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3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633篇
安全科学   495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326篇
综合类   3210篇
基础理论   477篇
污染及防治   385篇
评价与监测   341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71.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an aquatic plant, the 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 devoid rhizospheric bacteria, to reduce naphthalene (a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 present in wastewater and wetlands.The capability of sterile water hyacinth plants to remove naphthalene from water and wastewater was studied in batch systems. Water hyacinths enhance the removal of pollutants through their consumption as nutrients and also through 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ir rhizospheric bacteria.Experimental kinetics of naphthalene removal by water hyacinth coupled with natural rhizospheric bacteria was 100% after 9 d. Plants, decoupled of rhizospheric bacteria, reduced naphthalene concentration up to 45% during 7 d. Additionally, naphthalene uptake by water hyacinth revealed a biphasic behavior: a rapid first phase completed after 2.5 h, and a second, considerably slower rate, phase (2.5-225 h). In conclusion, water hyacinth devoid rhizospheric bacteria reduced significantly naphthalene concentration in water, revealing a considerable plant contribution in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 of this pollutant.  相似文献   
972.
考察了不同粒径零价铁(ZVI),包括200目普通铁粉(200m-ZVI)、800目超细铁粉(800m-ZVI)和纳米铁粉(nZVI,粒径=20 nm),对污水污泥的硫化氢和甲烷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22 d内,添加0.1%的200m-ZVI使污泥的硫化氢释放速率提高48.0%,而添加0.1%的800-ZVI和nZVI,则使污泥的硫化氢释放速率分别降低33.1%和77.1%;(2)不同粒径ZVI均可以提高污泥沼气中的甲烷浓度,且依次为nZVI〉800m-ZVI〉200m-ZVI;(3)在23 d内,添加0.1%的200m-ZVI和nZVI使污泥的甲烷累计产生量分别提高了15.5%和40.6%,而添加0.1%800m-ZVI则使甲烷产生量降低了12.5%。nZVI可以有效控制污泥的硫化氢释放,并显著提升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的产甲烷速率。  相似文献   
973.
对厌氧滤池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滤池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在8.1~14.6 h之间,进水COD浓度波动较大(500~1 000 mg/L)时,对COD平均去除率为20%。印染废水的BOD5/COD由0.23提高到0.35,废水可生化性明显改善。印染废水中硫酸根浓度略有下降,去除浓度为70 mg/L左右。厌氧滤池进出水颜色明显变化,由紫红色变为蓝黑色,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废水中的有机物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74.
李勇  钟捷  任化琴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88-1292
橡胶废水具有含盐量高、色度高、有机污染成分含量高且难于生化降解等特点。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的核心是生化处理加微滤膜过滤,通过将MBR技术应用于橡胶废水处理的实践表明,该技术对COD、氨氮、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85%以上,再辅之以药剂处理后,降低了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含量,出水水质完全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是一种解决橡胶污水处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5.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976.
研究了UV/Fenton技术对高浓度金属清洗乳化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亚铁与双氧水浓度、pH、反应时间和搅拌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V/Fenton技术对高浓度乳化油废水(COD平均浓度为35 000 mg/L)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亚铁与双氧水浓度分别为2 400 mg/L和6 000 mg/L,pH为3,经过2 h反应,COD可降低至1 050 mg/L,去除率为97%。搅拌会降低COD的去除率。研究表明,UV/Fenton技术对高浓度乳化油废水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且药品消耗较低,为目前此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对上海市某商业地下停车库库内及排风管道的连续监测,获得了CO、NO、非甲烷总烃(NMHC)、PM10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果表明:(1)地下停车库的休息日车流量明显大于工作日,且工作日小时车流与车位比为20%~50%、休息日小时车流与车位比为20%~80%。(2)总体上,地下停车库内CO、NO、NMHC浓度呈明显变化规律,营业时间现峰值,非营业时间现谷值;地下停车库内CO、NO、NMHC变化规律和车库排风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车库排风中污染物浓度水平均低于地下停车库内。(4)营业时间的CO、NO、NMHC小时浓度平均值明显增大,约为非营业时间的2.42~3.67倍。(5)单车次CO、NOX、NMHC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0.855、0.070、0.214g/(辆·次)。(6)营业时间,除地下停车库内CO外,NO、PM10的8h时间加权平均值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其中未规定NMHC)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地下停车库内CO出现33.3%的超标频率,最大占标率104%。  相似文献   
978.
南京大气细粒子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1年1月、4月、7月和10月在南京市区和北郊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研究了南京大气细粒子中zn、Ph、Hg、As和cd5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通过元素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细粒子中这些重金属的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大气细粒子及其重金属污染严重,北郊普遍比市区严重;As严重超标,cd在南京北郊超标约5倍,zn在市区与北郊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重金属元素。每种重金属的浓度均随季节而变化。市区细粒子中,As和zn可能主要与燃煤、轮胎灰尘和建筑扬尘等有关,Pb、Hg和cd主要来自交通尘、城市垃圾焚烧等。北郊细粒子中,As、Hg和zn主要来源于燃煤、钢铁冶炼等工业,Pb和cd主要与农作物秸秆燃烧、汽车尾气、道路扬尘等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79.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钙对铬胁迫下李氏禾幼苗生理生化、草酸分泌及铬吸收量的影响,考察钙对李氏禾体内草酸合成的调控,进而促进李氏禾的铬耐性富集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r3+胁迫下缺钙处理,李氏禾生长受抑制及质膜过氧化作用加剧,体内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13%~169%,且主要表现为水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水溶性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35%~197%;高钙处理,李氏禾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李氏禾叶部总草酸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25%~155%,且主要表现为不溶性草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81%~270%。低浓度(0.2、0.4 mmol/L)铬胁迫下,高钙处理总铬含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75%和215%,高浓度(0.8、1.0 mmol/L)铬胁迫下,总铬含量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添加Ca2+能在一定Cr3+浓度胁迫下,有效缓解铬对李氏禾的毒害,且能通过提高植物体内不溶性草酸含量达到促进植物富集和耐受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0.
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石化企业无组织排放源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石化企业储罐区和原油脱酸装置区的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运用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源强。实验结果表明:原油脱酸装置区各采样线浓度间的相关性好,反推出的源强较为准确,50,100,150 m采样线的反推源强非常接近,分别为21.68,21.60,19.76 t/a;而储罐区监测浓度的相关性不佳,该区域的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源可能不单一,不适用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其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