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31.
某尾矿库初期坝采用分段施工,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坝体的稳定性。采用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对尾矿库初期坝进行了短期变形速率观测,得出坝体右侧的后期填筑区域整体上与主体仍能够基本保持同步沉降。建立了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尾矿库初期坝的静力稳定性和渗流稳定性,结果表明:初期坝体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都在安全范围之内,考虑水和尾砂的共同作用,后期堆积坝堆积至1765m高程时,坝体顶部和后期回填区域,存在小量位移变形,静态稳定性安全系数达到2.25,初期坝能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32.
从尾矿库安全管理实际出发,针对尾矿库安全预测影响因素多、波动性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果蝇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尾矿库安全预测模型。通过利用果蝇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特性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化,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尾矿库安全评价指标,实现尾矿库的安全评价预测。以辽宁本溪南芬尾矿库为研究实例进行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GRNN网络模型和BP网络模型,采用果蝇算法优化的GRN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强,在尾矿库安全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3.
2-甲基异冰片(MIB) 和土嗅素(geosmin)由放线菌,真菌和蓝绿藻代谢产生,这两种物质是目前造成饮用水具有霉味和土味的主要原因.以包头市画匠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推流式反应器基本模型和OriginPro 9.0线性拟合法,分析冬季水源水库水中MIB和土嗅素净产率与损失率;运用双膜理论计算嗅味物质挥发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冬季画匠水库0.55m冰层下,透射光照强度(Surface PAR)为70 ~ 636W/m2,平均光照强度为114.8W/m2,存在合适藻类代谢产生异味物质的光照条件.封冻前后,水库水中MIB和土嗅素浓度逐渐增高,并以60~102ng/L的较高浓度水平维持到来年解冻,此后二者浓度逐渐降低到较低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冬季画匠水库水中MIB/土嗅素的产生与减少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为0.941~0.989).由于低温与冰层阻碍等原因,影响水库中MIB/土嗅素的损失主要因素是出流携带;冰层融化后,挥发和出流携带是MIB/土嗅素减少的主要原因.MIB和土嗅素冬季产生速率常数为4.119, 2.146ng/(L×d),水流携带损失速率常数为0.032d-1.冰层融化后,MIB产生速率为1.012ng/(L×d),损失速率为0.072d-1,藻细胞产率4.57×10-8ng/(L×d×cell);土嗅素产生速率常数为1.638ng/(L×d),损失速率为0.083d-1,藻细胞产率5.46×10-8ng/(L×d×cell).  相似文献   
834.
Level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 water and sediment from Aiba reservoir (Southwestern Nigeria) have been assessed.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reservoir water and the bottom sediment. Analytical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20 OCPs using standard literatur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OCPs in the bottom sediment than the water.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at p<0.05 level were observed for OCPs compounds in water except γ-BHC and endosulfan III, whereas in sediments α-chlordane, dieldrin, endosulfan II, pp-DDT, endrin ketone and methoxychlor did not show any correlation, and aldr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p-DDD. The mean levels of OCPs in both water and sediments were higher, in most cases, than recommended levels for drinking water. Owing to possibl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tendency of OCPs by the aquatic habitats, the levels of OCPs detected in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could be a source of future health problem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e reservoir is high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835.
为优选扬水曝气器的类型以更经济有效地原位控藻,建立了基于Fluent软件的水库水动力与水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温度梯度和水深条件下,预测了淹没式和非淹没式扬水曝气器对分层水库中藻类控制的效果. 以金盆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工程为案例,对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和藻类混合迁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显示,垂向流速和藻密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在典型的扬水曝气器运行条件下,水深分别为77.25、87.25和97.25 m时,淹没式和非淹没式扬水曝气器的外围流场均以顺时针环流为特征;淹没式扬水曝气器的环流发展较远,表层藻密度分别被削减了86.8%、88.2%、90.6%;扬水曝气器类型对藻密度削减率的影响不大. 采用淹没式扬水曝气器时,77.25、87.25和97.25 m水深下核心控藻区占整个流场区域的比例分别为39.71%、41.14%和42.73%,分别比非淹没式的高14.81%、8.95%和2.69%;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分别为10、12和14 d,分别比非淹没式的少8、7和6 d. 不同季节和水深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淹没式扬水曝气器,核心控藻区域较大,藻类混合较快.   相似文献   
836.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在对长江流域27座大型水库营养状况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状况与水库类型、水库流域的位置和水库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湖泊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河道型水库,以灌溉为主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高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调查的14座河道型水库和13座湖泊型水库中,分别有21.4%的河道型水库和69.2%的湖泊型水库达到富营养化水平;以发电为主的水库30%已达到富营养标准,而以灌溉为主的水库中达到富营养的占53.8%。另外,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与水文情势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水位或水滞留时间的调节,对营养物质、藻类组成和现存量进行调控,影响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最后,提出对水文情势的调控是控制水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37.
供水水库沉积物中铁锰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考察了溶解氧、pH值、微生物活性和温度等因素对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环境中(DO<1.0 mg/L),酸性条件(pH=6.0)能够促进铁锰的释放,而碱性条件(pH=9.0)则会抑制铁锰的释放;微生物活动能够显著促进铁锰的释放;温度对铁锰的释放有较明显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铁锰的释放;好氧条件下(DO>5.0 mg/L)铁锰的释放则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38.
以新疆某石化污水库周边土壤为例,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法研究土壤对Sr2+的吸附特征。通过单因素法研究初始pH值、反应温度、离子强度、时间、Sr2+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土壤吸附Sr2+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Sr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溶液pH值对土壤吸附Sr2+的影响较显著。在3 h左右供试土壤对Sr2+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3 h后吸附量略有下降,并逐渐稳定。供试土壤对Sr2+的吸附量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当离子浓度大于0.2 mol/L时,土壤对Sr2+的吸附量又呈增加趋势。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Sr2+的吸附符合Henry和Fre-undlich方程;在吸附3 h内供试土壤对Sr2+吸附基本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839.
为了研究体积压裂过程中套管失效问题,基于页岩气水平井X-1h钻完井资料,提出了微地震数据反演方法,并结 合岩石断裂力学和岩石损伤力学,建立了X-1h体积压裂地层-多簇射孔-套管有限元模型。有限元结果表明:体积压裂范 围内的地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张应力”区和“零应力”区的应力反转现象,该特征将不同程度地使套管在 地层中出现“悬空”状态,导致套管沿其径向产生一定程度的挠度变形,沿轴向套管呈现“S”型变形。适当增加压裂 段与段之间的间距,缩短多簇射孔压裂段的有效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或控制水平段套管的“S”型变形量。该研究方 法和研究成果为体积压裂技术的套管变形失效控制以及页岩气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0.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以及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的三维荧光光谱(EEM-PARAFAC)技术,对周村水库秋末同温混合初期的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无明显特征峰,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50%~330%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深度上存在差异;E2/E3、E3/E4随深度增加,说明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升高;三维荧光光谱中分离了4个组分,分别为类富里酸(C1、C2)、类蛋白(C3)和类腐殖酸(C4);类蛋白(C3)与类腐殖酸(C4)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R=0.905);DOM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DOM中腐殖质所占比例随深度逐渐增加,各样点间各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与组分比例差异显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FI(1.8~2.0)和BIX(>1.0),以及低HIX(<4.0)的荧光特征指数,说明不同深度DOM的腐殖化程度低,均来源于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