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FAO生产潜力模型中基本参数的修正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用美国Licor -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黄淮海主要作物叶片光合进行了测定 ,建立了较强机理的冠层光合模型 ,模型时间积分为瞬时尺度并充分考虑了株型对冠层光合的影响 ,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 ,对deWit在1965年用数值模式计算出的、目前仍在国内大量使用的FAO生产力模型中最基本的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 ,发现FAO生产力模型中基本参数对黄淮海地区而言存在较大偏差。文中重新给出了冬小麦、夏玉米两种作物冠层CO2 日总同化量随纬度分布表 ,为以后更准确地计算中国不同作物生产潜力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型参数 ,同时文中也阐明了作者对国内生产潜力研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质气候层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元帅系苹果定位试验的品质测定资料,分析研究了苹果品质(含糖量、含酸量、硬度等)与海拔高度及其垂直气候层带的关系,认为我国渭北黄土高原海拔1000—1500m 范围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是全国苹果品质最佳的优质气候区。这一层带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适宜于发展优质苹果生产和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Climatic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effect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39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a warming of about 0.23℃ for the annual temperature has been noticed from 1951 to 1989. The warmings of about 0.78 ℃ in winter and 0.34 3℃ in spring have been shown. It is also presented that a cooling of about -0.27℃ in summer has been indicated. The bigger cities are warmer than smaller cities in China. The dried trends i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last 39 years were presented.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obviously in summer all over China. The bigger cities were drier than smaller cities.  相似文献   
14.
Climatic change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natural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y influenced on climatic changes. The observed data could not only show the effect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Several simulated results as simulated by the GCMs induc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s in China .have been analysed. It is shown that an obvious warming of about 3-6℃ in winter and 2-5℃ in summer in China as simulated by the GCMs induced by doubling CO2 have been found. There are getting drier or wetter regions in China due to doubled CO2 as simulated by most of models.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e observed data in China, some simulated results are able to be believed. The GCMs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al areas.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土地现实生产力分析和作物潜在生产力估算入手,借助IBM-PC计算机,通过土地资源生产力评价的 MFICA 模式和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的建立,初步框算了定西县1990年、2000年,2025年以及2050年之后的区域农业生产力及其土地资源承载力,进尔阐释了该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及其土地-粮食-人口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为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天津市区1959~1994年共计36a逐日实测总辐射资料,建立了用其它气象要素(日照百分率及空气湿度)估算不同尺度(年、季、月、旬、候及逐日)太阳总辐射量的系列经验公式,其平均拟合精确度可达90%~97%。  相似文献   
17.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海南岛自然优势出发,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产量与水的关系》中介绍的气候生产潜力的农业生态方法: 计算了海南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从海南岛水稻生产和人口的现状出发,采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预测模型:计算和探讨了当前和未来水稻生产的人口承载量问题。试图揭示水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为全岛水稻的产、销、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Subsidence is a primary factor governing marsh deterioration in Mississippi River deltaic plain coastal marshes. Marsh surface-water level relationships are maintained primarily through soil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inorganic sediment input.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maintaining marsh elevation in a brackish Spartina patens marsh. Measured rates of soil organic accumulation were compared to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and soil respiration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 at the study sites.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plant biomass production to soil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in maintaining viable Spartina patens marshes in sediment-deficient coastal environments. The role of Mississippi River freshwater reintroduction in maintaining conditions for organic accre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新疆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涛  杨莲梅 《灾害学》2003,18(1):47-52
应用1980—2001年的6h降水量资料和雨量时程方程,首次给出了新疆地区强对流暴雨的划分标准;分析了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特征、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变化趋势和概率分布模式;发现,20世纪90年代强对流暴雨次数有明显的增加,Poisson分布拟合强对流暴雨频率分布尚好,还计算了各地每年(雨季)强对流暴雨发生n次以上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