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底泥黑臭,向水面冒气泡是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目前,有关管理部门主要靠定期挖泥清淤来控制底泥富营养状况。然而1999年秋季福州西湖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却显示,由于底栖动物贫乏,西湖底泥富营养化问题将由于生态失调而进一步深化。建议将控制入湖泥沙量、减少挖泥频度、恢复底栖生态作为一项治淤措施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42.
1 Introduction1-1 DiatomsDiatoms(ClassBacillariophyceae)arecommonandwidelydistributedinbothfreshandmarinewaters(Moser,1996).ThesemicroscopicunicellularplantsfixamajorportionoftheEarth○scarbon,generateoxygen,andsupplyfoodtoanimalswhichfeedonthem(Dixit…  相似文献   
43.
寿昌江流域及邻近山区溶岩洞穴大型水生底栖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栖洞、灵山洞、瑶琳洞为浙江西部山区已开发的著名观光溶岩洞穴群,灵栖洞位于寿昌江流域支流小江溪的源头附近,由灵泉、清风、霭云三洞组成,灵山洞由清虚洞、仙桥洞组成.三洞穴群内大型水生动物隶属2门3纲5目11科.灵栖洞大型水生动物群落主要由放逸短沟蜷和掌指米虾组成,灵山洞主要由硬环棱螺、放逸短沟蜷、格氏短沟蜷及水生昆虫幼体组成,瑶琳洞内主要由锯齿新米虾和扁卷螺组成.灵泉洞洞穴有光带主要分布有掌指米虾和放逸短沟蜷,弱光带主要分布有锯齿新米虾、掌指米虾和硬环棱螺,黑暗带主要分布有锯齿新米虾、掌指米虾和扁卷螺,灵泉洞有光带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9832和0.6109,黑暗带最低,分别为0.0983和0.1418;优势度在黑暗带最高,其值为0.6250.表3参18  相似文献   
44.
河流连续性概念(rivercontinuumconcept,RCC)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视为物理和生物的连续体,河流物理环境的梯度变化决定了生物的演变格局.为探索自然河流系统受人类干扰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演变规律,作者于2002年5月、8月、11月对安徽省祁门县阊江河1~6级支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7纲57科101属119种,计8813头,并详细记载了各级支流样点的栖境特点.运用“河流连续性概念”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河1~6级支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各取食功能团演变趋势符合该理论,但上游至下游的生物区系演替程度明显小于未受干扰的自然河流,1~6级支流各功能团的分布(P/%)梯度变化趋于平缓,仅捕食者数量分布与理论预测模式比较接近.各级支流相同取食功能团的优势类群各异,其种类的耐污能力随河流级别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同级支流各取食功能团的分布(P/%)比例存在季节性差异.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甘河水生态评价的硅藻指数,合理评价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2018年8月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应用21种硅藻指数对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箱体图法分析了所选硅藻指数的适用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硅藻指数在甘河评价正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所选硅藻指数中,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EPI-D(diatom 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index,富营养污染硅藻指数)和IPS(specific pollution sensitivity index,特定污染敏感指数)的评价结果区分度最好,最适用于甘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②甘河丰水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约7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较好和一般,约30%的点位水生态健康状况为较差和极差,极差的点位全部位于甘河下游区域.③硅藻指数与CODCr的相关性对硅藻指数评价正确率有显著影响(P < 0.01),硅藻指数与CODCr相关性越强,评价的正确率越高;物种覆盖度对硅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各点位最小物种覆盖度高于65%时,物种覆盖度对藻指数评价的正确率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硅藻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水生态健康状况,但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会影响评价的正确率,因此选择合适的硅藻指数进行研究区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6.
为探明现阶段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于2017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6个样点开展了调查.共记录3门41科72种,以水生昆虫和腹足纲为主.平均密度为(139.68±29.13)ind./m2,季节上,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其中,西伯利亚盘螺Valvata sibirica为3个季节共有优势种.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春季指示种为Potamonectes sp.,夏季指示种为Lethocerus sp.、Gyraulus centrifugus、Erpobdellidae sp.;秋季指示种为Sgementina nitida.整体上,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均比夏、秋季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1.480,p=0.259)、Margalef丰富度指数(F=0.056,p=0.946)、Pielou均匀性指数(F=2.038,p=0.165)均不存在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47.
水电站运行影响河流的栖息地环境,进而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从而对河流生态健康造成影响.基于牡丹江镜泊湖电站至石岩电站江段的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分析该江段的底栖动物沿程变化规律以及梯级水电站群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梯级电站的运行对研究江段的多种生境因子造成了影响,改变了江段内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在电站的上游和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别明显,其中,电站下游环境敏感种的数量多于上游.相比坝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小.空间上来看,电站运行影响沿程逐渐减弱,底栖动物的密度和丰度呈现沿程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将3株冲天湖底泥优势菌(Exiguobacterium.sp013、Bacillus.spD06与Bacillus.spD24)按不同配比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用底泥包埋,在梯度温度下(10、15、20和25℃)进行复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5、20和25℃条件下,菌组和无菌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均能从底泥复苏进入上覆水体,但菌组复苏率显著高于无菌组(p0.05).在10℃条件下,菌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能复苏,而无菌组不能.在20和25℃时,菌组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系统的光合效率F_v/F_m无显著提升作用(p 0.05),而在10和15℃时,菌组能显著提升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的光合效率F_v/F_m(p0.05),且菌组Mix-4的提升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菌组和无菌组.基因测序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15℃时菌组Mix-4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于Cell cycle通路中,包括氧化磷酸化(ATP生成反应)通路和内质网蛋白合成通路,同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基因psaB、psbA及rbcL的表达量均发生显著上调,这可能是Mix-4菌群在较低温度下(15℃)提升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光合效率F_v/F_m并促进其复苏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9.
梯级水电开发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河流的水能资源,但同时也是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大规模扰动.大型底栖动物被认为是开展梯级水坝水生态系统变化和演替研究的指示生物类群.本文选取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基地为研究区,于2016年开展漫湾和大朝山梯级水坝库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样调查,分析梯级库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基于生物指数(BI)开展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以寡毛纲、软体动物门及昆虫纲的摇蚊类为主,优势种则以软体动物门的河蚬占绝对优势;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分布格局表现为静水区显著高于过渡区;静水区功能摄食群密度组成以收集者(GC)和滤食者(FC)占优势,生物量组成则以滤食者(FC)占优势;ABC曲线和生物指数分析表明,上游漫湾库区群落稳定性及水质优于下游大朝山库区,反映了梯级水坝沿着河流纵向梯度水环境逐渐变差的趋势,澜沧江梯级水坝库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和库区水质状况受梯级水坝运行影响表现为明显的累积效应和富营养化效应.  相似文献   
50.
Runoff from intensive dairy farming systems can impair the quality of catchment waters, with potential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implications. A water quality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streams in a predominantly dairy farming region,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diffused- and point-sourced inputs on a number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treamwater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mmonium-nitrogen (NH4-N) and molybdate reactive phosphorus (MRP)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farm reaches. These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ppeared to be due largely to the point-sourced inputs from farmyards,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the water to support a healthy and diverse community of invertebrat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ammonium in streamwater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studied that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invertebrate sc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