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have been receiving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simulating engineering systems due to some interest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arning capability, fault tolerance, speed and nonlinear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ssess two types of hybrid solar collector/heat pipe systems (plate heat pipe type and tube heat pipe type) using ANNs. Multiple Layer Perceptrons (MLPs) and Radial Basis Networks (RBFs) were considered. The networks were trained using results from mathematical models genera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based on energy balances and resulted in a system of nonlinear equations.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s was very sensitive to initial estimates, and convergence was not obtain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neural models, MLPs performed slightly better than RBF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imilar configurations were adequate for both collector systems. It was found that ANNs simulated both collector efficiency and heat output with high accuracy when “unseen” data were presented to the networks. An important advantage of a trained ANN ov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is that convergence is not an issue and the result is obtained almost instantaneously.  相似文献   
82.
综放面煤机水力引射喷雾降尘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滚筒采煤机割煤产尘扩散机理和水力引射降尘原理 ,优化设计了水力引射喷雾参数 ,研制综放面机载高压水力引射喷雾降尘装置 ,经历 1年多的时间 ,在姚桥矿 70 0 3综放面的工业性试验表明 ,在正常采煤条件下 ,其平均降尘效达 6 7.8%  相似文献   
83.
根据麻石水膜除尘器耐酸、耐磨、除尘效率高的特点,将其引用于华联金属制品厂窑炉,效果很好。 介绍了设计思想及设计原理及参数。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比较客观详实的分析了在实际除尘过程中的前景及应用除尘效果。实践证明,袋式除尘器在水泥机立窑烟气除尘中适应性强,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较理想的除尘设备.尤其适合在水泥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汪建川  税军 《环境工程》1999,17(4):44-46
攀 钢密地 机械厂有 3 台化铜 炉产生 烟尘 污 染车 间 空气。 针对 化 铜炉 冶炼 的 特点 选用 L H F- Ⅱ230 A 型 反吹扁 布袋 除尘器 对3 台化铜 炉的烟 尘进 行集中 除尘, 设计 了带旋 转法 兰的捕 尘罩。使用结 果表明 :该方法操 作灵活 方便,使用 效果良 好  相似文献   
8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冲击水浴除尘器的工艺原理、性能特点、系统供水工艺、防腐、设备参数和处理效果,以及工程实践的体会与建议。针对湿式除尘器的关键工序——防腐,从防腐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磨性以及防腐工序的施工几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的不均匀性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考目前市面上常见卧式除尘器,设计有、无挡板的2种卧式滤筒除尘器模型,通过分析2种模型下过滤过程的速度分布和滤筒流量分配情况得出:在无挡板模型下存在射流冲刷、气流分布不均等问题,而在进风口加设挡板能解决气流冲刷问题,滤筒流量分配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滤室高度下分别对挡板角度为150°,160°,165°,170°,175°,180°对比发现,挡板角度在165°~170°时其内部气流组织能达到均匀标准。  相似文献   
88.
植物纤维性粉尘因其固有特性 ,在除尘技术中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利用流化床除尘器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现了除尘器的高效、低阻和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9.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钻孔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和降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分别进行了钻孔风力排渣气体流量测量试验和湿式引射降尘试验。前者得出了压气压力和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式以及钻孔过程中所需处理的含尘气体量。降尘试验表明,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对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都有很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90.
以旋滤组合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性能-结构关系为基础,建立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除尘效率最大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间的关系为约束条件,对特定的粉尘和含尘气体以及一定的运行参数而言,优化设计变量为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结构参数(主要有进气口尺寸,旋风体直径,过滤床直径、厚度及有效过滤高度),从而确定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最佳结构尺寸。通过设计实例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