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6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3353篇
安全科学   354篇
废物处理   239篇
环保管理   1034篇
综合类   6161篇
基础理论   867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871篇
评价与监测   493篇
社会与环境   465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92.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根本的方法是控制物料流失。本研究对炭素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进行物料平衡测算,确定各工序物料流失总量及污染物排放系数,提出减少流失、降低排污系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3.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_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可将污染源分解成污染要素,再分解为影响因子再分解为次级因子层,构造污染源评价的多层次评价结构模型,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再据确定的取值规则,以各因子层构成准则层,以各污染源构成方案层,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总排序权值,进行污染源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5.
浅议农业源和生活源对长桥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蒙自下游长桥海水质状况和主要污染源农业源、生活源的分析,提出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6.
张玉春  许积年 《环境工程》1995,13(4):37-39,30
用TOC总有机碳测定仪来鉴定污水和生活用水处理效果及污染指标是它的一项实际应用,而本义介绍的用来测定CO2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在对进口的TOC仪使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气体中总碳、总有机碳尤其是CO2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应用到实际测定中。  相似文献   
97.
在磁场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磁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中,考察了磁场处理对活性炭吸附苯、硝基苯、苯甲酸、氯苯和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磁处理能使非极性物质苯和极性较小的氯苯、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减小,而使极性较大的苯甲酸和有NO2基团的硝基苯的吸附容量增大.增大磁场强度能加强苯和苯甲酸的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8.
U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Lake Abitibi Model Forest (LAMF),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arbon storage during 1990–2000, and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of the carbon budget for LAMF's ecosystems. As well, it provided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local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ecological and carbon-based indicators and monit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Temporal and spatial carbon dynamics were simulated at the landscape level using ecosystem model TRIPLEX1.0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imul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carbon storage in forest biomass and soil were compared with field data and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for Canada's boreal for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mulated NPP ranged from 3.26 to 3.34 tC ha−1 yr−1 in the 1990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ange measured during the Boreal Ecosystem-Atmosphere Studies (BOREAS) in central Canada. Modeled NPP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density of total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125.3, 111.8, and 106.5 tC ha−1 for black spruce, trembling aspen, and jack pine in the LAMF ecosystem,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ed land was estimated at 154.4 tC ha−1 with the proportion of 4:6 for total biomass and soil. The analysis of net carbon balance of ecosystem suggested that the LAMF forest ecosystem was acting as a carbon sink with an allowable harvest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99.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0.
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针对装置区噪声污染严重这一现状,积极开展噪声源防治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噪声综合治理,提高了化肥厂噪声合格率,改善了厂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