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3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3119篇
安全科学   294篇
废物处理   246篇
环保管理   458篇
综合类   4876篇
基础理论   78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56篇
评价与监测   227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81.
几种海洋微藻对水中三丁基锡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表明,在半抑制效应浓度下纤弱角毛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对三丁基锡均有瞬时强吸附作用,其后,微藻对三丁基锡的吸收可单室生物积累模型描述,根据模型曲线拟合求出其总吸收饱和浓度和生物排出速常数,微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10^4-10^5,主要取决于高比表面,高分配比和高摄取速率,72h纤弱角毛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降解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82.
针对日益严重的地表水锰污染,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与接触氧化的方法协同除锰;通过调配进水中Ca2+、Mg2+含量模拟我国不同地区硬度差异显著的地表水,探究水体硬度对锰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被高锰酸钾氧化并形成"锰质活性滤膜",可在停药后实现稳定有效除锰.成熟滤池的除锰效果会显著受到硬度的影响,进水硬度在40、200、400 mg·L-1及700 mg·L-1(CaCO3计)时,接触氧化滤池分别在48、56、64 d及72 d实现稳定除锰,而4根滤柱对Mn2+去除的极限浓度分别为1.8、1.7、1.2 mg·L-1及0.7 mg·L-1.  相似文献   
83.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has been a challenge due to the cumulative analytical errors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via subtracting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species (DIN) from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TDN).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an organic nitrogen detector (SEC-OND)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direct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ON. However, the applications of SEC-OND method still subject to poor separations between DON and DIN species and unsatisfied N recoveries of macromolecules. In this study, we packed a series of SEC column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and resin materials for separation of different N species and designed an independent vacuum ultraviolet (VUV) oxidation device for complete oxidation converting N species to nitrate. To guarantee sufficient N recoveries,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s oxidation time ≥ 30 min, injection mass (sample concentration × injection volume) < 1000 µL × mg-N/L for macromolecular proteins, and neutral pH mobile eluent. The dissolved O2 concentration in SEC mobile phase determined the upper limit of VUV oxidation at a specific oxidation tim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HW50S column (20 × 250 mm), HW40S column (20 × 350 mm) with mobile phase comprising of 1.5 g/L Na2HPO4·2H2O + 2.5 g/L KH2PO4 (pH = 6.85) could achieve a better separation of DON, nitrite, nitrate, and ammonia. When applied to river water, lake water, wastewater effluent, groundwater, and landfill leachate, the SEC-OND method could quantify DON as well as DIN species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even the DIN/TDN ratio reached 0.98.  相似文献   
84.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冬季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温度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有机物的酸化水解而间接产生作用的;(2)通过人工投加HAc使污水中VFA≥80mg/L时,可以顺利启动生物除磷系统;(3)设置独立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在进水COD=150~300mg/L、磷酸盐=5mg/L时,出水磷酸盐≤1mg/L;(4)低温条件下按照水解-外循环ERP-SBR方式运行时,在磷酸盐浓度高达10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磷酸盐浓度≤0.5mg/L。  相似文献   
85.
在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时,不但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发生基质竞争的问题,而且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本文介绍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动力学方程,详细分析在厌氧消化条件下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重点阐述三种控制硫化氢毒性的方法:气体吹脱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除硫法。  相似文献   
86.
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2001年6月至9月分别对流域内晋宁,呈贡,西山,官渡和嵩明调查了365家农户有关化肥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每年从种植业流失的化肥中纯氮(N)达2575t,纯磷(P)达218t,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氮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7-20倍。菜地年每公顷流失氮204kg,水田的氮流失量最低,平均每公顷每年流失10kg。磷的流失也以蔬菜,花卉地为最高,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9-10倍。研究结果证明,大量的氮,磷化肥施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滇池是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滇池流域的种植面积将会逐年扩大,因氮,磷化肥的施用面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将会不断加大,为了实现减少氮,磷化肥对滇池的污染,应积极推广精确施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依法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87.
研究并比较了载La(Ⅲ)和载Fe(Ⅲ)大孔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氟在载La(Ⅲ)和载Fe(Ⅲ)的螯合树脂上的吸附不随pH的变化而改变,载金属螯合树脂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78、3.55mg/g,吸附方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代表性竞争离子不影响氟在螯合树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载Fe(Ⅲ)和载La(Ⅲ)的螯合树脂是一种有前景的饮水氟去除吸附剂。  相似文献   
88.
IntroductionBiologicalremovalofammonia ,i.e.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processes,isthemosteffectiveandeconomicmethodfortreatingwastewaterwithhighammonianitrogenconcentration ,suchaslandfillleachate .Buttheleachatefrommaturedlandfillischaracterizedwithlowbiodegradablecarbonconcentration .Sothesupplementaryexternalcarbonsourcehastobeaddedtofacilitatedenitrification .Consequently ,theoperationalcostincreases(Carley ,1991) .Thereisnotonlyabundantorganiccarbon ,butalsoagreatdealofanaerobicandfac…  相似文献   
89.
采用生产废水和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系统探讨了石灰法处理磷化废水的反应时间、投药量、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反应时间达到2h,石灰投加量理论用量的2.5倍才可使废水中的磷、钙充分反应生存羟基磷酸钙,从而使含磷废水出水达标。搅拌强度和沉淀时间对除磷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在传统铁屑内电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氧化絮凝复合床的新技术,并使用该方法对印染废水预处理进行研究,确定了pH值,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为6左右,停留时间为30~45min,处理效果基本达到稳定。COD的去除率可达30%~90%,色度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且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还研究了加盐Na2CO3,催化剂MnO2,TiO2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加以上添加剂后,处理效果均有所提高。该工艺以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预处理效果好,以废治废等优点而广受青睐,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工程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