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56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1063篇
基础理论   441篇
污染及防治   30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绿色高强混凝土——硅灰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灰是冶金厂生产硅铁和工业硅过程中产生的废灰,硅灰混凝土为绿色混凝土,它不仅节约了水泥熟料,而且改善了环境,大大促进了混凝土和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混凝土中掺入硅灰可得到高强和超高强混凝土,用此混凝土浇制的结构物其安全度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硅灰混凝土还可以有效抑制碱骨料反应,提高结构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2.
利用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技术(ICP-AES)对松嫩平原西部2003年7月到2004年5月间获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资料和TSP质量浓度,初步确定了碱尘活动年际内的演变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TSP质量浓度的高峰时段是早春,其元素总体浓度亦高于其它时段,其中Na元素浓度具有明显的高值,表明碱尘在该时段为TSP的主要成分;晚春时段区域沙尘影响加强,很难监测本地碱尘活动;夏季,碱尘的3种重要元素(Na、Ca、K)含量增加,表明夏季有碱尘活动,与TSP浓度偏高吻合;秋季,碱尘和区域沙尘的活动均减弱.影响碱尘活动的气候因子主要是风力、降水量、温度、日照和湿度,但不同时段其主导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3.
间歇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镧(La3 )和铈(Ce3 )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La3 和Ce3 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有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均为0.01~0.1 mg·L-1,促进作用浓度峰值均为0.05mg·L-1,最大促进百分比分别为10.35%和20.79%;La3 和Ce3 对SMA(比甲烷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5mg·L-1和1000mg·L-1,La3 较易对污泥产生抑制作用.米-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发酵阶段的动力学行为,稀土元素La3 和Ce3 投加至反应系统后,提高了甲烷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半饱和常数Ks.  相似文献   
44.
实验研究发现,在碱性环境中臭氧破解污泥的效果下降;将污泥pH调至11,24 h后,MLSS减少率=38.3%、MLVSS减少率=45.1%;通入臭氧18 min后,MLSS减少率=18.3%、MLVSS减少率=27.2%;污泥减量过程中pH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一种从环己烷氧化废碱液中回收高价值有机酸的新方法。用氢氧化钠碱熔处理废碱液中的羟基己酸及其聚合物,可使废碱液中己二酸的质量分数由3.18%提高到8.74%,且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6.
Open-cast lignite mining in the Lusatian mining district resulted in rehabilitated mine soils containing up to four organic matter types: (1) recent plant litter, (2) lignite deposited by mining activity, (3) carbonaceous ash particles deposited during amelioration of the lignite-containing parent substrate and (4) airborne carbonaceous particles deposited during contam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lignite-derived carbon types on the organic matter development and their role in the soil carbon cycle was unknow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btained during a six year project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lignit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 and the biogeochemical functioning of the ecosystem. The organic matter development after rehabilitation was followed in a chronosequence of rehabilitated mine soils afforested in 1966, 1981 and 1987. A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types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ir role within the ecosystem was achieved by the use of 14C activity measurements, 13C CPMAS NMR spectroscopy and wet chemical analysis of plant litter comp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and degree of decomposition of the recent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plant material of the 30 year old mine soil was similar to natural uncontaminated forest soil which suggests complete rehabilitation of the ecosystem. The decomposition and humification processe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lignite. On the other hand it was shown that lignite,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recalcitrant because of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part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se soils. This demonstrates the need to elucidate further the stabilisation mechanisms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s.  相似文献   
47.
在工程建设中,工地及邻近地区的断层活动性是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显微构造分析法和包裹体方法在断层活动性评价中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事实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地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胡常忻  郭履灿 《灾害学》1997,12(1):72-76
1995年全世界发生19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有30次7级以上的地震(最大震级8.1级)。具有灾害性的地震为33次,伤亡20人以上的,国内及边界地区为4次,国外有15次,其中有2次灾难性的大地震。该年地震与1994年相比呈明显增强趋势,为本世纪以来第三个强震最多之年。1995年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为地震袭击现代化大城市,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惊人的财产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49.
高活性萘降解细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 LHJ38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昊  邱森  章俭  夏春谷 《化工环保》2006,26(2):87-90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和转化规律,以萘作为研究对象,从餐厨油烟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经菌种鉴定,定名为帕氏氢噬胞菌(H ydrogenophaga Palleronii)LH J38。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和萘降解曲线,建立了菌株对萘的降解活性的定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在28℃、初始pH6.6、碳氮摩尔比为4的最适培养条件下,LH J3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 000m g/L的萘在96h内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H J38对萘的降解活性可达47.3nm o l/(m g.m in)。  相似文献   
50.
如何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已成为教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口语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论文中提及了与口语教学有关的教学法一交际教学法,两个影响口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即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作用和课堂气氛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