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3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铝—铬天青S—聚乙烯醇体系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的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炮醇增溶剂的作用下,用铬天青S测定铝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铝(Ⅲ)-铬天青S-聚乙烯醇配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该法的回收率为97.68%-100.6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0%。  相似文献   
992.
沿海飞机铝合金结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处沿海的19架飞机受海洋大气和海水影响的腐蚀形态和防护方法的调查,分析研究了铝合金结构的腐蚀机理.探寻其腐蚀规律。针对飞机结构设计中的不足,采取了减少电位差、绝缘电极、隔离盐雾海水、减少结构缝隙、增加保护层抗蚀能力的改进防护措施.为飞机设计和维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铝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耐锅性不同蓼科荞麦属植物荞麦和金荞麦为材料,通过土培盆栽试验,比较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态对铝胁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Al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绌菌具有显著刺激效应,对金荞麦的影响更大,但Al质量分数过高,对细菌的刺激效应明显减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均随着A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加,荞麦根际土壤真菌增加幅度更为显著,Al胁迫下二者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Al胁迫下,养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绌菌、反硝化细菌等氮素生理群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显示出明显差异,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细菌生珲群对Al胁迫比金荞麦更敏感;Al胁迫对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较弱的抑制效应,但荞麦根际土壤始终维持较金荞麦更高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这与荞麦具有更强的耐铝性有一定的关系,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转化酶对Al非常敏感,随着铝的加入,其活性显著下降,荞麦和金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上荞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明显低于金荞麦,这是否与其耐铝毒特性的差异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进行温室盆栽试验,观测Cd、Zn、Pb复合污染条件下,硅(Si)对黑麦草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d使黑麦草根系发育受阻导致生物量下降,中等水平的Zn和Pb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积累;Cd、Zn、Pb复合污染造成黑麦草叶绿体结构的破坏,使叶绿素含量减少;低水平的Cd、Zn、Pb复合污染对黑麦草CAT和POD活性起到激发作用,但随着添加水平提高,两种酶活性受到抑制.Si可以促进黑麦草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保证地上部分的养分供给,使叶片生物量增加;硅化细胞的形成有利于黑麦草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Si也使叶绿素含量增加;Si对CAT和POD有显著激活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黑麦草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995.
铝对小麦的毒性及小麦抗铝机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铝对植物的毒作用以及植物抗铝机理,研究了酸性条件下(pH4.4)铝胁迫对小麦的铝抗性品系TAM202和铝敏感品系TAM105的根和叶细胞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小麦对不同形态铝的吸收.结果表明,小麦主要吸收单核铝,抗性品系小麦TAM202吸收铝较少;在低浓度铝作用下TAM202培养后其营养液pH值显著升高;在不同浓度铝作用下,铝敏感品系TAM105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表明铝对TAM202的叶片影响小于对TAM105的影响.2个品系小麦根细胞壁的组分含量在铝胁迫下发生变化.在75μmol·L-1铝作用下,TAM202中细胞壁的蛋白及己糖和糖醛酸的含量均升高,表明铝可能促进细胞壁成分的合成,对植物抗铝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随着其评价对象不断复杂化、系统化,逐渐发展出包含基于清单分析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Process-based LCA, PLCA)、投入产出的生命周期评价(Economic input-output LCA, EIO-LCA)和混合生命周期评价(Hybrid LCA, HLCA)三种方法。论文简述了各类LCA方法的发展过程和特征,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认为:自下而上的PLCA方法针对性较好,其评价结果较为详细,但由于主观边界设定,核算结果存在无法避免的截断误差;自上而下的EIO-LCA方法采用投入产出表进行评价,边界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但存在部门聚合、数据滞后等问题;HLCA结合PLCA与EIO-LCA两种方法,既保持了结果的精准性,又消除了截断误差。研究最后总结并提出未来HLCA的发展方向,以期为LCA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环境中植酸的分布、形态及界面反应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肌醇六磷酸(myo-inositol-1,2,3,4,5,6-hexakisphosphate,IHP,myo-IP6)简称植酸(Phytic acid或phytate),是大多数土壤中最为丰富的有机磷,它在环境中的界面反应影响着磷素的迁移、循环、转化、生物有效性以及环境效应.本文简要总结了环境中植酸的分布与形态,并综述了其界面反应,包括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碳酸钙等对植酸的吸附解吸,多价阳离子与植酸的络合反应以及沉淀作用.土壤矿物对植酸的吸附影响其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矿物对植酸磷的吸附量一般远高于正磷酸盐.其中,弱晶质铁铝(氢)氧化物对植酸的吸附能力一般较晶形铁铝(氢)氧化物大很多.同时,分析了矿物类型、介质pH、温度、共存离子等环境条件对植酸界面反应的影响,植酸吸附对矿物表面电荷性质、颗粒大小和分散稳定性等的作用,以及植酸在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环境中植酸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相似文献   
999.
镁铝双氢氧化物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化铝、氯化镁、氨水等为原料,合成了镁铝双氢氧化物正电溶胶(MADH).以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检验了MADH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对其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MADH对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阴离子型染料具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在足量MADH存在的条件下,废水脱色率可达99%以上,最佳pH为6~9,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其饱和吸附容量为327~2 113 mg/g.MADH用于实际印染工业废水处理,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同样较高.脱色机理为MADH对染料的化学吸附作用.MADH对阳离子型染料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碱中和阳极泥中的Al2O3和无定形Al(OH)3,再通入CO2,从铝型材生产线阳极沉积下来的废泥中成功制备出结晶形Al(OH)3,研究了温度,pH及CO2气流速率对形成结晶形Al(OH)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烈搅拌下,当温度为70~80℃,pH为8~9,CO2气流速率为50~60mL/min时,Al(OH)3产量最高。该研究实现了回收铝资源,净化环境,且副产品Na2CO3可回收利用的目的,从而达到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绿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