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049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1760篇
基础理论   504篇
污染及防治   417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在厌氧消化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时,不但存在硫酸盐还原菌与产甲烷菌之间发生基质竞争的问题,而且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本文介绍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动力学方程,详细分析在厌氧消化条件下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重点阐述三种控制硫化氢毒性的方法:气体吹脱法、化学沉淀法和生物除硫法。  相似文献   
32.
Li G  Hu H  Hao J  Zhang H 《环境科学》2002,23(5):13-18
该研究以生物炭为过滤介质 ,探讨过滤塔降解气流中苯、甲苯的生物降解性能 .实验表明 ,在总有机负荷低于 3 5 0 g/ (h·m3)、停留时间 1 5~ 90s的实验条件下 ,滤塔对苯和甲苯混合气体有较好的降解性能 ,苯、甲苯的最大削减能力分别为 1 2 0 g/ (h·m3)和 1 5 0 g/ (h·m3) ,甲苯比苯更易被微生物降解 .滤塔中CO2 生成量随苯、甲苯降解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实验增长速率小于理论增长速率 .菌落分析表明 ,滤塔中微生物主要有真菌、杆菌、芽孢杆菌 ,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种 .根据吸附 生物降解机理 ,建立了VOCs去除模型 ,并予以验证 .  相似文献   
33.
IntroductionBiologicalremovalofammonia ,i.e.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processes,isthemosteffectiveandeconomicmethodfortreatingwastewaterwithhighammonianitrogenconcentration ,suchaslandfillleachate .Buttheleachatefrommaturedlandfillischaracterizedwithlowbiodegradablecarbonconcentration .Sothesupplementaryexternalcarbonsourcehastobeaddedtofacilitatedenitrification .Consequently ,theoperationalcostincreases(Carley ,1991) .Thereisnotonlyabundantorganiccarbon ,butalsoagreatdealofanaerobicandfac…  相似文献   
34.
生物砂滤池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在常规工艺前加生物预处理并取消预加氯时,砂滤池就成为生物砂滤池。与普通砂滤池相比其对有机物、氨氮和浊度的去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实验以珠江源水为水源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NO2--N和浊度的去除,在实验期间生物砂滤池出水高锰酸盐指数、NH3-N、浊度平均值分别为1.32mg/L、0.098mg/L、0.171NTU,其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的高锰酸盐指数、NH3-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52%、72.93%、64.45%,而砂滤池出水NO2--N几乎检测不出来。滤池进水与出水溶解氧的变化也证明了砂滤池中生物的存在,并且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5.
混凝沉淀-酸化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凝沉淀酸化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苯乙烯生产废水,通过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废水CODCr平均浓度为1160mg/L时,CODCr去除率为882%,出水水质稳定,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6.
钙镁磷肥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与水稻吸镉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酸性镉污染水田施用不同用量的钙镁磷肥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中交换态镉的分配系数随钙镁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9314);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的分配系数则呈显著正相关(r,0,9395)。而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与钙镁磷肥用量则呈显著负相关(r,-0.8853)。镉污染水田一次性投加高量钙镁磷肥后,可使土壤pH显著升高,交换态镉分配系数明显下降,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分配系数明显升高,导致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减少水稻植株的吸镉量。  相似文献   
37.
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运行效果和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对C1^-浓度平均6000mg/L的高盐度水产品加工废水,系统对COD、SS、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超过了88%、90%、85%,出水COD、SS、氨氮分别低于100mg/L、70mg/L、15mg/L,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8.
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地表水时,弱电压不但会刺激电活性菌的呼吸作用,而且会引起氧化胁迫导致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过量分泌.为确认在地表水处理中弱电压对膜污染和净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外加1.0 V直流电压(记为"BES系统")和无外加电压(记为"CK系统")的两组平行对照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经过50 d的运行,BES系统(36.1 kPa)相比CK系统(19.1 kPa)跨膜压差(Trans 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更为显著,膜污染更严重.电路电流、电极电势和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显示,随着装置运行,两系统生物膜逐渐稳定,并且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PS导致阳极电容增加.相比之下,BES系统产生了更多EPS,具有更高的阳极电容.水质指标显示,BES系统中比紫外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NH4+-N和PO43--P的去除增强但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减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EEM)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结果表明,BES系统膜池中产生了更多的生物聚合物,但腐殖质类有机物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EPS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测试结果证实,弱电压刺激了生物膜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氧化还原活性EPS的含量.对膜表面累积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试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多糖类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的累积是导致严重膜污染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9.
泸沽湖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泸沽湖有水生生物 133种。本文对其种群结构、数量作了调查 ,分析了特有种水生生物结构变化原因是不合理利用 ,应通过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特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40.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for ecological standard sett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index of biological respons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all pollution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n empirical model of plant productivity was taken as the dose response model for gaseous pollut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rees and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plants was used as the above mentioned index. The CO2 increas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was considered to potentially increase plant productivity and NO2 was estimated as neutral while being dangerous for plants as a chemical precursor of ozone or as a source of acidificatio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hronic O3 and SO2 levels for trees were estim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O3 is much more phytotoxic, as compared to SO2 , with a rather narrow range of permissible levels (27-33 ppb) which complicates it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