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成分分析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蒽酮反应、考马斯亮蓝、紫外扫描等测定结果表明,絮凝剂CBF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红外光谱扫描分析CBF中含有羧基,分别以-COO^-和COOH的形式存在.用凝胶色谱柱测其相对分子量为10^5-10^6.Zeta(ζ)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CBF与高岭土等无机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絮凝过程中存在架桥作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絮凝形态发现絮体结构密实,有利于絮体沉降.其絮凝机理为絮凝剂和高岭土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之后通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62.
以稻草秸秆为底物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稻草秸秆作碳源,采用两段式发酵工艺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首先通过纤维素降解菌HIT-3对稻草秸秆进行生物降解,再使产絮菌F2-F6利用秸秆糖化液替代葡萄糖制备生物絮凝剂,并定量分析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秸秆还原糖产率达到10.6%,纤维素酶活性最大为0.13U/mL,TOC含量不断增加,TN含量不断减少,纤维素降解菌株对稻草秸秆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生物絮凝剂絮凝率为90%.向秸秆糖化液中补加0.2g/L酵母膏调整发酵液营养比例,可使产絮高峰期提前,絮凝率达到95%.每t稻草秸秆可以制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44kg.  相似文献   
63.
研究利用甘蔗渣作为廉价原材料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并探讨其对城市污泥的脱水性能。按0.5%最佳接种量接种,并利用发酵罐进行批式发酵培养,培养60 h后的发酵液具有最佳絮凝效果,投加量为5.0 mg/L时较优,污泥脱水率从75.60%提高到84.2%,污泥含水率从95.82%降至76.21%。此时絮凝剂粗产量为1.16 g/L。培养108 h后,发酵液仍具有显著的絮凝效果,能使污泥含水率维持在76.81%左右。补料发酵实验表明,恒pH培养会抑制微生物分泌絮凝剂,最佳絮凝效果为72 h的发酵液,投加量5.0 mg/L,污泥含水率降至76.47%。通过补料以及不控制pH后,发酵液絮凝效果迅速上升,投加不同量的发酵液使污泥的含水率保持在76.22%~75.60%之间。综合来说,补料在能减少原料浪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4.
为了利用廉价材料规模化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以味精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质,对酱油曲霉的摇瓶连续培养和发酵罐连续培养进行了研究。摇瓶中以5%的接种量进行连续培养,最适温度在30~33℃之间,每6 h替换一次新鲜废水培养基,5次替换新鲜废水培养基后最大絮凝率仍达到97.8%。在发酵罐扩大连续培养中以5%的接种量接种后经过9 h预培养达到稳定生产絮凝剂后,以4 mL/min的补料流量进行连续培养,生产的絮凝剂产量达到2.392 g/L,且最大絮凝率为98.1%。生产36 h后对发酵系统中菌体进行稀释,使菌体量保持在50~200 g/L之间可持续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65.
利用鱼粉废水生产生物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下鱼粉废水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X4—1菌的生长状况、培养液pH值和絮凝活性变化,发现该絮凝剂产生于菌生长过程中的,培养基灭菌与否对菌合成絮凝剂的特性无大影响.与其它几种常用絮凝剂相比,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絮凝率达95%以上).发酵液经中速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作为絮凝剂样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低温储存170d内活性稳定,对土壤悬液和大肠杆菌悬液表现出良好的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66.
对一株链球菌发酵获得的絮凝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和提取,并应用DEAE-Sephadex A25,Sephdarose 4B凝胶色谱柱从发酵液中提取活性物质并纯化.通过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表征,初步推测了其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其中多糖含量(73%)、糖醛酸含量(20.6%)、多糖分子量为4.3×105,可能还有少量氨基或短肽结构.  相似文献   
67.
利用酱油酿造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LG5-1能够利用酱油酿造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pH及培养时间等条件对絮凝剂的产量及絮凝剂活性的影响,得到了以酱油酿造废水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GIL-1的最佳条件:100mL酱油酿造废水中加入2mL乙醇(75%)作为补充碳源,不需添加氮源,调节pH值至8.0左右,培养时间约为48h.获得的絮凝剂GIL-1具有较高的絮凝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能,低温储存200d,絮凝率仍可达76.3%.图5参19  相似文献   
68.
BFA-60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絮凝剂的菌株A-60,以其发酵液作为絮凝剂,取名为BFA-60.实验表明,BFA-60对各种菌悬液和固体悬浊液都有良好的净化效果.通过实际废水絮凝实验发现,该絮凝剂在污水处理行业及发酵工业的固液分离中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平红球菌所产发酵液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及发酵液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响应值分别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COD和氨氮去除率.实验分别拟合了关于絮凝率,絮体粒径,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33,0.8353,0.7819和0.8343,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3.7mL/L,PAC 49mg/L,pH值8.7,CaCl224mg/L, 反应时间15min,相应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分别为96.3%和0.67mm;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4.5mL/L,改性沸石12g/L,pH值8.3,CaCl216mg/L,反应时间55min,相应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9%和86.9%.  相似文献   
70.
废弃钻井液生物絮凝剂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渝地区废弃钻井液成分复杂,高COD,高色度的特点及现有的化学法、固化处理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微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液的思路。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N2的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CaCl2用量0.1%,pH7.0,絮凝剂用量1.0%的最佳絮凝条件。经现场配合筛选出的菌株对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COD去除率可达到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