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1604篇
基础理论   318篇
污染及防治   27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孔秀琴  梁锐振 《环境工程》2007,25(6):20-22,25
采用厌氧酸化+二级光合细菌(PSB)流化床的组合工艺对植物压榨发酵废水进行降解实验,一级流化床(PSB1)中填料为轻质多孔炭渣,二级流化床(PSB2)为活性炭,扰动方式分别采用机械流化和机械气动组合流化,稳定运行40d。结果表明,进水酸化12h后CODCr由80000~120000mg/L降至63000~95000mg/L,进而由系统出水回流稀释至8000~12000mg/L,进入二级流化床反应器,PSB1白天厌氧光照、夜间微好氧,PSB2白天微好氧、夜间好氧,停留48h,CODCr降至295.8~384mg/L,稳定实现96.2%以上的CODCr去除率,TN去除率为71.3%。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生物脱氮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机理、自养脱氮工艺实现方式及其特点与技术关键,并指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3.
田志梅 《环境科技》2005,18(3):15-16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我们选择适当的运行工艺和参数。通过控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平衡生长,或者是使固着型原生动物占优势,来获得良好的活性污泥,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4.
研究利用 UASB反应器考察了 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对COD的竞争情况 .发现在 HRT为 3.8h,SO2 -4 负荷为 6~ 7kg· ( m3· d) - 1 ,SO2 -4 浓度为 1 0 0 0 mg· L- 1 条件下 :1在 COD不足时 ,SRB与 MPB在竞争中占微弱优势 ;对于产甲烷活性比较好的厌氧污泥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SRB才能确立优势菌种的地位 .2 COD/ SO2 -4 比值决定了 SO2 -4 的去除率 .比值等于 2时 ,SO2 -4 的还原率在 95%以上 ;当比值为 1 .5时 ,SO2 -4 还原率为 75% ;当比值为 1时 ,SO2 -4 的还原率为 60 % .  相似文献   
45.
甲醇残液生化处理系统中好氧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残液生化处理系统中的生物污泥为材料,运用分离技术,获得好氧菌30株。研究了每株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培养特征,将30株细菌鉴定为9个属,并进一步探讨了甲醇残液生物降解的模式。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以重金属化合物(CdCl_2、PbCl_2)和矿物油作为土壤的污染物,分析土壤中镉、铅、油的含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与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铅、油对水旱田中的细菌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放线菌、真菌抑制作用较差。小剂量的镉、铅、油对固氮菌有刺激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对尿酶和硝化细菌的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其它酶类不明显。 从含重金属的平板培养基上反映出土壤对重金属的掩蔽作用。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化活性的临界毒害浓度分别为:镉 5—60ppm;铅 300—500ppm;油 500—5000ppm。  相似文献   
47.
采用分散式小区污水处理装置并结合优势菌,处理天津市某小区的生活污水,出水回用于该小区居民楼冲厕.整个装置埋于地下,不占地表面积,运行管理简单;优势菌的投加强化了厌氧处理,为后继好氧处理减轻负荷.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CODCr为350~550,NH3-N为100~180,浊度为34~87,pH在6~9之间,出水水质在HRT=5h时,CODCr<50mg/L,NH3-N<10mg/L,浊度<3,且出水无色无味,达到了《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8.
工程菌处理高纯二甲醚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菌LEY7是以假单胞菌D3 菌株 (Pseudomonassp.D3 )为受体 ,以缓慢牙孢杆菌 3RM2 菌株 (Bacilluslentus 3RM2 ) ,假单胞菌W1 (Pseudomonassp .W1 )和W2 (Pseudomonassp .W2 )为供体 ,用多基因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工程菌LEY7能同时降解 4种化合物。用工程菌LEY7处理化工废水 ,工艺采用二级氧化。处理效果 :进水COD =10 0 0mg/L ,处理后出水COD在 10 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49.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悬浮填料床作为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用不含有机碳的合成氨氮废水进行反应器的启动。系统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80%和60%左右。通过批式实验对全程自脱氮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器中DO的浓度,可以控制氨氧化和反硝化的比率;当DO为0.8mg/L时,氨氮几乎完全转化为氮气,氨氧化和反硝化在此时达到了动态平衡;在低DO情况下,氨氮和亚硝氮同时存在,氨氮和总氮的转化率都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氨氮可以亚硝氮为电子受体,在无外加有机碳源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  相似文献   
50.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ˉ-N),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进行异养反硝化;自制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和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并用于自养反硝化。试验结果表明。若以甲醇为碳源。当碳氮比(C/N)≥1.o时,室温下经UASB处理4h,NO3ˉ-N去除率为97.7%;若以乙酸为碳源。当C/N≥1.0时,30C下经固定化微生物处理6h,N03ˉ-N去除率为98.6%;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处理东湖现场水样,30C下经60h后。N03ˉ-N去除率达93.5%。生物电化学脱氮装置可迅速建立自养反硝化菌所需的厌氧环境,水样在室温下经72h处理,脱氮率达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