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210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降低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大块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深孔爆破落矿大块率是矿山凿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中大块产生位置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炸药单耗、孔网布置、装药结构、堵塞长度、微差间隔、起爆方式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的规律;提出地下矿深孔爆破落矿中通过优化爆破参数降低大块率的技术措施。该优化技术措施主要有:减少地质构造对深孔落矿的影响,合理确定炸药单耗的方法,使用大孔距小抵抗线落矿技术,采用多种装药结构技术,采用多排微差起爆技术,加强深孔的施工管理和加强爆破施工的现场管理。这些措施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2.
潮湿巷道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矿井风流与围岩热湿交换理论的研究,提出理论上更可靠的风流温、湿度计算方法,编制了模拟解算矿井风流与围岩热湿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解算出潮湿巷道风流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通风时间、湿度系数等参数对风流温度及湿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沿风流流动方向,风流温度及湿度不断增加;巷道风流温度及湿度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通风时间越长减小的幅度越小;围岩壁面湿度系数对风流温度及湿度的影响较大,其他参数不变时,壁面湿度系数越大,风流温度越小,风流湿度越大。  相似文献   
73.
本文根据覆岩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开采引起的覆岩冒落和地表沉陷机理进行了研究。即首先是岩层离层与弯曲,接着岩体移动,从而导至上覆岩层冒落,出现地表沉陷,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74.
Abstract: Chlorophyll analyses of both laboratory cultures and natural aquatic samples were unaffected by the use of magnesium carbonate. Equal volumes of the samples (at various pH values) were pipetted onto 0.45 micrometer filters with and without magnesium carbonat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filtered sample and those frozen for specified times. In all samples teste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either in the retention of algae or in the stability of chlorophyll over the time period and pH range tested.  相似文献   
75.
基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力学参数变化理论的分析研究,建立卸荷岩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运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岩体进行一维卸荷数值仿真研究。根据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成果得到岩体力学参数与主卸荷方向累计开挖卸荷量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岩体开挖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变形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呈现出随开挖卸荷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征,随卸荷量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但它们不是从初始值一直减小到零,而是随卸荷量的增大减小到一定的量值后,岩体的裂隙张开、结构面的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岩体的力学参数保持一定的量级不再减小。  相似文献   
76.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Q分类系统,应用Monte-Carlo模拟技术,研究了岩体质量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视Q分类系统中各单因素取值为随机变量,建立了各单因素取值概率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抽样计算,可获取所评价岩体实际Q值小于设计所采用Q值的概率;通过对比分析Q值累计曲线和岩体质量分布图,可得到任意Q值对应的风险概率,查清岩体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等级以及每个质量等级所占百分比的情况。本文研究成果已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7.
In the crystalline rocks of the Canadian Shield, geochemical conditions are currently reducing at depths of 500-1000 m. However, during future glacial periods, altered hydrologic conditions could potentially result in enhanced recharge of glacial melt water containing a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O2). It is therefore of interest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naturally-occurring redox reactions, that may control O2 ingress. In this study, the reactive transport code MIN3P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2k factorial analyses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olling oxygen migr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fractured crystalline rocks. Scenarios considered are based on simplified conceptual models that include a single vertical fracture, or a fracture zone, contained within a rock matrix that extends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to a depth of 500 m. Consistent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Fe(II)-bearing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the fractures (i.e. chlorite) and the rock matrix (biotite and small quantities of pyrite). For the parameter ranges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single fracture case,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controlling dissolved O2 ingress are flow velocity in the fracture, fracture aperture, and the biotite reaction rate in the rock matrix.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the fracture zone simulations are flow velocity in the individual fractures, pO2 in the recharge water, biotite reaction rate, and to a lesser degree the abundance and reactivity of chlorite in the fracture zone, and the fracture zone width. These parameters should therefore receive increased consideration during s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the formulation of site-specific models intended to predict O2 behavior in crystalline rocks.  相似文献   
78.
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在岩体滑坡的稳定性计算中是最重要的参数,也是最难以确定的。基于岩体抗剪强度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随机变量这一认识前提下,本文以西柏坡“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旧址滑坡为例提出了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获得的抗剪强度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分析方法是获得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最经济、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为弥补现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建立了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通过构造一种新的关联函数,解决了因传统的物元可拓模型的关联函数是一个分段函数而存在的不便于计算的缺陷,以及评价指标间的互不相容性问题,拓宽了物元可拓法的应用范围。将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应用于某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样本1、2、5属于Ⅱ级(较稳定),样本3、4属于Ⅰ级(稳定)。通过将其评价结果与传统可拓法及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地质情况更为吻合,准确度更高,能够反映各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0.
德兴铜矿不同年份废石产酸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在长期堆积过程中氧化产生的酸性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实验选取德兴铜矿1、5、10和20年废石进行产酸规律研究,静态评价结果显示,4种废石均有产酸潜势,且除1年废石以外均已产酸.为期9个月的动态评价结果表明,4个年份的废石pH均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检出离子主要为氟化物、Cu2+、Zn2+、SO2-4、Fe3+.1年废石在整个实验进行中并未产酸,5、10年废石产酸稳定,20年废石产酸缓慢,可推断废石的产酸过程为:不产酸-高速产酸-稳定产酸-产酸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