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32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确定蓟运河故道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开展土壤萌发试验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①土壤物种呈3个聚类组,聚类组1分布在土壤含水率为50%~100%、w(全盐)为0.8~1.4 g/kg的区域,聚类组2分布在土壤含水率为40%~50%、w(全盐)为0.4~0.8 g/kg的区域,聚类组3分布在土壤含水率为25%~40%、w(全盐)为0.2~0.4 g/kg的区域;②土壤w(有机质)、w(全盐)和含水率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的分布影响较大,而w(速效K)、w(速效N)、w(速效P)和pH对其影响不大;③随着土壤w(全盐)、含水率的增加及w(有机质)的减少,土壤种子库物种中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二年生植物比例先减少后增加,多年生植物比例先增加后减少;④随着土壤w(全盐)、含水率的增加以及w(有机质)的减少,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水位的降低有增大的趋势. 研究得出天津蓟运河故道消落带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有重要关系,适当地进行人为管理和调控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及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增加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点取样与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德宏州陇川县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地区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种子库萌发后的植物鉴定结果,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这5种生境共统计到40种植物,隶属18科.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群落的物种组成、种子萌发特性与空间分布及其幼苗库存在明显差异,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的薇甘菊种子密度分别为75、109、165、124和53粒·m-2,且各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室内萌发试验表明,薇甘菊土壤种子库萌发时间持续8周,其中第3~5周的萌发速度最快;土壤垂直方向上,0~2、>2~5、>5~10 cm深度土层薇甘菊种子分别占0~10 cm土层种子总数的81%、17%和2%.野外薇甘菊土壤幼苗库萌发时间持续6个月(5-10月),其中6-8月萌发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3.
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国旗  李淑君  蒙静  武东波 《生态环境》2013,(10):1721-1726
土壤种子库(soil seed bank,SSB)是指存在于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的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开展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分析了解过去地上植被植物群落和预示未来植被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的探讨则是开展土壤种子库基础实验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本文从土壤种子库的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取样大小和数量、鉴定方法四个方面归纳了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了同位素应用于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年龄结构测定的可行性,以及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的新方法。综合分析来看:(1)土壤种子库的取样时间、取样方法、取样大小和数量、鉴定方法是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需要关注的四大关键问题,对土壤种子库的实验结果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不同的取样时间代表的土壤种子库的内容和意义不同,取样方法、大小和数量则应根据研究区和研究内容来确定,鉴定方法也应根据具体实验区研究的物种数来考量;(2)理论上在利用同位素来测定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年龄结构是可行的,但若想广泛应用于实验中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3)目前对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也仅仅局限于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对植冠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的探讨则急需加强;(4)同时总结和提出了4种提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未来在利用种子萌发法时,应加强注意和应用这4种方法来测定土壤种子库。  相似文献   
104.
李丽  王娇娜  李从举 《环境化学》2012,31(10):1575-1579
主要研究静电纺纳米/微米纤维复合膜(PA6/PET)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电纺了几种不同密集度的复合膜,研究了其对氯化钠粒子在特定条件下的过滤能力,进行了加载过滤测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过滤前后纤维膜的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对于多分散的NaCl粒子来说,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大过滤粒子流量时,过滤阻力与流量呈现线性增长关系,但是过滤效率变化不大.本实验中复合膜的最低过滤效率为99.990%.  相似文献   
105.
马燕  李志萍  梁珂  刘明珠 《生态环境》2012,21(4):720-725
河流渗滤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污染河水通过该过程在河流沉积层中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河水水质得到净化,从而达到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的目的。本项研究通过淋滤实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土柱实验装置和人工配制的淋滤液,模拟了BTEX污染河水在下渗通过河流渗滤系统的过程中发生的降解行为。实验历时48 d,获得了该过程中BTEX各组分和电子受体的质量浓度变化历时曲线,得出的结论包括:污染河水中的BTEX在通过河流渗滤系统时将发生两种环境行为—吸附和降解。其中,吸附作用对于BTEX的净化效果较为有限,当吸附达到饱和之后,在存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BTEX能够发生厌氧微生物降解,降解作用能够更有效的去除BTEX污染物。其中去除效率最高的是间二甲苯,在以NO3-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5.5%,在以SO42-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2.4%,其次是乙苯、甲苯,去除率最差的是苯,在两种电子受体的系统中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5%和63.5%。由于吸附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降解相对于BTEX浓度变化存在一个滞后期,BTEX各组分的土壤-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总的降解效率也就越低。通过河流渗滤系统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浓度较高的BTEX混合污染,各组分平均去除效率都超过了60%,最高去除率均超过了80%。对于持续不断入渗的污染河水,当土壤吸附达到饱和、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去除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使BTEX穿透河流沉积层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要求快速量大和水质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相适宜的砂滤柱.采用室内砂滤试验研究了济南市屋面雨水径流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之前的雨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砂柱对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7%,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0%以上,对色度、挥发酚、Pb和Z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NH3-N、NO2-N的去除效果较差.浊度、色度和悬浮物等大部分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上层完成,因此,砂柱的上层需要定期更换.  相似文献   
107.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分析了双酚A(BPA)在1g/L高岭土溶液混凝过程中的特征.并借助循环错流过滤强化污染层累积的方法,评价产生滤饼层的微滤(MF)膜对BPA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的微滤膜过滤BPA溶液在短时间内达到截留吸附饱和,之后其对BPA的吸附截留作用显著降低;混凝絮体混合液经膜过滤时产生的污染层有利于BPA的去除,且单独混凝对BPA去除率最高的混凝剂投加量下进行膜过滤时的阻力较小.PAC混凝—膜过滤后BPA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提高了34.30%;FeCl3混凝—膜过滤后BPA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提高了28.38%.初始BPA浓度对混凝-膜过滤去除率有一定影响,BPA浓度为100μg/L时,比BPA浓度为5mg/L时采用2种混凝-微滤膜过滤方式去除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8.
试验在传统混凝—沉淀—三层滤料过滤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滤料级配的改进,将三层滤料高速过滤工艺应用于再生水的生产,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7.5%~98.5%,COD去除率在43%左右。同时研究发现,在高速过滤条件下,通过絮凝剂在滤床中发挥的微絮凝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除污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09.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5×104m3/d,采用强化生物脱氮、机械微过滤(盘片过滤)工艺,利用现有池容进行内部改造,同时增加深度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标准,改造后出水ρ(COD)、ρ(BOD5)、ρ(SS)、ρ(NH3-N)、ρ(T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34,6,5,1.3,10.3和0.36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10.
易敏  欧伏平 《环境工程》2010,28(6):87-88
提出一种固体废物六价铬分析样品快速前处理方法,其消解条件、样品分析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样品消解后,用离心方法替代过滤方法,能实现样品的快速、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