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81.
通过对厦门大学职工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住宅住户的调查,将住宅建筑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建筑拆除和废旧建材处理6个阶段,计算了2种建筑结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2种建筑碳足迹都为2.3 t/m2左右,砖混结构的人均碳足迹高于剪力墙结构,分别为67.98 t/m2和64.47 t/m2;2种住宅绝大部分的碳排放来自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两阶段,剪力墙结构住宅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为0.673 4 t/m2,是砖混结构的2倍多;剪力墙结构住宅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为1.59 t/m2,为砖混结构的81.2%。剪力墙结构住宅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例分别为29.28%和69.13%,砖混结构住宅则为14.01%和84.81%。研究结果可为发展低碳建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于2006至2008年秋季和冬季在台湾海峡西岸厦门岛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28种多氯联苯(PCBs),包括指示性PCBs和类二恶英PCBs的含量特征及组成,探讨其可能来源,并对其干沉降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6至2008年秋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浓度分别为0.43~53.55、2.07~81.14和3.79~153.39 pg/m3,主要以高氯取代PCBs为主,类二恶英PCBs毒性当量值与主要城市相当。冬季PCBs浓度高于秋季,且2006至2008年的秋冬季PCBs浓度呈上升趋势,这可能受到厦门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颗粒物含量升高的影响。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冬季厦门岛大气颗粒物中较高浓度的PCBs主要受中国北方大陆污染气团来源的影响,而秋季大多来源于洁净海洋气团。秋季和冬季,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沉降通量分别为3.79和8.32 ng/(m2·d),按调查区域覆盖面积(63 000 km2)估算,通过大气干沉降向台湾海峡输入的PCBs量分别为22 kg和47 kg。  相似文献   
83.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甾醇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动法技术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上添加La2O3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通过O2TPDMS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上表面氧脱附与表面氧恢复能力.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改善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La2O3的添加促进了CuO/γAl2O3催化剂上表面氧的脱附和表面氧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曾凡涛  吕靖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5):2304-2311
采用基于船舶活动的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8年进出厦门港的船舶排放清单,并在排放数据的基础上,借助外部成本评估工具,从环境和社会两类指标层面上评估了港口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2018年厦门港船舶排放SOx、NOx、HC、CO、PM2.5、PM2.0和CO2e(二氧化碳当量)的总量分别为3222,11977,490,1118,411,542和710374t;集装箱船为最大贡献船型,船舶主机排放比例最大;对于不同运行工况,巡航工况排放的污染气体最多,停泊工况(包括港内停泊和港外锚泊)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8~12月份的船舶排放量较高.船舶排放的外部总成本约为19.95亿元(约为港口年收入的7.6%),其中NOx、PM10和SOx的外部成本较高.港口生态效率的评估反映了港口生产运营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船舶使用低硫油和岸电能够减少船舶排放,同时能够提高港口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85.
环境气溶胶中包含大量吸湿性组分,其可吸收液态水,进而改变气溶胶的尺度及环境、气候效应,因此,需要对气溶胶液态水(ALW)开展研究。厦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水汽丰富,ALW在气溶胶中占比较大,但关于其特征和影响因素,目前仍缺乏相关报道。利用ISORROPIA Ⅱ热动力学平衡模型,对厦门地区PM2.5中主要吸湿性物质的含量和特征,以及气溶胶液态水含量(ALWC)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影响ALWC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厦门地区二次离子对气溶胶吸湿性的贡献最大,冬季浓度最高。春梅雨季ALWC的平均值最高,达到了113.5 μg/m3。各季节ALWC占气溶胶总质量浓度的比例为37.1%~86.6%。厦门地区能见度和ALWC呈现负相关,ALWC水平决定了大气能见度整体状况。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硫酸根浓度对ALWC的影响显著,二者呈线性关系;硝酸根在低浓度的时候与ALWC也呈现线性相关,而当其浓度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对ALWC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变化对于ALWC几乎没有影响;相对湿度对ALWC的影响呈现指数变化。ALW对硝酸根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硝酸根生成速率和ALWC的比值发现,在单位质量浓度条件下,白天ALW对硝酸根的生成的促进能力比夜间更强。此外,从季节角度,秋季单位浓度ALW对硝酸根的生成的促进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6.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87.
厦门秋季近郊近地面CO2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燕丽  穆超  邓君俊  赵淑惠  杜可 《环境科学》2013,34(5):2018-2024
利用CO2监测仪在厦门近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超级监测站进行了秋季CO2数据采集,并结合监测站气象要素和气体污染物监测,分析了近地面CO2浓度变化特征、风速风向对其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CO2与部分气体污染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厦门近郊秋季近地面CO2浓度主要集中分布在375~415μmol.mol-1范围内,约占70.87%;近地面大气CO2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结构,CO2浓度日变化范围375.74~418.18μmol.mol-1,日平均最高值出现在黎明前后(408.54μmol.mol-1),最小值出现在午后附近(379.14μmol.mol-1),夜晚(18:00~05:00,北京时间)平均浓度(400.87±4.05)μmol.mol-1高于白天(06:00~17:00)平均浓度(388.86±9.40)μmol.mol-1;风速日变化曲线与CO2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夜晚时段(22:00~04:00)风速波动范围在1.0~1.5 m.s-1时,对应的CO2浓度变化平稳,基本稳定在(400.72±2.12)μmol.mol-1.白天时段(09:00~18:00)风速变化范围在2.0~2.5 m.s-1时,对应的CO2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为379.14~394.83μmol.mol-1;用指数函数模型估测到该站点区域CO2背景浓度为386.84μmol.mol-1;观测期间该站点主要风向为东北偏东,统计该方向上CO2浓度与风速的相关关系,得出CO2浓度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相关系数高于所有方向统计的CO2浓度与风速的相关系数(r=-0.41,P<0.01),不同风向上CO2浓度贡献来源不同;此外,CO2浓度与温度、辐射量呈负相关(r=-0.541/-0.515,P<0.01),与湿度呈正相关(r=0.66,P<0.01);与其它大气气体污染物相比CO2与CO、NO的相关程度较高(r=0.469/0.436,P<0.01),与SO2相关程度较弱(r=0.126,P<0.01),经分析推测监测站点区域CO2排放源部分来自机动车排放,而燃煤排放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88.
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及其环境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祯  崔胜辉  李桂林  任引  徐礼来 《环境科学》2013,34(4):1636-16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中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对全球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贡献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分析1988~2010年居民食物碳消费的动态变化和家庭分布特征,评价并预测了由食物碳消费导致的环境负荷.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人均食物消费量和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和25%,但由于厦门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消费和食物碳消费的总量均不断增加,分别增长了116%和70%.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的增加导致环境负荷量不断上升,由9.88万t增长至16.62万t,特别是进入土壤的碳通量近年来快速增加.预测显示2011~2024年间厦门市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以及环境负荷量仍将继续上升,2025年将有所下降,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则从2011年起持续下降.对厦门市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分析表明,家庭户均食物碳消费主要受到家庭收入、食物消费费用、家庭用餐人数的影响,食物碳消费较高的家庭通常平均家庭用餐人数3人、平均食物消费费用约3 125元.月-1,户均食物碳消费为1 134.91 kg,人均食物碳消费量为378.30 kg,高食物碳消费的家庭人均食物碳消费量是低食物碳消费家庭人均消费量的4.84倍.  相似文献   
89.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找到预测区域气候变化的适宜方法,可以为厦门市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采用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HadCM3模式在B1情景下的输出结果,利用Delta方法对大尺度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得到厦门站气温和降水预测数据,与天气发生器以及统计学ARMA模型分析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方式对厦门站气温和降水模拟及预测的效果,探讨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0.
厦门筼筜湖表层沉积物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MS测定了厦门筼筜湖表层沉积物中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用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Cd、Cu、Sr、Pb、Zn和U在不同湖区的含量表现为:外湖干渠内湖;Cr、Co、Ni、V、Fe、Li、Rb和Mn的含量表现为:内湖外湖干渠.Cu、Zn和Pb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Cd元素主要存在于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o、Ni、U、Fe和Mn元素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和残渣态;Li、V、Cr、Rb和Ba主要存在于残渣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元素V、Cr、Co、Ni、Zn、Cu、Cd和Pb等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结果显示,Cu、Cd和Zn表现出重度污染;Pb表现出中度污染;Co、Mn、Sr和U表现出轻度污染;Ni、Fe、Cr、V、Li、Ba和Rb表现出无污染.筼筜湖表层沉积物已受轻微的金属元素污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