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为保障液化天然气(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提出一种基于LNG船舶碰撞事故概率和风险的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宽度界定方法。该方法以船舶碰撞概率模型、船舶碰撞损害模型和LNG池火危害模型为基础,计算LNG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事故概率和风险,并根据其分布特征,结合事故概率与风险可接受标准,定量界定LNG船舶移动安全区的宽度。研究表明,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宽度与通航水域交通流分布、事故船舶的排水量、航行速度等相关。在水上交通管理应用中,可根据LNG船舶及应用水域交通的实际情况确定LNG船舶进出港航行移动安全区的宽度。  相似文献   
122.
悬浮生物膜载体强化氨氮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斌  祁佩时 《环境科学》2006,27(12):2502-2506
为了缩短氨氮降解时间,提高氨氮转移速率,利用新型悬浮载体对氨氮降解进行了研究.将生物膜培养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运行条件,提高了膜上硝化菌的附着量,在载体上培养形成了以丝状细菌为附着体的蜂窝状微生物薄膜,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基质的转移,为硝化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试验在pH值7.8~8.2,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在曝气90min时,氨氮从78 mg/L降解到2 mg/L以下,COD从140~300 mg/L降解到50mg/L以下;在曝气180min时,氨氮浓度从80~130 mg/L降解到3.5 mg/L以下,COD浓度从150~350 mg/L降解到46 mg/L以下.试验实现了同步去除COD和氨氮,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缩短了氨氮的降解时间,提高了氨氮降解速度.从微生物学和动力学理论对悬浮生物膜载体高效的氨氮降解和硝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The use of petroleum coke as fuel in a 10 kWth chemical-looping combus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sts were made in a 10 kWth chemical-looping combustor with a petroleum coke as the solid fuel and the oxygen carrier ilmenite, an iron titanium oxide. The fuel reactor is fluidized by steam and the oxygen carrier reacts with the volatiles released as well as the gasification intermediates CO and H2. A constant fuel flow corresponding to a thermal power of 5.8 kW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fuel reactor and a total of 11 h of operation was reached.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circulation and carbon stripper operation on solid fuel conversion, conversion of gas from the fuel reactor and CO2 capture were investigated. The actual CO2 capture ranged between 60% and 75% while the solid fuel conversion was in the range of 66–78%. The low values of solid fuel conversion reflect loss of char due to low efficiency of the fuel reactor cyclone. The incomplete conversion of the gas from the fuel reactor is expressed as oxygen demand. The oxygen demand corresponds to the fraction of oxygen lacking to achieve full gas conversion and was typically 25%, due to presence of CH4, CO and H2 from the fuel reactor. Typical ratios of CH4, CO and H2 over the total gaseous carbon from the fuel reactor are respectively 5, 10 and 25%. Low loss of non-combustible fines from the system indicates very low attrition of the oxygen carrier.  相似文献   
124.
125.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带来人文精神的匹配升华,新生代大学生无法和社会历史融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应使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输送给学生口语交际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双重养分。  相似文献   
126.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厌氧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少,结构紧凑,维护管理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介绍生物脱臭的应用及其原理;并以自采的泥炭为载体,以硫化氢氧为试验气体,进行原始泥炭以及经过各种处理后泥炭臭性能的对比试验,由试验证明泥 一种比较理想的脱臭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8.
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腐解产物对污染土壤中芘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化120 d初始浓度为20 mg·kg-1的人为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玉米芯腐解产物(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对污染土壤芘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解产物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土壤中芘的快速解吸分数,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中芘的解吸率.腐解1 d和120 d非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20.0%分别增大到81.8%和84.5%;腐解1 d和120 d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约40.0%分别增大到89.6%和88.5%.2与未腐解玉米芯吸附量相比,腐解1 d和120 d的玉米芯对芘的吸附量分别增大了9.4和16.6倍.而腐解1 d和120 d后获得的水溶性产物能够使XAD-2树脂吸附量增加1.5和3.1倍.以上结果表明固定化材料可以通过吸附或活化作用促进土壤残留污染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9.
活性炭在中高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本文研究活性炭在中温(38℃)和高温(50℃)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效果及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能显著促进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中、高温试验组(添加活性炭)的累积产甲烷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和96%;DGGE的结果显示,高温试验组(添加活性炭)和对照组(未添加活性炭)的发酵液中的优势细菌菌群分别是Clostridiale bacterium和Bacillus,中温对照组发酵液和中温试验组发酵液未发现明显优势菌种.添加活性炭分别有利于氢营养型的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 concilii strain)和乙酸营养型的醋酸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acetivorans strain),在中温、高温试验组的发酵液中形成优势古菌菌群.中温试验组活性炭载体上的优势古菌菌群为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 concilii strain),而高温试验组活性炭载体上的优势古菌菌群主要为甲烷八叠球菌嗜高温菌属(Methanosarcina thermophila strain).  相似文献   
130.
电磁-好氧MBR降解印染达标尾水中微量萘、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栋  刘永  邓志毅  陈思莉  翁威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73-2978
采用新型电磁-好氧膜生物反应器(Electromagnetic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EMAMBR)处理达标印染尾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萘、菲,比较了好氧MBR(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电-好氧(Electric 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和EMAMBR 3种体系的降解效果,探讨了电流强度、HRT和初始pH对EMAMBR降解尾水中萘、菲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萘、菲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与其它两个体系相比,EMAMBR对尾水中萘、菲的平均去除率可提高30%~60%;适当增加电流强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均能提高对萘、菲的处理效果;在电流强度I、尾水pH和HRT分别为20 mA、6.5~7.5和4 h条件下,EMAMBR对尾水中萘(2.77~4.75 μg·L-1)和菲(2.0~8.0 μg·L-1)的降解率均在75%以上,出水中总PAHs浓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萘的降解是由水杨酸途径,菲的降解则是由邻苯二甲酸和水杨酸两种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