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雷敏婷  彭亮  韩博平  雷腊梅 《环境科学》2018,39(12):5523-5531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特征性蓝藻,具潜在的产毒能力,近年来因其向全球温带地区扩展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以广东省20座不同营养类型水库的历史数据(2010年的春季、夏季和冬季)为基础,重点考察拟柱孢藻在广东省水库的发生和分布状况.调查期间共发现19座水库存在拟柱孢藻,其种群生物量在0. 000 1~39. 740mg·L~(-1)之间,占浮游植物的0. 02%~97. 07%.拟柱孢藻具明显的空间及季节分布特征,粤西地区的出现率(77. 78%)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66. 67%)和粤北地区(33. 33%),冬季的检出率(85%)高于夏季(70%)和春季(40%),分析表明水温是决定拟柱孢藻空间及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拟柱孢藻在不同营养状态的水库之间出现率差异明显,富营养型水库的检出率(81. 48%)显著高于中富营养型水库(66. 67%)和贫中营养型水库(33. 3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生物量与总氮(TN)、营养状态指数(TSI)呈正相关,与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活性磷(SRP)及透明度(SD)呈负相关,推测高氮、低磷、低透明度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拟柱孢藻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202.
西南地区水库生态环境特征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富集区,随着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城镇化建设和水利水电发展战略的持续实施,西南地区水库的数量将不断被刷新,水库数量快速增长与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突出矛盾。西南地区水库具有独特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1)具人工建造属性,水环境与生态系统演化起点不同于天然湖泊;2)水位逆周期人为调控,消落带生态功能退化;3)亚深水型,水体季节性分层控制了湖泊的关键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4)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蓄积量大,潜在二次污染风险大;5)物质循环的累积效应对水库及下游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具重要影响;6)水体富营养化与重金属污染叠加、复合;7)物质循环和生物过程受多界面作用控制。当前对西南地区亚深水型水库生态环境的研究远落后于东部浅水湖泊,亟待对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规律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建立与之适宜的水环境演变理论和治理技术体系,为该类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3.
针对传统的水库破坏分层技术的低效率、高能耗等普遍问题,研制了能模拟基于自然对流而形成水温分层的中试模型水库,研究了曝气诱导形成内波混合破坏水温分层的可行性,过程和效果.扬水曝气产生的周期性出流能作为扰动源,在分层水环境中诱导形成内波.内波频率及波幅与曝气量有关.在曝气量0.07~0.28m3/(m2·h),跃温层温度梯度0.29~0.48℃/m的中试条件下,内波破坏分层过程主要以减小表层和底层水温差别、驱使跃温层下潜、等温层变薄为特征,破坏分层的速度与曝气量正相关、与温度梯度负相关.内波通过垂向振荡和横向传播,促进不同温度的水层之间的热交换.相对传统的循环水流混合,在温度梯度约0.32℃/m和0.46℃/m的条件下,当曝气量从0.07m3/(m2·h)逐渐增加到0.28m3/(m2·h)时,内波混合可分别将破坏分层效率提高25.0%~40.0%和41.2%~60.0%.  相似文献   
204.
某供热电厂以水库水作为热网补充水,文章对其热网系统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库水—热网阻垢缓蚀剂—除氧器除氧"处理工艺及相应的运行控制方案,并成功应用到该电厂,降低了热网系统清洗及维护检修费用,保证了热网系统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5.
南方某水库水体中抗生素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中大量残留的抗生素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研究采用风险商值法(RQ)评价了林肯霉素、红霉素(脱水)、罗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头孢呋辛、头孢氨苄、甲硝唑、阿莫西林和氯霉素10种抗生素对南方某水库水体产生的生态风险,并对10种抗生素进行了化学非致癌物风险评价。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中共检出8种抗生素,残留量在1.2~130.0 ng·L~(-1)之间。红霉素(脱水)、林肯霉素、磺胺甲噁唑这3种抗生素在丰水期、枯水期的所有采样点均有检出,磺胺二甲嘧啶和头孢呋辛在枯水期的检出率也为100%,而氯霉素和阿莫西林在7个样点均未检出。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个别样点外,该水库抗生素残留的整体风险不高。丰水期和枯水期A河水体中磺胺甲噁唑的生态风险商大于1,A河(丰水期和枯水期)、B河(丰水期)和库中3号样点(枯水期)的联合毒性风险商大于1,表明这3个样点的抗生素残留对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威胁,其余采样点抗生素的联合毒性风险商处于0.1到1之间,需长期观测其抗生素的环境动态,以避免高风险危害的发生。该水库10种抗生素残留引起的非致癌物风险数量级在10~(-1)5到10~(-1)2之间,说明该水库中10种抗生素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风险很低,远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甚至远低于可忽略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206.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gas and water are important in usage of gas reservoirs with water and water-soluble gas reservoirs. According to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 Standards SY/T5542-2009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y applying the crude oil multistage degassing method from the “Test Method for Reservoir flui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formation water high-pressure property testing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Fluid Phase”, this investigation employed a Ruska 2370–601A phase analyzer to obtain data regarding gas–water ratios, water volume factors,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s, and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curve trends with change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gas–water ratio was compared to the gas content of subsurface samples from the X water-soluble gas reservoir, suggesting that these findings might help in the analysis of water-soluble 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207.
介绍了实现富营养化评价的EXCEL自定义函数的代码编写、模块保存与导入、函数使用等。以富营养化评价的实例,说明使用自定义函数求解含多参数的复杂计算是很方便的。  相似文献   
208.
对某油田海上油藏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9.
大伙房水库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伙房水库是全国九大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之一,是辽宁省最大的城市水源地,供水人口达2 300万人,占辽宁省人口总数的52%.通过对大伙房水库的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大伙房水库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农业种植引起的面源污染较重和农村环境治理设施滞后以及矿山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是其主要原因.为了使大伙房水库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发挥供水作用,保障供水安全,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伙房水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意见.  相似文献   
210.
为更深入地认识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的循环过程,于2014-07-12~2014-07-20期间,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表层水体为研究体系,对无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定点观测和高密度的昼夜监测.结果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DIC含量和水体p CO2值逐渐增加[DIC(平均):122.88 mg·L-1增至172.02 mg·L-1,p CO2(平均):637.91×10-6增至1 399.97×10-6],δ13CDIC值逐渐偏负[δ13CDIC(平均):-4.34‰降至-6.97‰].2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源,CO2交换通量在7.11~335.54 mg·(m2·h)-1之间,平均125.03 mg·(m2·h)-1,上游和下游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大[平均131.73 mg·(m2·h)-1、170.25 mg·(m2·h)-1],中游狭窄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小[平均116.05 mg·(m2·h)-1].3表层水体p CO2值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晚上升高,白天降低的昼夜变化规律,且与叶绿素a(Chla)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1大龙洞水库表层水体DIC含量、δ13CDIC值和水体p CO2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浓度、浊度、电导率、水深、透明度等的影响,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除了受浮游植物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外还受风速的影响.2浮游植物昼夜垂向运动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昼夜变化控制着水库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的昼夜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