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油藏的分隔性和油层连通性研究为油气成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油藏描述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油层连通性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油藏描述只着眼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油层连通性的影响。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砂层连通体不一定等同于流体选通体,因为油层内可能存在有机隔层,出现“低层连通,油层分隔”的现象,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直接研究油藏内部流体的非均质性,有效地判断油藏的分隔性。本文介绍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分隔性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个北海油田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812.
通过对库区逐月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研究独木水库水质现状、污染成因、发展趋势和污染物控制,提出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以利于独木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813.
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陈行水库氨氮完全混合模型,对氨氮浓度进行了模拟预测,并讨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14.
目前,白石水库水质污染严重,具有富营养化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水库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白石水库的水污染防治方案、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15.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cladicus)和摇蚊属(Chiro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PI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816.
本文阐述了京津大型水利工程的概况和特点,并以密云、官厅两座大型水库为例,论证其环境影响。依据本文收集的大量数据分析,证明大型水利工程对京津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与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17.
广东大中型水库电导率分布特征及其受N、P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省20座大中型水库的电导率在丰水期为22~246us/cm,在枯水期为23~254us/cm;除大境山水库外,其它水库丰水期、枯水期差别不大。在采样的6个流域中,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三角洲水库电导率明显高于其它流域水库;东江流域电导率最低。N、P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有不同的贡献,总的来说,营养盐质量浓度较高的水库,N、P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的贡献率较大,水库电导率也较高。除粤西沿海的鹤地水库以NH4^ 对水库电导率的贡献为主外,其它流域以NO3^ 水库电导率的贡献最大。丰水期、枯水期营养盐离子对水库电导率贡献的结构有变化,PO4^3-对水库电导率贡献的结构变化最大,即PO4^3-在丰水期对电导率的贡献比枯水期明显增高。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大中型水库的电导率反映了水库受污染的程度,富营养化是导致水库电导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水库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库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818.
Abstract:  In the wet tropics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eight species of stream-dwelling frogs have experienced population declines. Some declin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of amphibians (chytridiomycosis) caused by the fungus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We examin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infection prevalence in a sample of frog populations. Infected adults and tadpoles of all species were found, and infections occurred at every site. Infection prevalence varied among species and was always < 10.0% in adults but ranged from 0.75 to 76.0% in tadpoles. In this system tadpoles and adults of some species may act as disease reservoirs, experiencing avirulent infections, whereas other hosts (declining species) experience virulent infections. Infection prevalence was higher during the cool, dry winter season (May to September) and at high elevations (600–800 m), suggesting regulation b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 found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ection prevalence and mean body condition, fluctuating asymmetry of hind limbs, population density, or the presence of metamorphosing tadpoles and juvenile frogs. Although it is not certain whether chytridiomycosis was responsible for past frog population declines in the wet tropics of Queensland, the pathogen is now endemic. Our data indicate that at the landscape leve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ave strong effects on host-pathogen dynamics. These effects interact with species-specific behavior or immune function and may be important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of chytridiomycosis epizootics and emergence.  相似文献   
819.
在油气勘探有机地化实验室中 ,岩石中全烃制备分析方法主要有“岩石氯仿抽提物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等 ,而这些技术都存在操作烦琐、不适合钻井现场分析等缺陷 ,而新开发的岩石吸留烃气相色谱快速检测技术 ,就是利用气相色谱仪特点研制出解吸装置及技术 ,省去了实验室中繁杂的烃类制备过程 ,直接进岩样测定岩石中吸留烃C3—C4 0单体烃化合物。本方法不仅适合实验室岩石中全烃分析 ,更适合现场分析 ,在柴达木盆地某深探井现场地化录井及识别真假油显示的实际应用效果好 ,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0.
对2001—2005年大庆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调查。共观察到4科7属底栖动物.其中:软体动物为1科1属,环节动物为1科2属,水生昆虫为1科3属,甲壳动物为1科1属;底栖动物的密度变化范围为96—880个/平方米;优势种属是前突摇蚊属(Prodadicus)和摇蚊属(Chimnomus)。运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logy Pollution Index)来评价大庆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表明:BH指数变化范围为0.73—0.82,水质属于β中污染水体,五年之间的水污染程度变化不明显,而且水质逐年有略微好转的倾向;平水期的水质略好于丰水期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