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0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2423篇
安全科学   863篇
废物处理   537篇
环保管理   663篇
综合类   5098篇
基础理论   60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52篇
评价与监测   216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高浓度甲基橙溶液的低压湿式催化氧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磊  杨润昌 《环境工程》1999,17(6):69-71
以高浓度甲基橙溶液模拟偶氮染料废水,采用低压湿式催化氧化法(LPWCO)进行处理,考察了H2O2投量、温度、FeSO4投量、硫酸浓度、甲基橙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PWCO法能有效地使高浓度(大于400mg/L)甲基橙溶液脱色,脱色率大于95%,而H2O2投量不到Fenton法的5%。  相似文献   
132.
改进密切值法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值法(Osculating Method)作为一种多目标优选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经过改进,将各级营养级别作为评价样本,参与到湖泊水环境样本的矩阵中,引入目标差值率对初始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程度加以确定.将改进后的密切值法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实用,保证了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能较好地反映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并使其与各级营养级别的关系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3.
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运行效果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对C1^-浓度平均6000mg/L的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系统对COD、SS、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88%、90%、85%,出水COD、SS、氨氮分别低于100mg/L、70mg/L、15mg/L,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4.
茂名石化炼油废水A/O系统改O/O工艺运行后,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和地标排放。为期两个月的工业试运行,为工艺操作与管理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同时也为二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5.
刘琴  吕锡武  王阿华 《环境科技》2005,18(4):19-20,23
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4万m^3/d,分两期建成,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采用不经消化的带式脱水工艺。在此主要叙述了各工艺构筑物的设备配置、功能、设计参数及二期工程的试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6.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叙述了几种主要的处理技术:中和法、硫化沉淀浮选法、微生物法和人工湿地,并介绍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由此对我国的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7.
以X110型车门为例,分析零件工艺性,介绍滚压成形工艺过程,强调在模具设计和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设计由滚压、校正、滚焊和自动断料等工艺流程组成的滚压线,可作为类似滚压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38.
UV/TiO_2/H_2O_2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冬梅 《环境工程》2003,21(4):23-24
用UV TiO2 H2 O2 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的实验表明 ,当TiO2 、H2 O2 的投加量分别为 2 0g与 1% ,反应时间为3h时 ,CODCr、Oil、Ar OH、NH3 N、S2 -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 73 %、83 %、86%、5 0 %、10 0 %。此处理工艺具有除臭、除色、快速高效、不产生污泥等优势。实验过程探索了TiO2 、H2 O2 的用量对各污染物降解率的影响 ,并设计了有实用意义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139.
SBR工艺处理维生素C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颗粒污泥和普通絮体污泥SBR反应器对维生素C生产废水进行可生化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400—1800mg/L,运行周期为8h,其中曝气时间为5.5h,换水比为80%的条件下,颗粒污泥反应器CODer去除率为75-90%,污泥浓度介于6.11~8.32g/L,污泥指数为20~40mL/g.  相似文献   
140.
The feasibility of decomplexation removal of typical contaminants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complexed Cu(II) with 1-hydroxyethylidene-1,1-diphosphonic acid (Cu-HEDP), was first performed by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 reactor with activated biochar as particle electrodes. For the case of 50 mg/L Cu-HEDP, Cu(II) removal (90.7%) and PO initial pH 7, acid-treated almond shell biochar (AASB) addition 20 g/L, and reaction time 180 min, with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of 1.10 × 10−3 and 1.94 × 10−5 min−1respectively. The growing chelating effect between Cu(II) and HEDP and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s of adsorptive accumulation, direct and indirect oxidation given by particle electrodes accounted for the enhanced removal of Cu-HEDP, even though the mineralization of HEDP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anode oxidation. The performance attenuation of AASB particle electrodes was ascribed to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ities during the reaction, especially acidic carboxylic groups and quinones on particle electrodes, which decreased from 446.74 to 291.48 µmol/g, and 377.55 to 247.71 µmol/g,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indirect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mediated by in situ electrogenerated H2O2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e.g., •OH), a possible removal mechanism of Cu-HEDP by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lysis was further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