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81篇 |
免费 | 1140篇 |
国内免费 | 32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88篇 |
废物处理 | 251篇 |
环保管理 | 2380篇 |
综合类 | 9340篇 |
基础理论 | 2154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2篇 |
评价与监测 | 876篇 |
社会与环境 | 1486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449篇 |
2021年 | 556篇 |
2020年 | 499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440篇 |
2017年 | 620篇 |
2016年 | 725篇 |
2015年 | 727篇 |
2014年 | 766篇 |
2013年 | 993篇 |
2012年 | 1174篇 |
2011年 | 1304篇 |
2010年 | 966篇 |
2009年 | 969篇 |
2008年 | 752篇 |
2007年 | 1146篇 |
2006年 | 1169篇 |
2005年 | 948篇 |
2004年 | 784篇 |
2003年 | 878篇 |
2002年 | 715篇 |
2001年 | 602篇 |
2000年 | 540篇 |
1999年 | 538篇 |
1998年 | 407篇 |
1997年 | 321篇 |
1996年 | 281篇 |
1995年 | 262篇 |
1994年 | 247篇 |
1993年 | 222篇 |
1992年 | 160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11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9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系统分析了辽河流域近十年社会经济和水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基于污染物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指标,建立辽河流域COD和氨氮环境学习曲线;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在现有治污水平下,辽河流域未来水污染物排放趋势及水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环境压力巨大。根据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新时期的污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克山县2003—2012年的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二氧化硫和总悬浮物颗粒物呈下降趋势,氮氧化物和降尘浓度变化不大;尘类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县区环境空气质量呈轻度污染,根据各年度的监测数据来看,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3.
主体功能区划通过主体功能划分的方式将开发和保护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复杂化过程中资源利用与目标实现之间亟需实现基本的定量核算关系。本文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试图探讨建立初步的主体功能核算关系,通过核算框架进行生产、生活、生态主体功能概算与比较。以京津冀主体功能区与水资源为例,对所设立的核算关系进行了验证与应用,并构造绝对与相对量指标量化京津冀主体功能量、功能水资源投入量与效率,进行了异空间尺度与异质性功能的比较,为以主体功能实现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工具。结果显示:①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当量因子法与水足迹测算的投入产出法,刻画了水资源对于地区主体功能的支撑作用。②利用功能总量与单位功能水资源投入量指标完成了异质性功能在异质性空间上规模、结构、相应水资源效率的比较。基于算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①本文构建的自然资源-主体功能核算关系框架能够有效衔接主体功能规划,定量核算能有效反映与评价资源对区域功能目标、经济开发活动的支撑作用。②区域资源配置存在相对功能实现的效率差异,可根据资源投入与功能产出之间的关系引导实现功能最大化目标的资源配置。合理、有效的量化手段能够推进主体功能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与落实的实际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用钢渣对含铬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钢渣粒度、用量、废水pH值和添加硫酸亚铁还原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酸亚铁还原处理后再用钢渣处理比单纯用钢渣处理的效果明显提高,采用钢渣/总铬质量比为40的100目钢渣处理经硫酸亚铁还原后的含铬废水,总铬和Cr6 去除率分别达79%和84%,采用钢渣柱进行的两级淋滤实验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工业上含铬废水处理的预处理段.处理后的废钢渣同工业铬渣一起进行水泥固化,标准养护20 d后固化体表面Cr6 浸出率、破碎至5 mm粒径以下和酸雨淋溶下的浸出液Cr6 浓度均符合安全标准,可作为普通建材或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10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edictors of sense of place dimensions: attachment to, dependence on,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lakeshore propert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ense of place can be conceived as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representing beliefs, emotions and behavioural commitments concerning a particular geographic setting. This view, grounded in attitude theory, can better reveal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erience of a place and attributes of that place than approaches that do not differentiat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conative domains. Shoreline property owners (N=290) in northern Wisconsin were surveyed about their sense of place for their lakeshore properties. A predictive model comprising owners' age, length of ownership,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days spent on the property, extent of property development, and 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was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 in dimensions of sense of place.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upported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sense of place in a context where there were moderate to high cor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place dimensions. 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were the biggest predictors of place dimensions, with owners' perceptions of lake importance varying in explanatory power across plac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106.
近10a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橡胶、茶园、咖啡和桉树等人工园林在云南省西南部西盟县大规模种植,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影响了种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西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修订了西盟县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结合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西盟县的耕地、园地、水域和乡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西南部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相互转化主要表现在林地和耕地转化为园地,而东北部表现在林地转化为耕地;(2)从时间上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10 a间净减少106.29×106元,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最高;(3)研究期内,只有食物生产服务有价值量的增加,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减少;(4)从空间上看,西盟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东北部和东南部高,西部、中部和东部低。力所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小幅度增加,其余乡镇均呈减少趋势。西盟县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整体生态效应下降。因此,西盟县的发展应该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园地,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生态效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7.
唐辉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 ,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 ,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 ,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 ,采取合理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 ,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以确保 2 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科学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可以更为合理地规划利用地球水资源。针对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减少问题,分别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检验,对1960~2012年间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期汉江上游20个地面观测站的降水、气温的年际和年内演化趋势进行了比较,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两个方面分析了入库径流减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弹性模型分别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度。结果表明:近年来丹江口入库径流的减少主要受春季和秋季径流减少的影响,在春季径流的减少总量中,气候变化的贡献度为67%,人类活动为33%;秋季径流的减少总量中,气候变化的贡献度为88%,人类活动为12%。气候变化是导致丹江口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坡改梯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0.
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效应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源诅咒"研究中自然资源度量指标选取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利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代替自然资源丰裕度和资源产业依赖度作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的解释变量。首先,在Krugman空间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测度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计算公式,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层面的数据,量化1999—2013年间资源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其排名情况和分布格局。研究显示:我国有15个省(区、市)存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这些地区大多位于长江以北,且均为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其次,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选取存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省(区、市)作为样本空间,并采用多种计量分析和检验方法考察资源产业空间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显示:1在模型整体估计中,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系数符号均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呈现负相关,符合"资源诅咒"的基本假设。2在模型分步估计中,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创新投入和制造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符合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关系;物质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可能是由于当地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较小,导致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增益效应小于其对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效应,进而阻碍区域经济增长;政府干涉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应明确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导向机制,进一步提升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强化行业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匹配,逐步提高自然资源生产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加快地区经济转型,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