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8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给水管网中残余铝沉积和再溶解现象可能引起的水质问题,研究了聚硅酸对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沉积、再溶解的影响,并以石英微晶天平为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再溶解过程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聚硅酸能显著改变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的沉积、再溶解行为.聚硅酸可与3种水解聚合形态的铝迅速结合而生成可沉积产物,但产物性质不同.以单体形态为主的Al_0与聚硅酸的反应产物性质较稳定,部分以溶解态存在,部分以非溶解态(可沉积态)存在;尽管铝的两种聚合形态Al_(13)和Al_(30)与聚硅酸反应也生成了部分可沉积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物又逐渐向溶解态转化.铝硅比对Al_0体系中铝的沉积溶解行为影响较小,而对Al_(13)和Al_(30)影响较大,且在0.2∶20(以Al和SiO_2计的质量比)时,沉积态铝的溶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42.
预腐蚀LY12CZ铝合金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铝合金预腐蚀疲劳的寿命评估模型。方法利用损伤力学模型,建立预腐蚀构件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利用LY12CZ铝合金进行预腐蚀疲劳的验证性实验。结果利用损伤力学建立的模型所得到的预腐蚀铝合金试件的疲劳寿命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良好。结论基于损伤力学的铝合金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3.
加速腐蚀环境下LD2CS铝合金腐蚀损伤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LD2CS铝合金腐蚀损伤数据的分析方法。方法针对LD2CS铝合金腐蚀坑深度值,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BP人工神经网络和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等3种模型进行回归和预测分析。对比总结各种模型在小样本递增时间序列下的应用特点。结果对于LD2CS铝合金腐蚀坑深度值预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回归和预测上都有较高的精度。结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最适合LD2CS铝合金的腐蚀坑深度值预测。  相似文献   
44.
铝粉表面超声波化学镀Ni-Co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铝粉表面进行镀Ni-Co合金层的研究,为制备新型的空心陶瓷吸波材料提供基础原料。方法利用超声波化学镀法。结果铝粉经过超声波化学镀Ni-Co合金,质量增加平均百分率达到了89.0%,通过SEM,EDS和XRD分析,表明在铝粉表面形成了Ni-Co合金层。结论利用超声波化学镀法能够在铝粉表面形成Ni-Co合金层。  相似文献   
45.
化学混凝法去除稠油废水中的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油田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混凝除硅方法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锌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软化及镁剂除硅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除硅效果。确定了最佳除硅配方:NaOH的加入量为500~600mg/L,除硅剂MgCl2.6H2O的加入量为700~800mg/L,锌复合混凝剂加入量为100~150mg/L,处理后废水中SiO2的质量浓度小于50mg/L,达到热采锅炉的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46.
以桑色素作显色剂,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的含量。在桑色素质量浓度为0.8g/L、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体积分数为1.0%、进样环体积为400μL、检测波长420nm的条件下,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水中铝的含量进行测定,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300μg/L,检出限(信噪比为3)为0.12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加标回收率为96.4%~101.8%。  相似文献   
47.
以Al-Fe混凝荆、聚丙烯酰胺(PA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助凝剂,考察了水溶性膦配体间磺酸钠基三苯基膦(TPPTS)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率,以此来间接考察TPPT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助凝剂的添加能提高COD的去除率。获得了化学耗氧量COD 1000~1500mg/L废水除膦的优化条件:pH=5.5,Al-Fe、CTAB、PAM的投加量分别为300mg/L、67mg/L和21mg/L时,COD去除率达92.9%。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Nutrient diversion does not always bring about prompt and sufficient reduction in lak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due to recycling from nutrient rich sediments. Certain lakes and reservoirs may continue to experience nuisance algal blooms and require additional restorative steps. The phosphorus precipitation/inactivation technique is a procedure to remove phosphorus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to control i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P-limiting conditions to algal growth. Aluminum salts have been used in advanced waste water treatment to remove phosphorus and this technology was extended to lake rehabilitation. Guidelines for dose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generally lacking, and are provided in this report. The dose determination suggested here allows maximum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to bottom sediments and thus emphasizes long term control of phosphorus recycling. Dose can be calculated directly from the alkalinity of the water to be treated. Titration of lake water samples of Varying alkalinity a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ual dissolved aluminum, alkalinity, and dose which can then be employed for lake scale applications of alum to lakes and reservoirs. Application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These depend on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bjectives and include lakeside stores, a distribution pipe, and an application barge and manifold. Alum may also be used to meet other restoration objectives including the treatment of problem flows and the reduction of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研究铝及铝合金在自然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 通过开展LM3纯铝、5083铝、LF6M去包铝及带包铝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下2 a的暴露试验,将3种环境下材料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进行对比。总结4种铝及铝合金材料在不同水环境下的腐蚀规律,对其腐蚀机理进行简要的探讨,并对其长周期的腐蚀行为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对4种材料局部腐蚀协同影响因子(b)的对比可以发现,淡水环境对LM3纯铝局部腐蚀的影响最大,淡海水环境对5083铝合金局部腐蚀影响最大,淡水及淡海水环境对2种LF6M铝合金材料局部腐蚀的影响都很大。结论 5083、LF6M带包铝及去包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最差,LM3纯铝在淡水环境下耐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50.
聚合氯化铝与三氯化铁混凝剂在常规水处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聚合氯化铅与三氯化铁在常规水处理的生产性实验,从经济成本、水质指标和实际使用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并比较了两种混凝剂在常规水处理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