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0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488篇
安全科学   1015篇
废物处理   117篇
环保管理   373篇
综合类   1511篇
基础理论   28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97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22.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23.
含钒石煤烧渣的稳定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钒石煤烧渣稳定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石灰为稳定剂与烧渣相混合进行稳定化处理,渣中的水溶态钒转化为钒酸钙沉淀而降低毒性。浸出试验表明,水中钒浓度〈5mg/h,并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4.
在探讨了抚仙湖富营养化治理思路和综述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入湖河道治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认为复合型湿地工艺较为适应入湖河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5.
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一直未建立,环保部门也缺乏系统性评价参数对电厂等在煤煤过程中有害元素排向大气的释放量进行监测估算。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为外文)的基础上,认为评价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参数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数据C、H、O、N、无机硫,有机硫,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在燃煤过程中),洁净能力,淋滤力,矿物质,有机化学特征,煤炭学特征,并对煤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方法进行探讨,如果上述各参数的数据被全面提供,并据此数据作针对性的抑制措施,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必将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26.
中国能源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能源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如此的能源现状已造成大气环境煤烟型严重污染。我国从石油输出国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实施的“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采用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气环境免遭污染,即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27.
不同气氛下燃煤SO2的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立式管状电加热炉上对合山高硫煤在不同的气氛、温度以及Ca/S比的条件下进行了动态燃烧实验,对收集的气体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讨论了CO2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SO2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O2气氛对煤燃烧过程中硫的释放以及石灰石的固硫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高于900℃以后,较之空气气氛下,无论是否存在钙基固硫剂,其它三种02/C02气氛下S02的排放量都比较低,且在不同C02浓度下,温度对S02的排放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28.
淮北煤中12种有害微量元素在煤及其灰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U, V)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n×10 6到n×10 5数量级范围内,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与全国和华北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除Mn低于全国和华北的平均值外,As、Co、Mo、Sb、Th、U与之相近,而Ag、Ba、Cr、Cu、V高于全国和华北煤中的平均值;12种微量元素均在灰分中有所富集,而且富集能力序列为:Cu>Cr>Mn>Mo>Co>Ba>V>Th>As>U>Sb。  相似文献   
29.
H酸综合废水治理工艺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H酸母液及T酸一次洗水高含盐量有机废水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经冷却、结晶、过滤后,用铁屑过滤,石灰乳、PAM处理.使废水COD去除率为50%,脱色率为7O%,BOD/CODcr提高到0.2以上,预期COD去除率达60%以上,BOD去除率达85%以上,NH3—N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0.
The attitudes of 190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 were assessed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patients replied of whom 68 (45 per cent) were referred because of increased maternal age and in the other 84 cases the indications included previous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fetal sexing, DNA analysis,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One hundred and twenty-two patients had a transcervical procedure, 24 had a transabdominal, and six patients required both procedures. One hundred and forty-one patients (93 per cent) reported CVS to be a satisfactory procedure, and the same percentage thought earlier diagnosis was beneficial. Thirty-nine patients (81 per cent) reported a better experience with CVS than with a previous amniocentesis. A majority of patients (93 per cent) wished a CVS in a future pregnancy and 137 patients (97 per cent) would accept a risk of miscarriage from the procedure of twice that quoted for amniocentesis (1 per c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