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85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71.
文章首先构建了基于建筑面积和产废系数的城市建筑废物产量估算方法体系,进而在二次曲线回归、指数趋势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4种单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预测有效度为准则的变权重组合模型,以揭示城市建筑废物未来变化趋势。以海南省为例计算和预测了2001-2020年城市建筑废物产量,结果显示:(1)2001-2010年海南省建筑废物总量从219.1万t增加到813.5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12.7%,拆除建筑废物约占建筑废物总产量的70%;(2)2015年海南省建筑废物总量将达到1 621万t,2020年较之增加71.4%,将达到2 769万t;(3)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有效度好、精度高、误差小,优于4种单项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将为海南省建筑废物的处理处置、资源化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2.
泥蚶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半静态暴毒试验,研究三种重金属(Cu、Pb、Cd)的单一与联合胁迫作用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不同组织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富集途径,以及两两重金属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单一胁迫条件下,泥蚶各组织器官对Cu的富集能力是鳃>内脏团>肌肉,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是鳃>肌肉>内脏团;肌肉和鳃对Pb的富集速率显著(P<0.05)高于内脏团,即泥蚶对Pb的富集可以通过鳃的呼吸作用和体表的渗透作用两条途径实现。联合胁迫条件下,Cd能够拮抗Cu的富集;一定量的Cu也能够在内脏团中发挥作用,拮抗Pb和Cd的累积;在其他各组织中累积的Cu和Cd则不影响Pb的累积,说明Cd和Cu在泥蚶体内以可溶形式存在,而Pb以不溶形式存在。重金属的富集与金属种类、金属浓度、累积途径、生物体的解毒机制等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73.
详细介绍了采用常温循环吹脱-移动床吸附工艺处理湖南某钒厂V2O5生产过程排放的高盐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分析了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吹脱-吸附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Na+浓度为50g/L、NH3-N浓度为13 000mg/L)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且高纯度氯化铵的回收利用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674.
为了解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特征,在镇江黎明河溢流口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变化规律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降雨历时,SS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12~286 mg/L与1430~4320 mg/L,COD的浓度变化范围为61~121 mg/L与178~728 mg/L,且均会出现初期冲刷现象;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75.
从经济、人口、资源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结合研究区的特点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向量模法对合肥市2000年-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合肥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00年的0.027增加到2007年的0.077.在主要的水资源支持因素中,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因素对水环境的贡献增长速度最快,而自然资源因素则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量是维持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76.
高玉玺  李星  赵君如  张忠兴  樊晓燕 《环境科学》2021,42(12):5921-5929
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复合污染对活性污泥系统的生态效应研究聚焦于细菌群落,忽略了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古菌群落.通过选择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和金属铜(Cu)为研究对象,ρ(铜)维持在环境浓度水平(1 mg·L-1),探究低温下不同ρ(AZM)(0.05~40 mg·L-1)对古菌群落、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及其交互作用的短期影响及其后效应.结果表明,随着AZM浓度增加,古菌多样性上升,丰富度下降,且在后效应期间有一定恢复;基于微生物全尺度分类发现不同浓度的AZM导致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古菌群落结构分为3个组别,而后效应影响不明显;复合污染对丰富类群种群结构的影响大于稀有类群,其中条件稀有菌属(conditionally rare taxa,CRT)与整个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一致;不同类型微生物中均存在抗性与恢复特性不同的特定菌属,对AZM和铜复合污染的响应不同,且丰富类群对复合污染的抗性明显高于稀有类群,其中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杆菌属(Methanaohacterium)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是优势的抗性菌属;通过预测分析共得到29种ARGs,且复合污染会引起ARGs的增殖,尤其是高浓度下,但是其对各ARGs亚型的影响存在差异;在胁迫效应和后效应的交互网络中,微生物间、ARGs间及两者之间多为共现模式,其中,条件丰富菌属(conditionally abundant taxa,CAT)是微生物交互网络中的关键菌属;而稀有菌属(rare taxa,RT)在胁迫效应中处于重要生态位;ARGs间的共现与互斥模式均存在;多种古菌属与ARGs呈现正相关,是其潜在古菌宿主,且甲烷短芽孢杆菌(Methanobrevibacter)和甲烷叶菌属(Methanaolobius)可能携带多种ARGs.综上,本研究可为污水处理系统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及ARGs的削减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7.
为了研究重金属复合胁迫下温度变化对陆生植物的毒性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水培的方法,设置对照和Cu-Cd复合胁迫(10 μmol·L1 Cu+10μmol·L-1Cd)2个处理,每个处理分别设置3个不同的培养温度(8/4℃、25/20℃和35/30℃),对小麦进行48 h的暴露实验,测定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和矿质营养...  相似文献   
678.
将水稻秸秆生物炭(RB)、玉米秸秆生物炭(MB)分别与硅酸钠(G)复合施加到从矿区周边采集的铅(Pb)污染农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Pb在土壤-水稻系统各部位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探讨了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抑制水稻对Pb吸收转运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RBG和MBG)使糙米Pb含量显著降低71.0%~75.6%,且比生物炭或硅酸钠单一施加时的降幅更大.其主要机制为:①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提高了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对Pb的固定,从而使土壤Pb从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Pb转化,在成熟期RBG和MBG处理分别使CaCl2溶液浸提的土壤有效Pb含量降低54.3%和60.0%.②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降低了DTPA溶液浸提的土壤有效态Fe含量,减少了根表铁膜的数量(DCB-Fe),而且根系Pb含量与DCB-Fe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推测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使根表用于存储Pb的铁膜减少,从而降低Pb进入根系的几率.③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显著降低了分蘖期TF根-叶和成熟期TF土-根、TF茎-糙米、TF叶-糙米p<0.05),阻碍Pb在糙米中累积.此外,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显著提高了稻谷质量(p<0.05).因此,生物炭与硅酸钠复合施加可用于修复铅污染稻田土壤.  相似文献   
679.
采集了春季南昌市城市和森林地区的大气PM2.5样品及潜在大气氨基酸排放源(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样品中结合氨基酸(CAAs)的浓度、组成及甘氨酸(Gly)的氮同位素值.结果表明,城市和森林地区PM2.5中总CAAs的浓度分别为0.507~3.912和0.497~2.647nmol/m3.通过对PM2.5中CAAs组成占比分析发现,城市和森林地区CAAs组成成分相似,其中Pro、Gly、Ala、Leu和His是PM2.5中丰富的CAAs物种.结合Gly的氮同位素值可知,城市地区(+0.62‰~+22.67‰)和森林地区(+1.99‰~+23‰) PM2.5中δ15NC-Gly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根据大气CAAs潜在排放源δ15N值清单,本研究中生物质燃烧、土壤源和植物源是PM2.5中CAAs的主要来源.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模型计算源分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土壤源和植物源对城市地区PM2.5中CAAs的平均贡献为42%、40%和18%,对森林地区PM2.5中CAAs的平均贡献为38%、38%和24%.  相似文献   
680.
刘翠英  樊建凌  徐向华 《环境科学》2014,35(3):1164-1168
采用盆栽实验,分析了单一UV-B辐射增强或1,2,4-三氯苯(TCB)污染土壤与两种胁迫复合作用对青菜生长发育、气孔阻力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1,2,4-TCB污染对青菜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大于两种胁迫复合作用.UV-B辐射增强和1,2,4-TCB污染均显著增加青菜叶片正面和反面气孔阻力.UV-B辐射增强使青菜叶片产生白化现象.1,2,4-TCB污染使叶片颜色变淡,并使青菜叶片表面出现黑斑症状,且UV-B辐射增强使黑斑症状加剧.总之,单一增强UV-B辐射或1,2,4-TCB污染及其复合作用对青菜各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