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872篇
基础理论   550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21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81.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相似文献   
182.
Abstrac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Nevertheless, unlik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areas, restoration changes existing land use and can therefore be more controversial. Some restoration projects negatively affect surrounding landowners, creating social constraints to restoration success. Just as negative off‐site impacts (i.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low from industrial areas to natural areas, restoration projects can generat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or commercial land uses, such as agricultur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rom industry have led to government regulation to prevent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rom 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elicited similar legal constraint on at least one large‐scale conservation project, riparian restoration in the Sacramento River Conservation Area. The negative externalities of restoration that are perceived to be the direct result of specific goals, such as endangered species management, are likely to be more contentious than externalities arising from unintended phenomena such as weed invasion. Restoration planners should give equal consideration to off‐site characteristics as to on‐site characteristics when choosing sites for restoration and designing projects. Efforts to control externalities can lead to off‐site ecologic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83.
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4.
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式(European Regional Sea Ecosystem Model),主要考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底栖碎屑和营养盐(氮、磷、硅)等状态变量.模拟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出现一年双峰的态势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的现象,春、秋季水华期间,表层叶绿素峰值分别为3.25 mg/m3和0.71 mg/m3.浮游动物和细菌在春季水华后表层出现峰值,分别为143.6 mg C/m3和23.55 mg C/m3.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均在5-11月呈现表层浓度低、底层浓度高的分布.通过计算碳通量可以看出,在春、夏季,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分别为58.944 g C·m-2·quarter-1和68.276 g C·m-2·quarter-1,高于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在冬季,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超过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浮游动物在冬季主要摄食细菌,占71%;春、夏季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可达67.5%.浮游植物对碳的释放主要是以DOC的形式,约占90%.  相似文献   
185.
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与作用,是进行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前提。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并探讨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重点回答关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3个问题:(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什么问题?(2)哪些生态系统、如何参与这些生态服务?(3)通过深圳市的实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初步量化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6.
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城市生态系统原理,从生产位、生活位、环境位3方面构建了综合衡量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方法,以各个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评价区的各领域以及生态适宜度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市生态适宜度具有的明显区域性差异,城市生态适宜度大致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南方高、北方低的格局,既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有关,也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7.
区域生态监测的概念、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监测是对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及各要素的现状与变化进行测定与观察,并对生态系统受胁迫与胁迫效应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区域生态监测结果将在评价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辨析了区域生态监测的概念,对区域生态监测方法选择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并就其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8.
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及影响其退化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损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的确认有助于了解其退化机制,进而采取适当的修复和恢复措施。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可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即结构受损类型、景观受损类型以及混合类型。在结构受损的生态系统类型中,重要物种(如关键种、建群种)的丧失以及种间关系的解构可能在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关键种、建群种的恢复和保护对于生态恢复是十分关键的。边缘效应、岛屿效应、小种群效应(如Allee效应、近交、遗传漂变)等的强化则可能是导致景观受损类型的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种受损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面积、 降低空间隔离程度、建立片断生态系统间的连接是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9.
长江中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和压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长江中游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压力,认为生境破碎萎缩、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传统方式下的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增长与贫困、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压力。  相似文献   
190.
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健康的生态系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基础.生态系统健康的发展演替过程是优化环境管理的步骤.优化的环境管理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保障.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和应用途径;从学科交叉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和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目标:健康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健康的人类生态系统→健康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