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洁霉素生产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林世光  罗国维  卢平  杨丹菁 《环境科学》1994,15(5):43-45,52
采用水解(酸化)-二段投菌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工艺处理浓度洁霉素废水,中试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3500-5000mg/L范围时,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大于95%,进水BOD浓度为1000-1500mg/L范围时,出水BOD平均去除率大于96%,各项指标达到国家GB8978-88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2.
净化去除酸性废水中不同价态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少先  孙石  龚光碧 《环境科学》1994,(4):44-46,65
根据净化含砷废水的铁盐中和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Fe/As=0.5—6.0范围内,铁盐中和法对废水中3价砷的去除率较其对5价砷的去除率平均低约60%,证实了废水中的3价砷较5价砷难于去除。氧化剂选择研究表明,对于含砷量高的酸性废水,采用漂白粉[Ca(C10)2]氧化其中的3价砷最为适宜。对于含砷782.5mg/L,pH=1的酸性废水,采用氧化-铁盐中和法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含砷量即可低于8mg/L.除砷率大于99%,二级处理后出水中砷含量即可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153.
酸性磷酸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酸性磷酸酯的季铵盐热裂解,硅烷化,碘甲烷甲酯化和重氮甲烷甲酯化等衍生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碘甲烷甲酯化方法为权性磷到酯最佳衍生化方法,对到性磷酸酯碘甲烷甲酯化方法的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酸性磷酸酯的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气相色谱分析法,单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的回收率为97.0% ̄111%,最小检出量为0.92ng;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4.
钯/铝双金属体系对3-氯酚的脱氯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钯/铝双金属体系对水相中3-氯酚的催化脱氯降解效果,通过置换沉积制备了钯/铝双金属颗粒,考察了该双金属颗粒的稳定性以及溶液pH和钯负载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4.0以下的酸性条件,钯负载量在1.43%时,可实现水相中3-氯酚的有效脱氯,反应30 min后0.389 mmol/L的3-氯酚转化率可达99%以上,产物主要为苯酚,而钯/铝颗粒在重复测试中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这与铝基材表面自发形成的氧化膜有关。钯/铝材料表征的结果表明,钯颗粒高度分散在铝基材表面,并极大地提高了铝基材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后续的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   
155.
从热镀锌厂的酸洗废水和锌灰中回收硫化锌,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表征样品ZnS性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体(ICP-OES)分析上清液性质,并研究该反应动力学过程。EDS和ICP分析表明,样品ZnS纯度达到85.45%,其上清液含有高浓度铁,含量为2 g/L,可用于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而其他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电镀废水排放标准。XRD分析表明,样品ZnS是立方晶型,调节pH和采用滴加方式能有效改善样品ZnS的晶型。采用Scherrer公式计算晶体粒径,结果表明,晶粒大小在3~6 nm之间。FTIR分析表明,样品ZnS呈现良好的红外透明性,且温度、pH和滴加方式对样品的红外透光性基本没有影响。FETEM结合XRD图表明,该纳米晶呈片状,近似为球形,呈多层叠加,分散性不明显,有团聚现象。动力学实验表明,逆一级动力学方程适合描述硫化沉淀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活化能为39.04 kJ/mol,沉淀过程受化学反应和扩散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56.
抗菌处理对含硫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原位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堆放过程中,矿山环境微生物对大量含硫矿物的氧化产酸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评价抗菌处理对暴露于空气中煤矸石污染物质释放的影响,设置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抗菌处理、苯甲酸钠(SBZ)抗菌处理和对照(CK)3种处理条件对含硫煤矸石进行连续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煤矸石淋溶液具有较强的酸度(pH=2.2~2.8)、较高的电导率(EC=4 426~24 925μS/cm)和氧化还原电位(Eh=334~499 mV),并富含Fe、Mn、Cu、Zn等金属离子和高浓度SO2-4和F-(其中,总铁平均为636 mg/L、Mn=16 mg/L、硫酸根=4 297 mg/L),呈现出煤矿酸性废水(AMD)的典型污染特征。相对于对照处理,SDS和SBZ抗菌剂处理对暴露于空气中的煤矸石污染的释放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菌处理后,煤矸石淋溶液的pH(pHSDS=3.30~3.47、pHSBZ=5.13~5.64)、电导率(ECSDS=6 703~1 177μS/cm、ECSBZ=669~19 335μS/cm)、氧化还原电位(EhSDS=338~285 mV、EhSBZ=118~230 mV)和溶出离子Fe(总铁平均SDS=227 mg/L、SBZ=7.0 mg/L)、Mn(MnSDS=5.9 mg/L、MnSBZ=6.9 mg/L)、Cu、Zn等金属离子及阴离子SO2-4和F-等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抗菌处理能显著抑制亚铁向高价铁的转化(pSDS=0.0012;pSBZ=0.0014)。2种抗菌剂处理均可极显著抑制暴露于空气中含硫煤矸石的氧化产酸和自身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释放,且SBZ抗菌处理明显优于SDS抗菌处理。因此,SDS和SBZ等抗菌剂处理可用于含硫煤矸石等尾矿堆场污染的原位控制。  相似文献   
157.
在铁内电解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铁镀铜滤料构成的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并以酸性红B为目标染料,研究了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pH条件下,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对水中酸性红B的脱色效果均优于单一铁内电解反应床。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h,进水pH值为7.2,汽水比为1∶30的条件下,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对100 mg/L酸性红B的平均脱色率为88.5%,高于单一铁内电解反应床约9%。另外,适当增加曝气可以增加铁内电解反应床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