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为发展森林旅游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研究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定量方法,对武汉市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武汉市森林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为森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2.
武汉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经济协作区的概念,分析了武汉经济协作区的组成、区位优势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完善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必然趋势。从协作区内城市体系的角度,就协作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武汉经济协作区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经济协作区经济发展主要对策:强化武汉市在经济协作区中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原则,加快协作区资产重组步骤,  相似文献   
173.
The ambient air in vicinity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ources for PCDD/PCDFs was sampled by TSP/PM10 active samplers and passive PUF disk samplers in Tangshan City, a metropolis containing clusters of various industrial plants. The TEQ concentrations of PCDD/PCDFs ranged from 44.2 to 394.1 fg I-TEQ/m3 with an average of 169.9 fg I-TEQ/m3. 2,3,4,7,8-PeCDF w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PTEQ, contributing 41% (12% to 55%), while 1,2,3,4,6,7,8-HpCDF, OCDD and OCDF were the major congeners for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The ratios of PPCDF/PPCDD reached 2.54 on average, suggesting that de novo synthesis in thermal process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the airborne pollution of PCDD/PCDFs. The similarities congener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TSP and PM10 active sampling methods are compar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CDD/PCDFs in ambient air, and the ratios of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the two methods suggested that the PCDD/PCDFs tended to stay in fine particles. It was found that 2,3,7,8-TCDF and OCDD were the dominating congeners in the passive PUF disks sample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coke industry was suggested to be a relatively high potential emission source for PCDD/PCDFs in the ambient air of Tangshan, which was possibly formed by de novo synthesis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the atmospheric impacts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di erent industrial sources could be ranked as follows (from high to low): coking, iron sintering, steel making, power generation and chlorinate alkali chemical production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74.
环境保护是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中之重,当前武汉城市圈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两型社会的建设。文章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管理机制不顺畅、环境执法中市场作用发挥不足、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重污染防治、轻生态保护”的观念盛行等,最后,本文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5.
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为例,应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评价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2003至2007年5年中湖泊水环境安全状况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在治理湖泊污染、保障湖泊水环境安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6.
长江武汉段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王凡  沙玉娟  夏星辉  刘虹 《环境科学》2008,29(5):1163-1169
分别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时长江武汉段30个点位上的河水和沉积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长江武汉段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时支流和湖泊水中PAEs浓度范围为0.114~1.259 μg/L,枯水期时为0.25~132.12 μg/L.丰、枯水期干流水相中PAE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4~0.456 μg/L和35.73~91.22 μg/L,均有沿程升高的趋势.[2]枯水期支流和湖泊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为6.3~478.9 μg/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有由水中向沉积物中迁移的较强趋.丰、枯水期干流沉积相中PAEs浓度范围分别为151.7~450.0 μg/g和76.3~275.9 μg/g;丰水期时DBP由沉积相向水相迁移,枯水期时DEHP在沉积物中未达到吸附最大.[3]5种被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中, DBP和DEHP是主要污染物,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这2种物质的标准限值分别为0.001、0.004 mg/L,丰水期时所有的干支流均符合此标准,枯水期时干支流超标率为82.4%.[4]长江武汉段PAEs污染水平与意大利Velino河以及黄河中下游水体相近,但丰水期时水相PAEs含量远低于国内外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77.
重庆都市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重庆都市圈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和三峡水库安全运行的需求,提出了加大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绿地景观整治工程,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扶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控制主城区规模、积极发展周边卫星城市,增加环保投入、加强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净空"和"碧水"工程,建立都市圈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施都市圈生态系统管理等8条治理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8.
武汉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179.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ll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武汉城市群地区3个阶段(1980—1990、 1990—2000、 2000—2010年) 的城镇用地信息,采用城镇扩展指数和城镇扩展模型分析了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 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迅速扩张,三个时段内的城镇扩展强度指数依次为0.073 2、 0.028 9和0.099 3,呈现显著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②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性,主要表现为以武汉为扩展中心的圈层状形态,沿武汉三环、 京广线等交通干道的轴带分布形态,不同阶段的扩展格局各具特质;③城镇用地扩展呈现"一核四带"、 "一核一带"和"三核六带"的空间扩展轨迹,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④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 "两型"社会建设以及长江黄金水道、 京广大动脉等交通干道建设是武汉城市群地区城镇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各时期的主导驱动机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