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758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1133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38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厌氧式折流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简称ABR)是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工艺技术简单、建设投资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可靠、对有毒物质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开发应用前景的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ABR最大的特点是在反应器中设置上下折流板而在水流方向上形成依次串联的隔室,从而使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沿长度方向的不同隔室实现产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该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截留污泥能力强,系统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分析了ABR及ABR与其它工艺的联合在果汁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试规模的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通过人工配水,研究了启动3个月时间以及一个运行周期内反应器内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情况,并通过分析期间产甲烷活性的变化说明了控制VFA积累的重要性。经过近120 d的运行,乙酸和丙酸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分别提高了1.8和2.2倍,说明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即是微生物群落的优化和选择的过程,ASBR的抗冲击的能力较强说明随启动的进行和种群的优化,活性污泥凝聚性能增强,对VFA的降解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3.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water containing excessive fluoride can lead to fluorosis of the teeth and bones. Electrocoagulation (EC) is an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in which a variety of unwanted dissolved particles and suspended matter can be effectively removed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by electrolysis. Continuous flow experiments with monopolar aluminium electrodes for fluoride removal were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current density (12.5-50A/m(2)), flow rate (150-400 mL/min), initial pH (4-8), and initi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 (5-25mg/L). The highest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for the largest current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current density, the flow rate and the initial fluoride concentration when the final pH ranged between 6 and 8.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ludge produced was analysed us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spectrum. The strong presence of the aluminium hydroxide [Al(OH)(3)] in the above pH range, which maximizes the formation of aluminium fluoride hydroxide complex [Al(n)F(m)(OH)(3n-m)], is the main reason for defluoridation by electrocoagul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continuous flow elec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defluoridation of potable water supplies and could also be utilized for the defluorid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74.
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汪瑶琪  张敏  姜滢  徐乐中  陈重军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7,38(12):5184-5191
采用UASB反应器以体积比1∶2接种实验室培养的具有厌氧氨氧化(ANAMMOX)功能的厌氧污泥和城市污水厂的好氧污泥,耗时17 d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启动阶段分为菌体水解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运行期.稳定运行后,逐步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当容积负荷由0.10 kg·(m~3·d)~(-1)增至0.44 kg·(m~3·d)~(-1)时,总氮(TN)去除负荷也随之由0.09 kg·(m~3·d)~(-1)提高到0.42 kg·(m~3·d)~(-1),反应器污泥逐渐由浅红色加深,粒径大于0.2 mm的污泥所占比例由10.90%增至38.37%.采用高通量测序对接种污泥和负荷提高期的污泥进行检测,其中绿曲挠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WWE3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占据主导.随着厌氧氨氧化菌富集程度的增大,脱氮功能菌中的变形菌门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从21.60%降至14.20%,而浮霉菌门随之增多,相对丰度由0.73%升至15.50%.当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增到0.44 kg·(m~3·d)~(-1)时,浮霉菌门中,Candidatus Brocadia属、Candidatus Jettenia属和Candidatus Kuenenia属是主要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属占13.40%,是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属.  相似文献   
75.
针对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时由于反硝化区缺少碳源而导致总氮去除率不佳的问题,开展以优先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充当碳源为目的的两段式进水两级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工艺的研究。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曝气量、好氧区和反硝化区,研究了两段式进水两级矿化垃圾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渗滤液水力负荷为46.0 L/(m~3·d)时,在第一级反应器底部曝气量为1.86 m~3/(m~3·d),第二级反应器中上部曝气量为0.37 m~3/(m~3·d)的条件下,COD、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92.6%、85.6%,运行稳定后TN平均去除率达76.0%,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6.
为考察自养脱氮污泥亚硝化活性快速恢复的策略,在3个反应器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经过长期冷冻保存后的污泥进行了恢复活性的研究.其中R1为MBR(膜生物反应器),采用低ρ(DO)(0.30 mg/L)连续流恢复策略;R2为SBR(序批式反应器),采用低ρ(DO)(0.30 mg/L)间歇流恢复策略;R3为SBR,采用低ρ(NH4+-N)预培养-高曝气-低ρ(DO)运行三阶段的恢复策略.结果表明,R1的恢复时间为46 d,NH4+-N氧化速率达到4.99 mg/(h·g)(以N计),最终ρ(MLSS)达到5.43 g/L;R2的恢复时间为39 d,NH4+-N氧化速率达到4.61 mg/(h·g),最终ρ(MLSS)达到4.47 g/L;R3的恢复时间为48 d,NH4+-N氧化速率达到5.64 mg/(h·g),最终ρ(MLSS)达到5.16 g/L. 3个反应器均能长期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活性,使亚硝化稳定运行. 3个反应器中,R3恢复所需时间最长,但污泥活性最好; R1中的污泥活性较低,但是膜组件有效截留了污泥,达到了最高的ρ(MLSS).研究显示,通过厌氧预培养后转为膜生物反应器连续流运行的策略,可有助于污泥的极大保留及污泥活性的最大恢复.   相似文献   
77.
为了考察高效酶促进剂在养猪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功能,在养猪废水治理工艺的生化段SBR反应器进水中投加高效酶促进剂Accell.两套相同的装置平行运行的效果对比表明:投加Accell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增加溶氧效率,强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投加高效酶的装置对COD的去除可在SBR反应器基础上再减少40%以上,对NH3-N的去除可进一步再减少25%以上,对P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间歇曝气SBR与传统SBR处理养猪沼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IASBR)和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比值(COD/TN)和运行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约为2.2、氨氮负荷为(0.12±0.04)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97.2%±4.4%、81.5%±7.5%、88.5%±2.4%,优于SBR的78.3%±19.6%、79.8%±4.9%、86.6%±3.2%;当氨氮负荷提高至(0.18±0.02)kg·(m3·d)-1时,IASBR中的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略有降低,分别为92.4%±7.3%、77.5%±5.3%、86.4%±2.2%,但仍然优于SBR中的相应去除率78.1%±15.4%、61.8%±11.2%、81.8%±5.6%.在氨氮负荷为(0.20±0.01)kg·(m3·d)-1下,提高进水COD/TN至约3.0,则IASBR和SBR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较进水COD/TN为2.2时有显著提升,IASBR中氨氮、TN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2%、91.5%±2.9%和92.0%±0.9%,仍然高于SBR的90.2%±1.4%、83.0%±1.9%、90.2%±0.5%.总体而言,相较SBR,IASBR对TN和氨氮的去除更高效、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对养猪沼液等低碳氮比的废水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79.
在R1、R2和R3共3组气提式内循环序批式反应器中启动好氧颗粒污泥工艺,探讨在无选择压作用下有机负荷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其中,R1、R2分别以7 kg.(m3.d)-1和3 kg.(m3.d)-1的目标COD负荷直接启动,R3以1.5kg.(m3.d)-1逐步增加至3 kg.(m3.d)-1的递增COD负荷方式启动.结果表明,3组反应器在启动期中均能快速形成好氧颗粒污泥,但以目标负荷启动方式易使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通过对颗粒形成过程、粒径、性质以及胞外多聚物等指标分析,认为递增负荷的启动方式可有效抑制启动初期丝状菌污泥膨胀,且形成的颗粒更为稳定,生物降解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0.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课题组开发的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采用16S rDNA、PCR-T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反应器在不同阶段稳态下的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群落均呈现高度的多样性分布,优势菌群明显,群落结构差异性很大,且外反应室较内反应室具有更多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外室是水解酸化的场所,污泥在外室经过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后进入内室,内室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场所;从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期来看,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随着反应器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微生物种群之间通过协同和竞争作用,形成了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解释了TISTD反应器同时浓缩和消化的工作机理,并为其推广、应用及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