测,对太湖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春、夏、秋、冬4季日平均通量分别为-0.79mg/(m2·h)、-4.89 mg/(m2·h)、-4.06 mg/(m2·h)和-2.56 mg/(m2·h),太湖均是CO2的汇.一般污染越重的区域,CO2通量值越大.藻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不明显,草型湖区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季节变化很明显,夏秋季高,冬春季低.CO2通量变化的可能相关因子还有天气情况、太阳辐射、风速及水温、pH、TA、Chla、TC、TN和TP等.  相似文献   
43.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分析辽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水库水质现状,从保证生态需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出发提出了适当减小开发利用率和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等措施,并提出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针对辽河流域地表水质已经严重污染的事实提出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利用淮河流域旱涝易发区的安徽省寿县农田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重点分析观测期内CO2通量、能量交换和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并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辐射分量通量、下垫面反射率、波恩比、能量闭合守恒、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通量、能量分配受地表农作物长势影响明显,其中,水稻灌浆、成熟期,被稻田吸收的CO2通量最大可超过2 mg·m-2·s-1,潜热通量达到正的极大值.稻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吸收的CO2通量和释放的潜热通量均大于小麦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的对应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对应于较低的土壤水含量.试验观测期的下垫面平均反射率为0.14.作物生长期,稻田表面潜热是下垫面吸收能量的主要消费者,小麦田表面潜热和感热相当.能量闭合率ε的变化范围为0.4~1.  相似文献   
45.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6.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和田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态系统学基本理论,提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48.
Rapid land development is raising concern regarding the ability of urbanizing watersheds to sustain adequate base flow during periods of drought. Long term streamflow records from unregulated watersheds of the lower to middle Delaware River basin are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imperviousness on base flow. Trends in annual base flow volumes, seven‐day low flows, and runoff ratios are determined for six urbanizing watersheds and four reference watersheds across three distinct physiographic regions. Hydrograph separa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annual base flow and stormflow volumes, and nonparametric trend tests are conducted on the resulting time series. Of the watersheds examined,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declining base flow volumes and seven‐day low flows and increasing stormflows are seen in only one watershed that is approximately 20 percent impervious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a net water export over the past 15 years. Both interbasin transfers and hydrologic mechanisms are invoked to explain thes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s in impervious area may not result in measurable reductions in base flow at the watershed scale.  相似文献   
49.
Riverine nutrient loads are among the major causes of eutrophication of the Baltic Sea. This study applied the Soil &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in three catchments flowing to the Baltic Sea, namely Vantaanjoki (Finland), Fyrisån (Sweden), and Słupia (Poland), to simul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nutrient control measures included in the EU’s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lans (RBMPs). Moreover, we identified similar, coastal, middle-sized catchments to which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could be applicable. The first modelling scenario based on extrapolation of the existing trends affected the modelled nutrient loads by less than 5%. In the second scenario, measures included in RBMPs showed variable effectiveness, ranging from negligible for Słupia to 28% total P load reduction in Vantaanjoki. Adding spatially targeted measures to RBMPs (third scenario) would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ll three catchments for both total N and P, suggesting a need to adopt targeting more widely in the Baltic Sea countries.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280-020-01393-x)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50.
潘晓雪  马迎群  秦延文  邹华 《环境科学》2015,36(8):2800-2808
为了解"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长江、望虞河对贡湖营养盐输入特征,于2013年8月和2013年12月引水期间对20个采样点各形态N、P质量浓度的沿程和时间变化以及百分含量占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不同的引水期,长江-望虞河-贡湖段水体各形态N、P沿程和时间变化均表现不一:长江引水经望虞河入贡湖后,水体NO-2-N、NO-3-N、NH+4-N和TN质量浓度均较长江和望虞河段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贡湖段DO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长江和望虞河段,但长江-望虞河段水体各形态N中NO-3-N质量浓度最高.长江和望虞河TP质量浓度总体表现平稳,而各形态P质量浓度在两个引水时期内有所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2013年8月水体的DON和TP质量浓度总体上高于12月;而NO-3-N和DOP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12月.总体来说,两个引水时期内,NO-3-N和TPP是望虞河经长江引水的主要N、P形态;而贡湖经望虞河水体输入的N、P主要形态分别为NO-3-N、PO3-4-P和T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