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2.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此次冰冻灾害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冰冻灾害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强度大。"拉尼娜"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为此次持续的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在此背景下欧亚大气环流的持续稳定则是此次湖南持续低温雨雪灾害的直接原因。通过对这次冰冻灾害的成因分析,得出了冰冻预报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级气象台站如何做好预报预警服务的基本思路,为冰冻灾害天气的准确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参考,对各级台站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北京地区SO2、NOx、O3和PM2.5变化特征的城郊对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刘洁  张小玲  徐晓峰  徐宏辉 《环境科学》2008,29(4):1059-1065
2006-01-01~2006-12-31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和城区宝联环境观测站连续观测了SO2、NOx、O3和PM2.5的浓度,分析了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的差异,并结合风向讨论了城区污染对于大气本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Ox、SO2浓度在采暖季城郊差异最大,城区是本底的4~6倍,城郊O3有一致的浓度变化.本底站PM2.5在4、5月达到100μg/m3以上,是年平均的2~3倍;②NOx和SO2的日变化在城区表现为双峰型,在09:00前后和22:00前后形成高值,郊区表现为单峰型,在22:00前后出现高值.郊区O3的日变化峰值滞后于城区大约2 h.PM2.5日变化规律表现得较不规则;③西南风条件下本底各污染物浓度明显受城区输送影响而升高,东北风条件下干洁气团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4.
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不同区域内小麦、西红柿、白菜和土壤中B(a)P含量的空间一时间分布及大气、土壤与粮食、蔬菜中B(a)P含量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和蔬菜中的B(a)P主要来自大气污染的“贡献”,土壤中的B(a)P的含量也直接影响粮食和蔬菜中B(a)P的含量。当小麦子实中B(a)P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并不随土壤中B(a)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5.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使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在有效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方面得以广泛应用,介绍了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概念,针对电子产品,论述了环境应力筛选典型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加电检测的原则、筛选度和故障率的计算、筛选中暴露的典型缺陷等。提出了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一般程序和一些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炼化企业闭路循环水系统腐蚀的原因,并以大庆石化公司所属化工一厂为试点,筛选了合适的缓蚀药剂,并经现场应用,达到了实用、经济、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王新 《环境科学》1992,13(3):86-88
主要研究了土类、母岩,质地、有机质、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等不同土壤环境因子对大连市土壤中汞背景值的影响,通过各环境因子变异系数的计算得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母岩。给出了大连市土壤中汞的自然背景含量。分析表明,大连市土壤汞背景值偏高是由于母岩的不同及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8.
空气提升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6,17(6):9-12
进行了空气提升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液体内循环速度,有机的降解动力学,载体表面生物膜脱落与增工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循环生物硫化内不速度分别与反应器高度及升流区表观气速ug0.5次方成正比,当内循环流量很大时,反应器可视为CSTR;生物膜的脱降率分别与ug及膜厚δ的次方,载体数量的2/3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99.
1996-07-08,中美联合考察队成功地考察了希夏邦马地区达索普冰川,并提出了一支20m长的冰芯,这支冰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芯。对资料分析发现离子含量变经显示强烈的周期性变化,反映了季节变化的特征。离子浓度高低变化将指示气候的冷暖变化,并与δ^18O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0.
对"有毒重金属"实施2种总量控制监管方式的利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傅国伟 《环境科学》2012,33(12):4428-4433
首先,必须明确认定:对第一类污染物实施《源头总量控制》是污控执法和促进经济结构改革的保证条件.这种监管方式自2008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公布以来,更具有其切实实施的可行性.《源头总量控制》与《水环境总量控制》两种监管方式既是各自独立、缺一不可,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关系,目前一些地方的规划管理者模糊和混淆了两类污染物和两种监管的内容和方式,笼统以《水环境总量控制》来监管所有污染物,丢弃了《源头总量控制》,使本应严加管理的饮用水水源地丧失了控制第一类污染物的能力.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水质指标与我国实际的水环境背景值有很大差距,存在着"放宽允排量"和"价态转化引发危害"的问题;以一个10 t电解铅的企业为例,证明两种监管方式的铅允排量相差甚大.总之,把第一类污染物与第二类污染物统一实施《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将带来众多的危害,应当严格实施《源头总量控制》与《水环境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