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7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安全科学   539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413篇
综合类   2080篇
基础理论   46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99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研究铝合金两种防护涂层在5%NaCl盐雾环境下的腐蚀疲劳性能。方法针对在两种涂层防护作用下的2024铝合金连接结构,开展实验室加速试验,采用"腐蚀环境-疲劳加载"交替循环的试验模式,得到铝合金两种防护涂层在5%NaCl盐雾环境下的腐蚀疲劳寿命值,对比分析涂层体系对铝合金连接结构的腐蚀疲劳寿命影响。结果 5%NaCl盐雾环境对于铝合金连接结构疲劳寿命有较大影响,相较于传统涂层,纳米涂层在5%NaCl盐雾环境下的防护效果更好。结论纳米涂层表面破坏后快速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有效提高涂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2.
泸沽湖特有水生生物的保护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泸沽湖有水生生物 133种。本文对其种群结构、数量作了调查 ,分析了特有种水生生物结构变化原因是不合理利用 ,应通过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特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53.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levels of air pollution for ecological standard sett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index of biological respons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all pollution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n empirical model of plant productivity was taken as the dose response model for gaseous pollut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rees and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plants was used as the above mentioned index. The CO2 increase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was considered to potentially increase plant productivity and NO2 was estimated as neutral while being dangerous for plants as a chemical precursor of ozone or as a source of acidification.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chronic O3 and SO2 levels for trees were estimat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O3 is much more phytotoxic, as compared to SO2 , with a rather narrow range of permissible levels (27-33 ppb) which complicates it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54.
对聚醚多元醇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吸附-UBF-接触氧化一氧化沟-吸附等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该类化工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关于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遗传学、酶学在环境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水治理学的开发与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为选择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运用生物循环理论建立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流工艺的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缺点,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要示是不完善的。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运有生物循环理论,设计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人良料在第1单元被套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2,H2O,NH^ 4,CH^-4等,除CH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它物质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氧气,在第1单元和第2单元增殖的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 ,是一种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国外被誉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进行工艺设计,通过生态平衡自我调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有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57.
IntroductionThedyeingwastewaterofwoolenmillcontainsalotkindsofpollutants,suchasacidicdyes,dispersedyes,mordantdyes,auxiliaries,saltsandsoon .Theeffluentsfrom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fortreatmentofthedyeingwastewaterofwoolenmillswithnormalbiologicalproce…  相似文献   
58.
生物法净化含NO_x尾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化纤厂废水处理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 ,采用生物法处理硝酸碱吸收后的含NOx 尾气。初步研究表明 :静态、动态培养驯化挂膜后 ,可见到短杆菌属的脱氮菌 ,在进气浓度、循环液pH值、液气比等一定的条件下 ,可获得较高的脱氮效率。生物法是净化含NOx 废气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9.
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厌氧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还原裂解作用,开发了以易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的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3100—3500mg/L,COD总/COD染化比值40,HRT3.0d下,COD去除率>80%,最低染化COD去除率>45%,色度去除率>85%;实验证实,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组分的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器内的污泥大多呈颗粒状;污泥活性和工艺性能可控制工艺运行参数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60.
镉对沉水植物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研究了重金属污染物镉对4种沉水植物(红线草,金鱼藻,黑藻和菹草)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子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镉能诱导沉水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沉水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破坏其抗氧化防御系统。镉对沉水植物的毒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建议以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作为沉水植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