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41.
沼液中悬浮物对乙醇发酵的影响及其絮凝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的应用有望实现乙醇工业工艺废水"零排放"的目标.本研究对该耦联工艺的回用配料水——中温沼液中的悬浮物对乙醇发酵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去除方法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沼液中悬浮物的存在会促进酵母细胞的繁殖,提高发酵速率,但副产物甘油及小分子有机酸的量大幅上升,而主产物乙醇的生成量减少,悬浮物对乙醇合成的临界抑制浓度为0.35 g·L-1(干重).采用不同的絮凝剂及絮凝方式对沼液中的悬浮物进行去除,发现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300 mg·L-1)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2 mg·L-1)协同处理时效果最佳,对沼液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4%、23.7%,所得上清液的悬浮物粒径小于2μm,PAC、CPAM的残留量分别为0.82、0.03mg·L-1.絮凝处理后消除了悬浮物对乙醇合成的抑制作用,且絮凝处理后沼液回用的发酵性能略优于离心所得沼液回用的发酵水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2.
赵桦萍 《化工环保》2016,36(3):345-349
采用β-环糊精作为H2O2氧化茜素红褪色反应的增敏剂,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Ⅵ)的新方法。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总体积25 mL,0.1 mol/L的H2SO4溶液加入量2.0 mL,1.0×10-3 mol/L茜素红溶液加入量1.5 mL,30%的H2O2溶液加入量4.0 mL,100 g/L的β-环糊精溶液加入量3.0 mL。在最大吸收波长554 nm处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吸光度,Cr(Ⅵ)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差值(ΔA)在4.0×10-4~5.4×10-2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ΔA=18.52ρ+ 0.018,相关系数为0.996 6,检出限为3.5×10-4 mg/L,加标回收率为99.46%~101.3%,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2.4%。该法的测定结果与GB/T 7467-1987中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相近。  相似文献   
143.
本文针对Ⅱ类水体的光谱特性和海洋现象的特点,综述了Ⅰ类水体及近岸Ⅱ类水体的主要大气校正算法,并介绍了各种算法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通过对水色卫星传感器的技术发展现状的介绍,详细整理了目前主要卫星的大气校正算法,概述了Ⅱ类水体水色反演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近海的水体特点提出了水色遥感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4.
活性炭深床滤料浮滤池是一种新型的给水处理组合工艺,它的特点是:气浮过滤一体化;活性炭深床过滤;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一体化;运行方式灵活。以直接过滤方式运行处理密云低温低浊水,效果理想,对浊度、色度和嗅味的去除效果显著,对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5.
部分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全息QSA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息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分析(HolographicQSAR或HQSAR)能快速而简便的产生高统计质量和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采用HQSAR分析了30个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的毒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分子碎片大小和全息长度对QSAR模型的影响,得到的最佳QSAR模型的R2为0.981,Q2为0.912。此外还应用色码讨论了离群值产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6.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d color 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from 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via advanced oxidative processes (AOPs) artificially emitted. The AOP H2O2/UV, TiO2/UV, and photolysis were tested in two bench‐scale photoreactors: The first one with UV‐C lamp and the other with UV‐A lamp associated or not with coagulation /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Crude leachate samples with pH ranging from 8 to 3 were used, and time varied in 30, 45, and 60 minute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wo stages: step 1 with a 20 mL volume from each sample and step 2 with repetition of the best results from the previous step, adopting the 150 mL volume. In step 1, the AOP applied in the crude leachate sample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standing out H2O2/UV‐C with 30 minutes and TiO2/UV‐A with 60 minutes. In step 2, H2O2/UV‐C had a 60% color removal and 25% COD reduction, while TiO2/UV‐A had a 10% color removal and 20% COD reduction. Therefore, the H2O2/UV‐C process was the most efficient, because the complex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luent interfered in the TiO2/UV‐A efficiency, but it is necessary to eliminate the process interferences. The use of artificial radiation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however, it can be costly, being relevant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rocesses with artificial UV and solar UV, as the natural radiation becomes more attractive and allows the process operating cost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47.
为解决无法对瞬时凝固的熔痕高温熔体进行测温,从而致使火灾物证鉴定界对短路熔痕组织形成规律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使用高速摄像机采集熔痕形成时熔体的彩色影像,运用Matlab图像色温识别技术,对熔体凝固时的色彩变化进行识别与分析,从而建立测算短路熔痕凝固速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标准差为9.63,标准不确定度为2.55 K,计算结果满足测试要求;在测算的10个熔痕中,灭弧瞬间熔体温度为1 734.03~2 759.15 K,初始冷却速率为-255.16~-86.61 K/ms,凝固时长为46.45~87.99 ms;灭弧时熔体温度与初始冷却速率呈近似正相关关系,与熔痕体积无关。通过此方法测算短路发生时高温熔体的温度变化,可为研究短路故障迸溅熔痕引燃、熔痕组织变化规律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8.
基于三波长透射率的水体色度检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有关分光光度法测量水体色度的国家标准的建立,对美国和台湾地区的水体色度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三波长透射率测量水体色度的方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的色度学相关数据,选择在595、555和445 nm 3个波长处的光谱透射率计算水样的三刺激值,依照国标推荐的色差公式建立了测量水样色度的标准检量线。利用所提出的新的水体色度测量方法对5个水样的色度值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新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水体色度值与铂钴比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9.
垃圾渗滤液经一般生化处理后色度很大。对混凝和芬顿法结合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对色度去除进行了研究。混凝段通过中心复合设计(简称CCD)和响应面方法(简称RSM)分析了混凝的色度去除率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实际因素的最终方程模型:Y(色度去除率,%)=-553.40+73.74A+229.06B+0.38AB-34.16A2-22.67B2,(Y、A、B分别代表色度去除率、投加量和pH)并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混凝反应的最佳优化条件:投加量1.11 g/L,pH 5.06,及在此条件下的去除率67.2%。在芬顿段,将芬顿反应对水中亲水性有机物相对含量(UV254)与对色度的去除特征相结合进行了研究,证明色度的去除跟该类有机物的去除有关,色度去除率最优值条件选择为H2O2/COD=1.0,Fe2+/H2O2=0.35∶1,而初始pH=2.5时对色度的去除达到99%以上。整个工艺出水可达到达标排放标(GB16889-2008)。  相似文献   
150.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DEDMS)和γ-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APDES)3种硅烷偶联剂作为有机硅源,制备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处理浊度水、色度水、含油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脱色性能,其除油效果远远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于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可以去除常规絮凝剂无法去除的物质,显著降低出水COD。3种共价键型絮凝剂中,以TEO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浊效果最佳,以APDES为硅源的共价键型絮凝剂除油和去除COD效果最佳。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在含油废水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