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19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31.
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隧道岩爆灾害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爆灾害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已经成为硬岩隧道勘测设计及施工组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岩爆控制领域已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但这些进展主要是建立在岩石静力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据此提出的大部分措施的控制效果还不甚理想,与从根本上控制岩爆还有较大距离.完整硬脆性岩体、较高地应力和一次或多次动力干扰应该是岩爆发生的3个必要条件,岩爆控制应综合考虑动-静应力的耦合效应.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岩爆控制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还缺乏深入研究.开展基于动-静应力耦合的深埋长大隧洞岩爆灾害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2.
地应力环境与围岩力学属性是隧道工程中引发岩爆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为了研究黑石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灾害的潜在威胁及其表现规律,通过对岩爆里程段的现场采样、运用Kaiser效应法测量原岩应力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探讨了工程区内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及其破坏规律,并基于强度理论和冲击能指标分析了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方式。分析得知,该工程区内岩爆的潜在威胁较大,尤其是测点1和测点2处发生强岩爆的可能性最大,须在工程开挖过程中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33.
油页岩地下开采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页岩巷道围岩的流变特性,采用岩土SJ-1B三轴蠕变仪对油页岩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油页岩非线性蠕变方程。根据上述非线性蠕变方程,以吉林桦甸油页岩矿一井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对不同支护强度和应力状态下的蠕变变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蠕变具有非线性,控制油页岩巷道围岩过量变形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以及适当提高锚杆、锚索的初始预应力。本文为有效控制油页岩开采时巷道围岩的有害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4.
用废杂铜制备碱式碳酸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杂铜为原料,用稀硝酸浸出硝酸铜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碱式碳酸铜粗品,漂洗后得到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实验结果表明,废杂铜与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反应,开始比较平缓,后期反应剧烈,有少量红棕色的NO:生成,采用碱液吸收方式处理生成的NO:可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碳酸氢钠与硝酸铜进行合成反应,反应温度50~80℃,反应液pH6.5~7.0,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5%-56%,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35.
分析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碳酸盐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并对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36.
为了研究铀矿山采掘作业低频振动对高温铀矿围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选取南方某铀尾矿砂、石英砂等原材料制备类铀矿岩试块,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0~40 Hz与30~50℃两种因素条件下共计25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因素测量条件下低频振动与高温加热对试块的氡析出率均有提升作用,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氡析出率会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 Hz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在低频振动与高温持续加热耦合作用下,氡析出率变化呈三维立体曲面,在曲面振动频率30 Hz、试块测量温度为50℃位置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试验结论可为铀矿井氡防护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7.
针对华丰矿巨厚砾岩断裂会对采场造成冲击地压灾害且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1411工作面回风巷的现象展开研究,并采用区域动力规划方法对巨厚砺岩断裂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围岩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提出工作面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形式的方案。同时,由于巷道布置形式的优化造成覆岩离层分区发生变化,为进一步通过控制砾岩的断裂运动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提出覆岩离层注浆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案后1411工作面回风巷上方为上区段采空区垮落的矸石,吸收了绝大部分砾岩断裂产生的能量,改变了1411工作面回风巷发生冲击地压的现象。从注浆效果来看,有效控制了砾岩运动及其引起的地表下沉,大幅度节省了注浆钻孔工程量。  相似文献   
738.
Biogas production from anaerobic diges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last yea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mainly due to its local scale disposition and to its potential on greenhouse gase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Biogas can be used as fuel for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s (CHP), in particula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CEs). In recent investigations, fuel cell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lternative CHP systems.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wo different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are compared: a 1.4 MW class MCFC system, running on pipeline natural gas, and an in situ ICE, running on biogas. In the first case, biogas is considered as a source fuel to obtain upgraded gas to be injected in the natural gas grid. In such scenario, the location of the fuel cell power plant is no longer strictly connected to the anaerobic digester site. Several energy balances a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different upgrading techniques and different biogas methane/carbon dioxide ratios.  相似文献   
739.
特殊地形地貌区燃煤电厂灰场防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环评实例,介绍了位于特殊地形地貌区燃煤电厂灰场的防渗对策,主要包括位于风化灰岩区、喀斯特地貌区和湿陷性黄土区灰场的防渗措施,从而为特殊地貌区灰场周边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0.
基于均生函数模型的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煤岩变形破裂过程电磁辐射信号的变化规律,表明非接触电磁辐射法能动态预测冲击矿压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在非接触电磁辐射法动态预测冲击矿压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均生函数模型,利用电磁辐射监测仪测定的现场工作面电磁辐射信号时间数据序列,通过逐步回归筛选时间序列构造一个均生函数方程;利用该方程预测预报未来电磁辐射信号的发展,并与现场测定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误差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6.71%左右,且距平趋势正确率均达到了60%,证明该模型与电磁辐射预测方法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冲击矿压以及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