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4篇
  免费   1791篇
  国内免费   5445篇
安全科学   2879篇
废物处理   231篇
环保管理   2874篇
综合类   13699篇
基础理论   2844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759篇
评价与监测   1298篇
社会与环境   1981篇
灾害及防治   1284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1026篇
  2020年   960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989篇
  2016年   1115篇
  2015年   1161篇
  2014年   1094篇
  2013年   1319篇
  2012年   1649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266篇
  2009年   1217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1443篇
  2006年   1375篇
  2005年   1134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632篇
  1999年   582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14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on their exhaust 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 rate of gasoline passenger car was investigated in Bangkok based on the actual measurements obtained from a test vehicle driving on a standard chassis dynamometer. A newly established Bangkok driving cycle (BDC) and the European driving cycle (EDC) which is presently adopted as the legislative cycle for testing automobiles registered in Thailand were used. The newly developed BDC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driving characterist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real on-road driving tests along selected traffic routes.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road routes for real driving tests is also introduced. Variations of keyed driving parameters of BDC with different driving cycles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C and CO emission factors of BDC are almost two and four times greater than those of EDC,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n the NOx emission factor is small, the value from BDC is still greater than that of EDC by 10%. Under BDC, the test vehicle consumes fuel about 25% more than it does under EDC. All these differences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idle periods and higher fluctuations of vehicle speed in the BDC cycle.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exhausted emissions and fuel consumption of vehicles obtained from tests under the legislative modal-type driving cycle (EDC)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ctually produced under real traffic conditions especially during peak periods.  相似文献   
62.
通过测定长江口滨岸9个典型采样点上覆水与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分析其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枯季上覆水中PAHs浓度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988 ng/L和1 727ng/L;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也为枯季高于洪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 154 ng/g和605 ng/g;Phe是水和沉积物中PAH的主要成分.温度是控制上覆水中PAHs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而有机碳(OC)与碳黑(SC)则控制着沉积物中PAHs的富集;长江口滨岸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输入影响了PAHs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河口滨岸PAHs来源的复杂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滨岸水-沉积物间的PAHs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该区生物造成潜在不利影响.其中,上覆水中个别PAH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已达到欧美等国生态毒理评价标准或超过了美国EPA水质标准,BaP浓度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浓度;表层沉积物中部分PAH化合物的含量超过了ER-L值和ISQV-L值.  相似文献   
63.
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中元素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用同步辐射X荧光光谱分析了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0.028 7~2.40 μm)中元素粒径分布、质量中值粒径、元素相关性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Ca、Ti主要分布于粒径>2 μm的颗粒物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33,富集因子在0.1~3.2之间,且与粒径无明显关联,主要来自土壤扬尘等自然来源.V、Cr、Mn、Ni、Zn、Cu、Pb、Cl、S等元素主要分布在0.1~1.0 μm颗粒物中,质量中值粒径在0.56~0.94 μm之间.V、Cr、Ni、Cu、Zn、Pb显著富集,且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其中Pb在超细颗粒物(<0.1 μm)中的富集因子达2 023.7~2 244.2,远大于在细颗粒和 PM2.5中的富集程度.这些元素主要来自燃油、燃煤、冶金和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污染.Fe在>0.2 μm颗粒物中分布较均匀,质量中值粒径1.3 μm.除了局部污染源,远距离传输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图像法和沉降柱法分别研究了A2/O工艺中好氧污泥絮体的形貌、粒度分布、低维分形维数和沉降速率、有效密度、空隙率以及质量分形维数,并尝试探讨了上述相关性质与这些污泥宏观操作性质(沉降、压缩、脱水和稳定性)相关的各种理化指标以及胞外高分子物质(EPS)的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污泥絮体呈现不规则的形貌,表面具有空隙.其有效密度一般随着其粒径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隙率和沉降速率却呈现与有效密度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些均表明了污泥絮体的分形结构的存在.2次所采集的污泥絮体的中位直径分别为248.81、332.86μm,有效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040、0.0072g·cm-3,自由沉降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67、4.79mm·s-1,空隙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94、0.89,一维分形维数分别为1.03、1.19,二维分形维数分别为1.64、1.84,采用基于Logan经验公式的有效密度-最大直径的双对数关系确定的质量分形维数分别为1.74、2.29.尽管第2次所采集的污泥絮体较为密实,但其表面粗糙程度却比第1次的低.此外,研究中发现絮凝能力较高或负电荷较高的A2/O好氧污泥絮体具有高的SVI和ZSV值;分形维数较低...  相似文献   
65.
长三角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重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并结合相关行业统计数据和污染物排放因子,对2004年这两个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论如下:长三角地区火电行业2004年SO2、烟尘、NOX和燃煤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49.2×104t、21.1×104t、87.6×104t和13.7t。2004年江、浙、沪三地水泥行业共排放工艺粉尘76.2×104t,其中PM10为70.1×104t、PM2.5为45.9×104t,气态污染物SO2、NOX、CO和氟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2.4×104t、49.5×104t、247.9×104t和7.4×104t。并对长三角地区电力和水泥行业的污染控制问题提出一些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66.
水源事故的频发会对城市供水系统产生威胁,有必要针对供水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针对水源事故频发及高发因素定量甄别研究,筛选统计了国内近20年来1 900多起水质突发事故案例,梳理了触发水源水质污染的多种因素,通过构建水源水质安全事故树和贝叶斯网络进行了相互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源污染事故主要因素贡献为依次突然排放(0.466)、污染长期累积(0.242)、交通事故(0.109)等;采用贝叶斯网络计算进行验证,其结果与事故树方法一致性较好。该方法有助于水源污染防控工作中风险点甄别和排序,可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7.
为评估2010—2019年成都市机动车防控措施的减排效果,以2010年为基准年,采用排放清单法计算了各减排措施下2019年的减排量,对比分析了4种控制措施的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成都市机动车排污总量逐年下降,2019年PM2.5、NOx、VOCs、CO、SO2和NH3的排放量分别为0.27×104、4.63×104、1.70×104、28.99×104、0.21×104和0.45×104 t,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中重型货车对PM2.5和NOx贡献最大,小型客车对VOCs、CO、SO2和NH3贡献最大;措施中加严标准的综合减排量最大,重点减排车型为小型客车、轻型货车、公交车等,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量分别为0.14×104、2.27×104、1.29×104、6.77×104、0.07×104和0.38×104 t;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对小型客车和摩托车的减排效果显著,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量分别为0.04×104、0.81×104、0.38×104、2.55×104、0.05×104和0.04×104 t;淘汰高排放车辆对小型客车、轻型货车等的减排较明显,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放量分别为0.13×104、0.98×104、0.34×104、2.62×104、0.01×104和0.007×104 t;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重点减排车型为出租车和公交车,虽然可有效减少PM2.5、NOx的排放,但VOCs却有小幅增加,2019年6种污染物减排放量分别为0.12×104、0.62×104、−0.13×104、0.30×104、0.004×104和0.000 5×104 t。  相似文献   
68.
实行年度目标考核是促进监测工作发展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为监测站的改革和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的方式、方法及实施后所取得成效的介绍 ,为监测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9.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70.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类水标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CODCr和BOD5总体去除率分别达到35.2%和44.3%,对尾水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9%、45.9%、48.3%.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不同单元对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潜流湿地单元对尾水中CODCr和BOD5及其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去除效率较高.试验期间,由于藻类滋生,表流湿地单元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去除效果明显降低,藻类被打捞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处理单元取样点的水样三维荧光光谱均出现4个明显的荧光峰.人工湿地各单元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较高,类富里酸物质含量较低.人工湿地对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