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兼氧条件下,利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液调节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OD/TN,C/N),并考察了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应系统均未出现有机物的积累,但高C/N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最大积累浓度和积累速率高于低C/N;随着进水C/N的增大,反应整体脱氮率和反硝化速率不断增大,当C/N为13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79mg/(gVSS·h),其脱氮率超过95%;相同C/N条件下,反硝化速率和最大亚硝酸盐积累浓度均与进水硝酸盐浓度成正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兼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程虽不易出现COD残留,但去除单位氮所需的有机物更多,且整体反硝化速率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低于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究鼠李糖脂以及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过程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变,利用毛细吸水时间(CST)表征脱水性能指标,有机物溶出、粒径分布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阐明脱水性能变化机制.研究发现在厌氧发酵之前,预处理后污泥脱水性能均会降低;厌氧发酵之后原污泥脱水性能降低,经过热水解的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粒径分布变化表明粒径减小是预处理污泥脱水性能变差的部分原因,发酵之后粒径增大对于污泥脱水性能改善不明显.溶解性有机物(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以及溶解性蛋白质(SP)的溶出情况发现粒径的减小是由于预处理手段对污泥的有效破解.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表明,污泥预处理且厌氧发酵前后溶解性有机质(DOM)均包含类腐殖酸C1(386nm/462nm)和C3(342nm/438nm)、酪氨酸类蛋白C2(278nm/306nm)以及色氨酸类蛋白C4(290nm/358nm).其中,类腐殖酸的增多是热水解污泥脱水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厌氧发酵之后酪氨酸蛋白的积累是原污泥脱水性能变差的原因,类腐殖酸的分解是热水解污泥发酵后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3.
荣懿  邵劲博  于优城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0,41(11):5089-5096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污水量波动和断流的排放特性,提出了一种在断流时段补给污水处理系统自身产出的尾水与污泥发酵液混合液的运行模式,以中试A2/O为对象,研究了系统在该运行模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期为今后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尾水与发酵液以12:1的比例混合后作为碳源与原水相比具有更好的反硝化和释/吸磷特性,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功能;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可改善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率,其平均去除率分别由69.27%和86.94%提升到73.34%和89.94%,相应地平均出水浓度分别由15.77 mg ·L-1和0.80 mg ·L-1降低到13.76 mg ·L-1和0.64 mg ·L-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系统中5种常见的水解酸化菌属、6种聚磷菌属和4种反硝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得到提升;通过对系统活性污泥性状的长期监测可以看出,以尾水与发酵液混合液在断流时段作为补给碳源会恶化系统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系统活性污泥的平均SVI由阶段Ⅰ的106 mL ·g-1上升至阶段Ⅱ的131 mL ·g-1,然而这种恶化程度并不会对系统的污泥活性和污染物去除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均未出现污泥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4.
分别用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roseus)、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诺卡氏菌(Nocardiasp. )N89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sp. )A05的细胞壁制成6种诱导子.当在玉米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诱导子进行诱导培养时,青霉PT95菌株的菌核生物量和菌核中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P<0. 01),从而提高了PT95菌株的类胡萝卜素产率.其中, 4种真菌诱导子的效果明显好于另外2种放线菌诱导子,紫红曲霉诱导子的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中紫红曲霉诱导子的质量分数为100μg/g时,每百克玉米的类胡萝卜素产率达到14 446μg,比对照提高176%.除紫红曲霉诱导子外,其余5种诱导子都能显著提高总色素中的β-胡萝卜素百分含量(P<0. 01). 表4参9  相似文献   
115.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木林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5,26(2):98-101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剩余污泥, 通常采用厌氧发酵处理并获取甲烷气体. 产氢产酸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 本研究考察了原污泥和经碱处理的污泥在不同初始pH(3.0~12.5)条件下的产氢效果, 以及污泥性质和污泥浓度等对产氢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初始pH为11.0时污泥发酵的产氢率达到最大值.采用原污泥发酵产氢时, 在初始pH为11.0的条件下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为8.1 mL/g, 而经碱处理的污泥在同样初始pH的条件下发酵产氢可将其产氢率提高一倍左右, 达到16.9 mL/g. 污泥经碱处理后厌氧发酵4d无甲烷产生, 且可有效地降低氢气消耗的速率. 另外, 污泥的VSS/SS值过低时会大大降低污泥的产氢率, 而污泥浓度对产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6.
pH值与乙酸对易腐有机垃圾水解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部添加水解酶比较和区分pH值和乙酸对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相挥发性固体和元素碳的减少以及液相有机碳的增加表征水解率,在pH=7时最大,144h的水解率可达66.9%;与pH=7相比,pH=8-9时,水解率降低8%-24%;pH=5-6,水解率降低40%-60%.20g·l-1乙酸的加入抑制了水解,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不添加乙酸的水解相比,抑制程度为2%-35%,pH=7时乙酸的抑制最显著,可达35%.颗粒态物料的水解过程动力学符合Chen-Hashimoto公式.  相似文献   
117.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owanⅠ的培养及A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分别增加牛肉膏和蛋白陈的含量,有利于提高菌体生物量及A蛋白的得率;少量酵母浸膏及葡萄糖对生物量及A蛋白得率有促进作用,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则会产生基质抑制作用;恒定培养过程的pH值有利于A蛋白得率的增加,0.03()/min通气量、搅拌速度200r/min是能满足菌体生长的条件.根据A蛋白耐热性强这一特性,采用加热法除去大部分杂质,然后用IgG-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实现了A蛋白的提纯.  相似文献   
118.
A new procedure of determining optimal C/N (the rate of carbon source to nitrogen source) of mixed distillers‘ grains for combined bacteria synergic fermentation is established.At the same time an improved method evaluating bacteria growth,called method of dry cell weighing by filtering is developed.For each combination of C and N,their initial and residual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respectively are determined.Then followed the calculation of utilization of C and N sources by the compound bacteria.The optimal C/N is finally located from among the utilization of C and N of several combinations and the weight of produced mass of oven-dried thallus.The conditions of fermentation are:inoculum size 10%,temperature 30.0℃,rotational speed 170 r/min,shake culture time 48h.The best results obtained from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re:maximum mass of oven dried thallus is 14.693g in a liter liquid medium,maximum utilization rate of carbon source is 98.13% and maximum 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is 78.14%.Optimal C/N is 5.1。  相似文献   
119.
对冬尖发酵传统工艺过程的微生物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尖发酵的盐浓度为16.1%,说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均属嗜盐微生物;第1年发酵中的优势菌群为兼性菌群,这类菌起着由好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变作用;第2年即冬尖发酵在关键期中的优势菌群以酵母菌群为主,嗜盐菌群为辅,说明酵母是发酵关键阶段主导微生物;第3-4年即产香并形成风味期中,嗜盐菌群占据显著地位,说明嗜盐菌在这一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对从冬尖制品  相似文献   
120.
分段厌氧—A/O系统处理高浓度禽粪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段厌氧发酵,降低了造价。用厌氧生物膜法,增加厌氧菌接触反应面,提高了处理效果和沼气产气率。用A/O系统技术处理氪氮,处理效果显著。为禽粪水处理,提供了高效、简便和可靠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